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年紀輕輕的順治帝為何早殤?揭秘順治帝與佛教千絲萬縷的關係

先瞭解瞭解順治帝的生平:

順治皇帝,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 清朝第三位皇帝, 皇太極與孝莊皇后之子。 福臨六歲登基, 由多爾袞攝政, 1644年入關南下, 定都北京, 1650年福臨親政。 順治皇帝面對反清高潮, 一邊“招降彌亂”, 一邊重用洪承疇等漢官, 整頓吏治, 穩定秩序, 統一全國;此外還鼓勵農業生產, 提高政府機關辦事效率。 1661年, 年僅24歲的順治皇帝駕崩, 諡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廟號世祖, 葬於清東陵之孝陵。

順治帝與和尚結成了很密切的關係, 有一個和尚叫憨璞聰, 福臨親自到這和尚住的地方叫做海會寺, 促膝長談, 相得甚歡, 就是談得很融洽。 福臨回到宮裡以後, 又把和尚召到宮城西側的西苑, 裡頭有個萬善殿, 繼續論佛談法, 還有一個大和尚叫木陳忞, 福臨到了那兒, 他跟他說, 說:“我呀, 總感覺我的前世好像就是佛家的人,

說我到你這個寺廟之後, 覺得這是窗明几淨, 就不願意回到宮裡。 ”還有一個大的和尚叫溪森。 順治就跟溪森一塊談話, 他自稱是這和尚的弟子, 和尚當然也捧這位, 有一次他跟一個和尚說, 這個和尚叫木陳忞, 說什麼朕思上古, 惟釋迦如來舍王宮而成正覺, 達摩亦舍國位而為禪祖。 朕想效法他們可不可以。 順治想學釋迦, 釋迦牟尼, 想學達摩要出家。 後來他就找了溪森說我要剃度, 溪森開始勸阻, 他不聽, 還是要剃度。 溪森就把他頭髮給剃了, 剃成和尚頭了。 這不得了, 皇太后怎麼可以同意呢。 這樣, 就找了溪森的師傅, 叫玉林琇, 玉林琇就趕到北京, 就讓徒弟們架起柴禾來, 點上火要把他的弟子溪森燒死。 順治一看這個情況不行,
我不剃度了, 我不出家了, 就救了溪森一命。

一天, 順治和玉林琇兩個人對面坐著, 談佛論法, 兩個人都會意地互相笑了, 為什麼笑了呢?玉林琇看到一個光頭的皇帝, 順治看了一個光頭的和尚, 兩個人會心地笑了。 愛妃(董鄂妃)死了, 保姆死了,

出家不成, 心情非常鬱悶。

一是說順治並非在二十四歲亡於天花, 而是在這一年脫去龍袍換上袈裟, 于五臺山修身向佛, 並於康熙五十年(1711)左右圓寂。 期間, 康熙皇帝曾經數次前往五台覲見父親, 但都沒有得到順治的相認, 所以康熙才會寫出“文殊色相在, 惟願鬼神知”的詩篇。 至於其出家的原因, 則是因為愛妃董鄂氏, 也就是被擄獻進宮的江南名妓董小宛的去世。 選擇五臺山修行, 則是因為夢見董小宛在那裡。 這種說法的有關記錄, 主要存在于《順治演義》、《順治與康熙》等野史和文學作品中。 尤其是當時著名才子吳偉業(梅村)寫的一組《清涼山贊佛詩》, 詩文影射順治在五台修行, 並用“雙成”的典故和“千里草”代指“董”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