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經歷400多年的小提琴發展史

義大利從16世紀發明小提琴以來, 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在經歷了400多年的發展, 如今小提琴的基本形狀略有不同, 與其他因素如木材性能和弓形配對不同, 小提琴的精確輪廓對其聲音品質影響不大, 這也反映了製作者的偉大之處。

為了研究小提琴輪廓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 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唐納德·丹福斯植物科學中心植物生物學家和狂放中提琴家丹·奇特伍德分析了1560年至2003年間拍賣的7000多幅小提琴的照片。 丹·奇特伍德使用稱為橢圓傅裡葉描述分析的統計技術量化小提琴的整體輪廓進行比較, 分析中使用的統計學技術也將有助於他將來研究葉片的形狀如何演變。

延展:

在16世紀, 小提琴的設計還沒有達到標準化, 小提琴的外形及其全部的尺寸千變萬化, 安德莉亞·阿馬蒂(Andrea Amati)的手藝精湛, 正是他率先為製作者制定了標準, 他的小提琴標準倖存下來, 注明日期為1564年, 在設計上顯示出非凡的想像和革新。

他完善了傳統琴頭的大小比例。 旱期小提琴上明顯具有複雜精美的鑲嵌裝飾, 此時讓位於比較精細而純樸的審美標準。 這也許充分表明, 現在的製作師首先關心的是小提琴的品質, 而非裝飾性效果。 阿馬蒂確定了沿小提琴所有周邊都鑲嵌單線飾緣的辦法, 飾緣區域的表面下凹。 他創造了改變構造弧形結構方法的一種途徑。

安德莉亞·阿馬蒂(Andrea Amati)之後, 就是安東尼奧(Antoni)、吉羅拉莫(Girolamo)和尼科洛 (Nicolo), 最後還有吉羅拉莫二世(Girolamo II), 他死於1740年。 同時, 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 (Antoiio Stradivari)正在進一步提高小提琴的總體設計水準。 他更喜歡比較平坦的弧形結構, 結果使聲音更加洪亮, 而且他對提琴的外形做出了重大的改動。 而後, 即瓜爾內裡家族, 註定成了小提琴製作界的一個傳奇。 安德莉亞·瓜爾內裡(Andrea Guarneri)跟著尼科洛·阿馬蒂(Nicolo Acnati )手藝學成之後,

就同樣專心致志地投入提琴設計工作, 他很有實力, 但使用起工具和材料來卻非常隨意, 他的琴常常表現出一種不對稱的魅力, 有時琴的表面還留有設計圖和雕鑿的痕跡。 瓜爾內裡的製作傳統延續了下一代, 產生了一個天才人物朱塞佩(Giuseppe), 他生於1698年, 並以“耶穌”(del Gesu)聞名於世, 被稱為耶穌·瓜爾內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