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一張假幣引發的人文失卻,有時制度是不是更能從服務於民出發呢

在一個銀行裡, 一位職員帶了一兜現金去存。 結果發現了一張假幣。 按照銀行的規定, 應該沒收。 本是一件看似應該與不該的事情, 卻引發了雙方持久的“戰事”。

從存款人來說, 是最委屈的。 她沒有過分的要求, 只是希望能從櫃檯裡拿出來看一看, 便得不到允肯。 結果, 這個女孩說不存了, 不存也不行。 這到底是什麼霸王條款?我自己的錢, 到你手裡過了下, 好像是你的了, 我都處置不了了。 況且又不是我要求過分。 作為一個服務機構, 便民服務是最起碼得。

作為銀行方, 死守制度也沒錯, 但這個制度於民是不是正確的呢。

這需要質問了。 就像餘秋雨所講的古代科舉取士, 有些進士並非循正宗制度而上, 確實劍走偏鋒, 最後這些人都成了歷史名家, 像韓愈、李商隱等。 你能說制度就是最好的嗎?

制度好與壞, 取決於便民, 不合理的要改。 以人為本, 以滿足人的需求為出發點, 制度有時需要體現出人文關懷, 又不失公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