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無論年景怎樣農民都能保本不賠?農業保險到底可信不可信?

“靠天吃飯”似乎是自古以來農業發展不可避免的魔咒。 無論農民如何勤奮、怎樣辛苦, 一場冰雹、一場大風亦或是一場大雨、提前降溫等都會直接導致原本長勢喜人的農作物在一夜之間毀於一旦, 絕收已是常見。 農民一年的期盼也會因此落空, 一年的收成就這樣化為烏有。 這或許就是很多農民放棄土地、外出打工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近年來, 農業保險在農村興起, 農民朋友只需花幾十元或者數百元為自己所種植的農作物買份保險就可以避免天災帶來的致命打擊。

按照保險業“十三五”規劃要求,

“十三五”期間, 農業保險將進一步向“三農”保險拓展, 包括農村種植、養殖類保險、農村財險、人身保險等全方位覆蓋, 不斷豐富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 擴大收益覆蓋面, 提高保障水準。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 近年來, 保險業在服務“三農”中優勢日益顯現, 尤其是體現在支農惠農方面, 積極開展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指數類農產品保險、收入保險等產品, 不斷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樣化的風險管理需求。

為進一步提高政策性農業保險風險保障水準, 山西晉城實施強農惠農富農補貼政策, 大幅提高了小麥、玉米種植保險金額。 小麥保險保額由每畝300元提高到400元, 保費標準由每畝15元提高到20元;玉米保險保額由260元提高到360元,

保費標準由每畝18.2元提高到25.2元。 提升保費標準後, 農戶承擔比例不變, 仍為15%;即小麥保險農戶承擔保費由每畝2.25元調整為每畝3元, 玉米保險農戶承擔保費由每畝2.73元調整為每畝3.78元。 同時, 該市今年將按照提高後標準進行投保和理賠, 並做好政策銜接工作, 確保惠農政策落實到位。

據瞭解, 2013年大學畢業後, 袁方力回到新蔡縣流轉了316畝土地。 幾年下來, 管理有方的他順風順水, 直到去年200多畝小麥因為赤黴病每畝減產300多斤, 賠了6萬多元。

2016年秋, 袁方力趕緊給自己的160多畝玉米買了保險。 這回讓他躲過一劫:當季玉米抽穗時遭遇大風暴雨, 導致大面積倒伏, 80多畝玉米幾近絕收, 後來農險公司按一畝地600多元, 賠了4.9萬元。 如今, 給莊稼買保險成了袁方力種地首要考慮的事兒。

所以, 農民朋友, 你身邊是否也已經有農業保險了呢?如果已經有了, 你會考慮為自己辛勤種植的農作物或者小心飼養的動物們買一份保險, 給自己一份保障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