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散文|巴鹽古道說黃水

這是一條川鹽銷楚的古道, 見證著當年的蜀道之難, 承載著近千年風雨雲煙, 沉澱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曲折蜿蜒的古鹽道, 象一條碧綠的玉帶, 把石柱西沱古鎮、石家鄉的老房子、黃水國家森林公園風景串在一起, 令人流連忘返, 思緒萬千。

走過近千年歷史的鹽運古道, 在崇山峻嶺中穿行, 天老地荒, 悠遠蒼涼, 在歷史古胡同中穿越, 踩著青石板上的舊時光, 感受原生態秘境, 又是另一番感受與收穫。

現代交通發達以後, 古代人們賴以溝通的各種通衢大道就日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而那些還沒有被廢棄和堙沒的古道, 則因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較好的區位位置而成為人們探秘、憑弔歷史的目的地, 從而形成了古道旅遊新類別。

新華網稱:據有關專家介紹, 目前重慶市的四大古道按方向可分為往西通往成都的成渝古道;往北沿嘉陵江溝通川北、川中的嘉陵古道;往東溝通三峽地區、湖北一帶的川鄂峽路;以及往南連通貴州的川黔古道。 這四大古道, 又分別由諸多溝通省內外和各州縣的大小不一的古道線路組成,

共同構成了古代重慶道路交通網絡。 石柱“巴鹽古道”屬於重慶往東溝通三峽地區、湖北一帶的川鄂峽路一類的古道, 位於石柱縣西沱鎮、經石家、黃水至冷水鎮石門檻一線, 為歷史上巴鹽入楚的重要鹽道。

石柱巴鹽古道(鹽運大道)自宋元開始, 逐步建成西起於西界沱的“川鹽銷楚”的人力鹽運大道, 主道由西界沱上楠木埡(或刺竹埡)經過青龍場(或魚池壩)、石家壩、黃水壩、萬勝壩(或楓木)、冷水溪到白羊塘翻七曜山至湖北利川小河、汪營, 再到利川、恩施和咸豐等地。 全程300多公里。 黃水是巴鹽古道必經過之地。 其中石家鄉的老房子、黃水鎮的謝家店子、冷水鎮的石門檻等都有古鹽道的歷史遺跡。

黃水“謝家店子”是巴鹽古道上著名的“么店子”(客棧),位於“蓴鄉路” “畢茲卡綠宮”路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巴渝傳統民居。2008年,“謝家店子” 98歲的店主滕家蘭老嫗謝世,隨著黃水集鎮建設,房屋改建成統一風貌的巴渝新居,在歲月深處留下不朽的店名。

謝家店子的第一代主人叫謝幫政。那時,巴鹽古道上土匪很多,治安不好,當地群眾便採取聯防的方式,凡是土匪來襲便吹號,附近村民聽到吹號便會拿著砍刀、火槍等武器前來支援。久之,土匪便選擇夤夜搶劫,使熟睡中的村民無法吹號警示。1920年左右,土匪前來搶劫之後一把火將客棧燒掉,謝家店子暫時關閉。1938年,多年積蓄的謝家後人重建謝家店子。

“謝家店子”為一樓一底全木結構穿鬥結構房屋,設備簡陋,一樓有設置行李間,一排長木凳上依次擱放著力夫揹運的貨擔和自帶的口糧。木樓板上鋪一層稻草,力夫幾人十幾人睡樓板大鋪。商人和官員睡木架子床,設有單人間、雙人間。遇客人爆滿,後到的力夫“打梁山鑼鼓”( 無床位可睡)。或者睡在房東的豬牛圈竹樓上“沖殼子”( 睡包穀殼裡)。日暮投宿,天明趕路,店主僅收費廉價。

“謝家店子”於清代開始開店,民國時期最興旺,以致整個山梁就叫“謝家梁”,是聞名黃水的大戶。民國時期,石柱農民起義軍“神兵”,曾夜宿此店。1933年,賀龍紅軍揮師入川,經利川魚泉口、楓木鄉進入黃水壩,夜宿“謝家店子”,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流下傳奇故事,為客棧增添了神秘色彩。

修通公路後,“背腳子”退出了歷史舞臺,散落在巴鹽古道上的“么店子”漸漸清冷衰落,巴鹽古道也失去了陸運交通運輸功能,但它沉澱了豐富的歷史文化。

隨著黃水旅遊的開發,該客棧已毀不存。但客棧大門上寫著對聯:“行石柱巴鹽古道唱背二哥囉兒調,歇黃水謝家店子品土家人竹枝詞。”已成為歷史的記憶。

古代巴蜀交通,主要靠盤旋于深山峽谷的石棧道與外界勾連,陸運貨物,主要靠巴山“背二哥”肩挑背馱,艱難爬涉,用血汗譜寫著交通史話。羊腸鳥道,穿雲破霧,陡險崎嶇,梯路入雲。“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唐代詩人李白用詩句記錄著當年蜀道“不與秦塞通人煙”的閉塞。到了宋代,勇敢、剽悍、尚武、勤勞的石柱縣土家族祖先,披荊斬棘,依崖鑿道,伐木開路、遇水搭橋,壘石為關,用青石鋪成了一條由川入鄂的鹽運大道。他們肩挑背馱貨物、翻山越嶺,用血肉之軀闖出了這條深山古鹽道。

為何要“川鹽銷楚”呢?因當年湖北清江流域的鹽源枯竭,四川自流井、貢井鹽搶佔了湖北的市場。當時本來長江是“川鹽銷楚”的黃金水道,由於長江三峽水急浪高,極易翻船,受交通條件限制使鹽巴遇水即化。因而,長江上游的鹽商鹽販需要把井鹽用船運到西沱,於是“川鹽銷楚”就以西沱古鎮為起點,連接這條在深山峽谷中穿行千里的“鹽運古道”。

川鹽銷楚的大路上,往來的鹽商和力夫絡繹不絕。力夫分為背腳子和挑子客。背腳子,來自湖北湖南以及石柱黃水、石家山區,因山高陡峭,以背為主,以扁背、打杵為交通運輸工具。挑子客,來自西沱古鎮和忠縣的沿江地帶,因地勢較平,慣用扁擔、籮筐,以挑為主。他們除了運鹽,還把四川的百貨、絲綢、蜀繡等天府特產運往楚地,把楚地生產的桐油、漆具等物產運回四川,搞活了商貿。

黃水鎮的回面坡、梨子坪古道,至今保存完整,枯藤老樹,蜿蜓曲折的青石板大路經成千上萬的力夫腳板,一腳一腳地刻畫著“餘暉殘照”的詩情畫意圖案。

回面坡,又名“回面鬼坡”,海拔1508米,其得名有神奇的傳說。據當地人介紹,古時的回面坡人煙烯少,灌木叢生,陰森森的古道上,鬼怪常隨風出沒,在此行走,只能向前,千萬別回頭,否則,鬼怪會跟蹤你,並牽著你的魂魄到豐都“鬼城”去報到。不過,“回面坡”的得名,確與這裡險峻陡峭的石棧道有關。這裡古道曲折回環,蜿蜒如長龍盤山,前後回面可顧盼,故名“回面坡”。

回面坡山高林密,萬峰崢嶸,野藤纏繞,松濤奔吼,陰森恐怖的林蔭,黑森森的古樹,構成去鄂西利川等地的力夫交通咽喉,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是兵家必爭的險地。

站在回面坡古關山丫口,舉目遠眺,大風堡山脈,群巒起伏,雲纏霧繞。山下的油草河上游萬勝河,象一條碧玉帶繞著山谷而去,新建的黃水太陽湖,湖光山色,碧波蕩漾。沿途有許多石板橋、跳礅橋、木棒橋、石拱橋及路亭涼橋,勾連著古道交通,現今,黃水鎮的“鍋廠口”到“回面坡”約10公里長的古鹽道是保存較完整的路段。

巴鹽古道到黃水後,除走“回面坡”外,另一條就是經梨子坪到瓦店子,踏過油草河,登上苦草灣,經楓木鄉,到湖北利川市的魚泉口,翻過七曜山,再到汪家營等地。

梨子坪到瓦店子一段沿途地勢平坦,廢棄的客棧房、石磨、水缸等物件,靜靜地橫臥在草叢中,早成昨日景物。古道在綠蔭叢中時明時暗,滴滴嗒嗒的雨珠灑在青石板上,發出脆響,不知名的野鳥歡唱著清脆悅耳又動聽的歌謠,給人送來陣陣的謎語,在這荒無人煙的古道上讓人感到倍加神秘。崎嶇不平的青石板,烙印著前力夫的足印,流淌著艱辛的汗水,一絲絲綠色的苔蘚佈滿青石板,陽光從樹隙漏下斑剝的倩影,映照的深深苔蘚更加顯得古老滄桑。

世上沒有從頭到尾的平坦大道。人們總是在不平坦的道路上生活著,磨礪著。鹽運大道過了瓦店子,要經過一段陡峭的絕壁,沒有去路,前後左右都是刀削斧劈般的懸崖,黑森森的萬丈深淵,一眼望不到底。尤其席子鋪到小瀑布,古道崎嶇蜿蜒,地勢更加險要,在懸崖上鑿成的盤盤棧道,僅容一隻足,前後左右都是黑森森的萬丈深淵,險要之處如履魚背,還需手足並用才能攀登,三魂七魄好像早已飛進雲天茫茫中,這難道不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真實寫照麼?懸崖絕壁上的步步石梯,一個個打杵窩是鐫刻在歲月深處的古典時光,也是慓悍的土家祖先戰勝大自然的歷史見證,見證者幾百年來運鹽力夫們生活的淒苦和勞動的艱辛。

陳魚樂

筆名陳垚、田沖、金鑫 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重慶作協會員、重慶書協會員,已出散文集兩部,曾在《民族文學》《散文家》《國土綠化》《人民調解》《中華辭賦》雜誌、《中國旅遊報》《法制日報》《中國綠色時報》《中國安全生產報》《重慶日報》《重慶晚報》,中國文明網、中國作家網、光明網、法制網、中國民族宗教網等媒體發表散文、詩歌、小說、雜文1000余篇500萬字。

石柱旅遊資訊

旅遊諮詢電話:023-85000088

地址: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萬安街道城南路1號

主辦方: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旅遊局

承辦方:重慶進行時傳媒

主編:坤哥 | 副主編:Aurora

執行主編:晏勁松 | 責編:lavender

編輯部電話:023-67129099

黃水“謝家店子”是巴鹽古道上著名的“么店子”(客棧),位於“蓴鄉路” “畢茲卡綠宮”路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巴渝傳統民居。2008年,“謝家店子” 98歲的店主滕家蘭老嫗謝世,隨著黃水集鎮建設,房屋改建成統一風貌的巴渝新居,在歲月深處留下不朽的店名。

謝家店子的第一代主人叫謝幫政。那時,巴鹽古道上土匪很多,治安不好,當地群眾便採取聯防的方式,凡是土匪來襲便吹號,附近村民聽到吹號便會拿著砍刀、火槍等武器前來支援。久之,土匪便選擇夤夜搶劫,使熟睡中的村民無法吹號警示。1920年左右,土匪前來搶劫之後一把火將客棧燒掉,謝家店子暫時關閉。1938年,多年積蓄的謝家後人重建謝家店子。

“謝家店子”為一樓一底全木結構穿鬥結構房屋,設備簡陋,一樓有設置行李間,一排長木凳上依次擱放著力夫揹運的貨擔和自帶的口糧。木樓板上鋪一層稻草,力夫幾人十幾人睡樓板大鋪。商人和官員睡木架子床,設有單人間、雙人間。遇客人爆滿,後到的力夫“打梁山鑼鼓”( 無床位可睡)。或者睡在房東的豬牛圈竹樓上“沖殼子”( 睡包穀殼裡)。日暮投宿,天明趕路,店主僅收費廉價。

“謝家店子”於清代開始開店,民國時期最興旺,以致整個山梁就叫“謝家梁”,是聞名黃水的大戶。民國時期,石柱農民起義軍“神兵”,曾夜宿此店。1933年,賀龍紅軍揮師入川,經利川魚泉口、楓木鄉進入黃水壩,夜宿“謝家店子”,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流下傳奇故事,為客棧增添了神秘色彩。

修通公路後,“背腳子”退出了歷史舞臺,散落在巴鹽古道上的“么店子”漸漸清冷衰落,巴鹽古道也失去了陸運交通運輸功能,但它沉澱了豐富的歷史文化。

隨著黃水旅遊的開發,該客棧已毀不存。但客棧大門上寫著對聯:“行石柱巴鹽古道唱背二哥囉兒調,歇黃水謝家店子品土家人竹枝詞。”已成為歷史的記憶。

古代巴蜀交通,主要靠盤旋于深山峽谷的石棧道與外界勾連,陸運貨物,主要靠巴山“背二哥”肩挑背馱,艱難爬涉,用血汗譜寫著交通史話。羊腸鳥道,穿雲破霧,陡險崎嶇,梯路入雲。“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唐代詩人李白用詩句記錄著當年蜀道“不與秦塞通人煙”的閉塞。到了宋代,勇敢、剽悍、尚武、勤勞的石柱縣土家族祖先,披荊斬棘,依崖鑿道,伐木開路、遇水搭橋,壘石為關,用青石鋪成了一條由川入鄂的鹽運大道。他們肩挑背馱貨物、翻山越嶺,用血肉之軀闖出了這條深山古鹽道。

為何要“川鹽銷楚”呢?因當年湖北清江流域的鹽源枯竭,四川自流井、貢井鹽搶佔了湖北的市場。當時本來長江是“川鹽銷楚”的黃金水道,由於長江三峽水急浪高,極易翻船,受交通條件限制使鹽巴遇水即化。因而,長江上游的鹽商鹽販需要把井鹽用船運到西沱,於是“川鹽銷楚”就以西沱古鎮為起點,連接這條在深山峽谷中穿行千里的“鹽運古道”。

川鹽銷楚的大路上,往來的鹽商和力夫絡繹不絕。力夫分為背腳子和挑子客。背腳子,來自湖北湖南以及石柱黃水、石家山區,因山高陡峭,以背為主,以扁背、打杵為交通運輸工具。挑子客,來自西沱古鎮和忠縣的沿江地帶,因地勢較平,慣用扁擔、籮筐,以挑為主。他們除了運鹽,還把四川的百貨、絲綢、蜀繡等天府特產運往楚地,把楚地生產的桐油、漆具等物產運回四川,搞活了商貿。

黃水鎮的回面坡、梨子坪古道,至今保存完整,枯藤老樹,蜿蜓曲折的青石板大路經成千上萬的力夫腳板,一腳一腳地刻畫著“餘暉殘照”的詩情畫意圖案。

回面坡,又名“回面鬼坡”,海拔1508米,其得名有神奇的傳說。據當地人介紹,古時的回面坡人煙烯少,灌木叢生,陰森森的古道上,鬼怪常隨風出沒,在此行走,只能向前,千萬別回頭,否則,鬼怪會跟蹤你,並牽著你的魂魄到豐都“鬼城”去報到。不過,“回面坡”的得名,確與這裡險峻陡峭的石棧道有關。這裡古道曲折回環,蜿蜒如長龍盤山,前後回面可顧盼,故名“回面坡”。

回面坡山高林密,萬峰崢嶸,野藤纏繞,松濤奔吼,陰森恐怖的林蔭,黑森森的古樹,構成去鄂西利川等地的力夫交通咽喉,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是兵家必爭的險地。

站在回面坡古關山丫口,舉目遠眺,大風堡山脈,群巒起伏,雲纏霧繞。山下的油草河上游萬勝河,象一條碧玉帶繞著山谷而去,新建的黃水太陽湖,湖光山色,碧波蕩漾。沿途有許多石板橋、跳礅橋、木棒橋、石拱橋及路亭涼橋,勾連著古道交通,現今,黃水鎮的“鍋廠口”到“回面坡”約10公里長的古鹽道是保存較完整的路段。

巴鹽古道到黃水後,除走“回面坡”外,另一條就是經梨子坪到瓦店子,踏過油草河,登上苦草灣,經楓木鄉,到湖北利川市的魚泉口,翻過七曜山,再到汪家營等地。

梨子坪到瓦店子一段沿途地勢平坦,廢棄的客棧房、石磨、水缸等物件,靜靜地橫臥在草叢中,早成昨日景物。古道在綠蔭叢中時明時暗,滴滴嗒嗒的雨珠灑在青石板上,發出脆響,不知名的野鳥歡唱著清脆悅耳又動聽的歌謠,給人送來陣陣的謎語,在這荒無人煙的古道上讓人感到倍加神秘。崎嶇不平的青石板,烙印著前力夫的足印,流淌著艱辛的汗水,一絲絲綠色的苔蘚佈滿青石板,陽光從樹隙漏下斑剝的倩影,映照的深深苔蘚更加顯得古老滄桑。

世上沒有從頭到尾的平坦大道。人們總是在不平坦的道路上生活著,磨礪著。鹽運大道過了瓦店子,要經過一段陡峭的絕壁,沒有去路,前後左右都是刀削斧劈般的懸崖,黑森森的萬丈深淵,一眼望不到底。尤其席子鋪到小瀑布,古道崎嶇蜿蜒,地勢更加險要,在懸崖上鑿成的盤盤棧道,僅容一隻足,前後左右都是黑森森的萬丈深淵,險要之處如履魚背,還需手足並用才能攀登,三魂七魄好像早已飛進雲天茫茫中,這難道不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真實寫照麼?懸崖絕壁上的步步石梯,一個個打杵窩是鐫刻在歲月深處的古典時光,也是慓悍的土家祖先戰勝大自然的歷史見證,見證者幾百年來運鹽力夫們生活的淒苦和勞動的艱辛。

陳魚樂

筆名陳垚、田沖、金鑫 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重慶作協會員、重慶書協會員,已出散文集兩部,曾在《民族文學》《散文家》《國土綠化》《人民調解》《中華辭賦》雜誌、《中國旅遊報》《法制日報》《中國綠色時報》《中國安全生產報》《重慶日報》《重慶晚報》,中國文明網、中國作家網、光明網、法制網、中國民族宗教網等媒體發表散文、詩歌、小說、雜文1000余篇500萬字。

石柱旅遊資訊

旅遊諮詢電話:023-85000088

地址: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萬安街道城南路1號

主辦方: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旅遊局

承辦方:重慶進行時傳媒

主編:坤哥 | 副主編:Aurora

執行主編:晏勁松 | 責編:lavender

編輯部電話:023-67129099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