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複出三年難盈利 “新海鷗”相機無解夕陽困局

國產海鷗相機廠一度是亞洲最大的照相機廠, 停業十年後, 新海鷗在2014年正式啟動轉型之路, 但由於這幾年照相機市場經歷了斷崖式下跌, 以及有來自日本的佳能、尼康, 市場競爭激烈, 海鷗相機始終沒有達到盈虧平衡, 只能通過裁員來節省開支。 未來迎接海鷗相機的是更加艱難的市場環境, 轉型能否成功還是未知。

轉型不順

海鷗相機於2014年複出, 據報導, 在過去三年, 海鷗數碼相機每年的銷售平均在兩三萬台左右。 上海海鷗數碼照相機有限公司董事長曲建濤曾表示, 海鷗相機的研發投入是千萬元級別的, 但直到現在, 企業還沒有達到盈虧平衡。

“由於受相機市場下滑的影響, 現在空曠的海鷗工廠裡, 工人比以前更少了。 銷售上不去, 養人的成本居高不下, 我們從前年底就開始裁員了, 相機組裝這塊裁掉一半多。 ” 曲建濤說。 北京商報記者試圖聯繫海鷗相機, 但官網顯示的電話一直未能接通。

北京商報記者登錄海鷗相機官網發現, 海鷗相機目前有4種數碼消費類產品,

其中, 家用型數碼相機有6款, 林業相機有兩款, 運動相機和VR智慧產品也各有兩款。 在京東商城, 這幾款數碼相機的價位都不高, 大都在1000多元, 只有經典款的CM9售價為4999元, 價位稍高。

現在的海鷗相機是由過去的老海鷗相機經過產權、人員分割後而來, 2009年, 深圳的一支數碼相機技術研發團隊加入到海鷗公司, 這支團隊集聚光學、影像處理等一批高手, 掌握著現代數碼相機的核心技術。 2011年, 上海海鷗數碼照相機有限公司在整合具有50餘年悠久歷史的上海照相機總廠的品牌、研發、製造優質資源基礎上全新成立, 成為了一家高新技術民營企業。

2014年8月, 海鷗相機宣佈“歸來”,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和上海星光攝影器材城同時推出兩款高端產品:CK20和CF100。

由於產能等原因, 這兩款產品一度供不應求。 此後一年又先後推出CK10和CM9兩款產品, CM9是一款外觀復古的產品, 材質方面選用了鎳鈦合金鋼加高模擬超纖皮革材質, 樣式方面複刻了海鷗經典的雙鏡頭反光相機;CK10還推出了特別定制服務, 每一台相機都可以在頂端雕刻定制內容。 然而, 供不應求的局面沒能持續多久。

“懷舊只能是激發市場的一針興奮劑, 靠懷舊只能贏得對 海鷗 有感情的一批中老年群體。 ”市場分析人士說。 更重要的是, 相機市場這幾年發生了不可逆轉的下滑頹勢。

舊貌換新顏

上世紀60年代初, 我國的國防、公安、新聞、醫療、科研、體育領域急需國產的高級單反相機。 在工業基礎力量相當薄弱的情況下, 上海照相機廠在1964年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台高級單反相機——上海DF-7型相機。1968年,為適應出口的需要,當時的上海牌照相機正式改用海鷗牌注冊商標,寓意“飛向世界”的美好前景。

海鷗相機曾記錄了許多輝煌時刻,伴隨我國的人造衛星遨遊太空,陪同我國第一位女登山隊員潘多攀登珠峰,遠渡重洋參與南極科學考察。曲建濤說,海鷗最輝煌時擁有6000名員工,年產值10億元。

但在2004年,海鷗相機整機正式停產,生產銷售數字定格在2066萬台,曾經風靡一時的海鷗相機從此沉寂。

對此,有分析稱,海鷗相機曾經的輝煌與上世紀80年代初期該公司獲得全球最大的鑭系光學玻璃生產線有緊密關係。但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光學器件市場突然打開,國際廠商湧入,同時國家不再對稀土材料有地方保護政策。以海鷗相機當時的生產能力,就算是引入國外風險投資也無法與日本廠商競爭,何況在當時引入投資的策略在中國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概念。半年後,海鷗相機完敗于日本廠商,由於市場的喪失,生產成本進一步受到限制,同時日本和歐洲的光學製造巨鱷以數倍于海鷗相機的價格收購中國的稀土材料,海鷗相機的鑭系玻璃生產線停止運行。海鷗相機的“殺手鐧”消失以後,市場地位一降再降,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光學製造廠商從此一蹶不振。

時任上海海鷗數碼照相機有限公司國內行銷公司總經理的張正表示,海鷗公司以前是老國企,機構龐大,人員眾多,出現了人浮於事的現象,積極性不足,讓海鷗相機在技術上沒有跟上國際步伐。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也指出,當時國產數碼相機廠商才剛起步,關鍵部件和核心技術還牢牢控制在國外廠商手中,情況和當年的彩電業有很大的區別。“很多國產數碼相機在價格上能夠同國外產品相差懸殊,首要原因就是相機本身技術含量之間的差距。例如國產相機內部的光板元件一般採用的是CMOS,這就使得成本大大降低,而價格較高的進口相機則一般使用CCD元件;而數碼相機的外殼,大部分使用的是塑膠;重要的成像設備LCD板,品質過硬的國外知名品牌相機在成像時都會比較清晰穩定,而國內低端產品的影像則會顯得發虛、發暗;甚至有的國產相機中沒有光學變焦,而使用數碼變焦”。

夕陽產業

然而,面臨窘境的不只是海鷗相機一家,就算是曾經步步緊逼的佳能、尼康等專業相機企業,如今也是日落黃昏。

尼康公佈的2017財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尼康淨利潤虧損8.31億日元,而上年同期盈利還高達187.1億日元。尼康為扭轉頹勢已展開全球範圍公司架構戰略性重組,為此特別減記297.7億日元作為重組費用。公佈財報的同一天,尼康還宣佈停售“致金DL系列”高端數碼相機。

其實,尼康業績在2013財年後就開始下滑。2013-2016財年,尼康銷售額分別為7512億日元、6854億日元、5860億日元和5204億日元,營業利潤分別為607億日元、642億日元、566億日元和457億日元。2016年11月,尼康還被曝出將在日本地區裁員1000人。

佳能發佈的2016年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顯示,2016年佳能集團營業額達到34014.87億日元,同比下降10.5%。

對於數碼相機產品的銷量下滑,業內多數聲音將其歸罪於智能手機的爆發。有研究報告顯示,智慧手機銷售量在過去幾年的增長對數碼相機產品銷量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數碼相機的銷量在2010年達到頂峰,同時在這一年中,智慧手機的銷量也迎來爆發式增長。自此之後,數碼相機的銷量連年下跌,與此對應的則是智慧手機的持續高增長局面。

“智慧手機拍攝功能完善和體驗升級逐漸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和方式。傳統相機市場遭受的衝擊日益加大,在智慧手機擠壓的市場環境下,相機廠商只得尋找新的市場機會,改變發展戰略以抵禦侵蝕。”產業觀察家梁振鵬指出。

洪仕斌也認為,未來的入門市場將完全被手機佔領,現時還存活、面向入門用戶的緊湊型相機或將不再有生存空間,尤其是海鷗相機這樣既不具備高端單反,又容易被手機代替的產品。

面對困境,尼康已經開始做跨界嘗試。2015年尼康收購英國視網膜成像診斷儀器生產商Optos,計畫將自身的影像處理技術與Optos的產品及技術整合,開發高精度診斷設備。

原標題:複出三年難盈利 “新海鷗”相機無解夕陽困局

上海照相機廠在1964年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台高級單反相機——上海DF-7型相機。1968年,為適應出口的需要,當時的上海牌照相機正式改用海鷗牌注冊商標,寓意“飛向世界”的美好前景。

海鷗相機曾記錄了許多輝煌時刻,伴隨我國的人造衛星遨遊太空,陪同我國第一位女登山隊員潘多攀登珠峰,遠渡重洋參與南極科學考察。曲建濤說,海鷗最輝煌時擁有6000名員工,年產值10億元。

但在2004年,海鷗相機整機正式停產,生產銷售數字定格在2066萬台,曾經風靡一時的海鷗相機從此沉寂。

對此,有分析稱,海鷗相機曾經的輝煌與上世紀80年代初期該公司獲得全球最大的鑭系光學玻璃生產線有緊密關係。但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光學器件市場突然打開,國際廠商湧入,同時國家不再對稀土材料有地方保護政策。以海鷗相機當時的生產能力,就算是引入國外風險投資也無法與日本廠商競爭,何況在當時引入投資的策略在中國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概念。半年後,海鷗相機完敗于日本廠商,由於市場的喪失,生產成本進一步受到限制,同時日本和歐洲的光學製造巨鱷以數倍于海鷗相機的價格收購中國的稀土材料,海鷗相機的鑭系玻璃生產線停止運行。海鷗相機的“殺手鐧”消失以後,市場地位一降再降,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光學製造廠商從此一蹶不振。

時任上海海鷗數碼照相機有限公司國內行銷公司總經理的張正表示,海鷗公司以前是老國企,機構龐大,人員眾多,出現了人浮於事的現象,積極性不足,讓海鷗相機在技術上沒有跟上國際步伐。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也指出,當時國產數碼相機廠商才剛起步,關鍵部件和核心技術還牢牢控制在國外廠商手中,情況和當年的彩電業有很大的區別。“很多國產數碼相機在價格上能夠同國外產品相差懸殊,首要原因就是相機本身技術含量之間的差距。例如國產相機內部的光板元件一般採用的是CMOS,這就使得成本大大降低,而價格較高的進口相機則一般使用CCD元件;而數碼相機的外殼,大部分使用的是塑膠;重要的成像設備LCD板,品質過硬的國外知名品牌相機在成像時都會比較清晰穩定,而國內低端產品的影像則會顯得發虛、發暗;甚至有的國產相機中沒有光學變焦,而使用數碼變焦”。

夕陽產業

然而,面臨窘境的不只是海鷗相機一家,就算是曾經步步緊逼的佳能、尼康等專業相機企業,如今也是日落黃昏。

尼康公佈的2017財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尼康淨利潤虧損8.31億日元,而上年同期盈利還高達187.1億日元。尼康為扭轉頹勢已展開全球範圍公司架構戰略性重組,為此特別減記297.7億日元作為重組費用。公佈財報的同一天,尼康還宣佈停售“致金DL系列”高端數碼相機。

其實,尼康業績在2013財年後就開始下滑。2013-2016財年,尼康銷售額分別為7512億日元、6854億日元、5860億日元和5204億日元,營業利潤分別為607億日元、642億日元、566億日元和457億日元。2016年11月,尼康還被曝出將在日本地區裁員1000人。

佳能發佈的2016年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顯示,2016年佳能集團營業額達到34014.87億日元,同比下降10.5%。

對於數碼相機產品的銷量下滑,業內多數聲音將其歸罪於智能手機的爆發。有研究報告顯示,智慧手機銷售量在過去幾年的增長對數碼相機產品銷量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數碼相機的銷量在2010年達到頂峰,同時在這一年中,智慧手機的銷量也迎來爆發式增長。自此之後,數碼相機的銷量連年下跌,與此對應的則是智慧手機的持續高增長局面。

“智慧手機拍攝功能完善和體驗升級逐漸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和方式。傳統相機市場遭受的衝擊日益加大,在智慧手機擠壓的市場環境下,相機廠商只得尋找新的市場機會,改變發展戰略以抵禦侵蝕。”產業觀察家梁振鵬指出。

洪仕斌也認為,未來的入門市場將完全被手機佔領,現時還存活、面向入門用戶的緊湊型相機或將不再有生存空間,尤其是海鷗相機這樣既不具備高端單反,又容易被手機代替的產品。

面對困境,尼康已經開始做跨界嘗試。2015年尼康收購英國視網膜成像診斷儀器生產商Optos,計畫將自身的影像處理技術與Optos的產品及技術整合,開發高精度診斷設備。

原標題:複出三年難盈利 “新海鷗”相機無解夕陽困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