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判斷是否得了糖尿病,只需3步,一般人都看不懂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被確診都是通過各項檢測指標, 這些指標不僅能判斷是否得了糖尿病, 還對以後的治療和血糖控制起了關鍵性作用。 這些指標大概分為診斷指標、病因指標和控制指標三大類。 糖尿病患者應該對這三大指標熟悉, 才能對自己的病情瞭解和治療做到心中有數。

1.診斷指標

包括血糖(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和隨機血糖)、葡萄糖耐量試驗等, 主要用來判斷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或者糖尿病前期狀態。

這類指標檢測的是各種狀態下的血糖水準, 其中空腹血糖最穩定, 葡萄糖耐量試驗最準確。 檢測這些指標時一定要嚴格按要求來做, 比如測空腹血糖, 檢測前不要特意控制飲食, 應該與平時一樣, 這樣才能反映出人體空腹血糖的真實水準。 病人如果在服用降血糖藥期間檢測空腹血糖, 不能停藥, 只是早上那次藥在抽血後再服用。

空腹狀態指空腹8~10小時, 時間太長或太短都不好。 一般是晚餐後就不再進食, 直到第二天早上抽血, 中間可以喝少量水。

不少糖尿病患者為了方便監測血糖, 自己買了可擕式血糖儀在家檢測血糖。 可擕式血糖儀使用時要注意定期校準、試紙條防潮、試紙條有效期等, 最好定期把結果拿來與醫院的檢測結果進行比對, 保證結果的可靠。

2.病因診斷指標

包括胰島素、C肽、糖尿病自身抗體, 用於判斷糖尿病病因, 主要圍繞胰島素來檢測。

胰島素是胰臟產生的一種降血糖激素, 胰島素生成過程中會順帶產生C肽。 胰島素的異常包括兩方面, 一種是胰島素分泌不足, 稱為Ⅰ型糖尿病;另一種是胰島素分泌正常, 但分泌的胰島素對人體不起作用或作用不強, 這種稱為Ⅱ型糖尿病。 由於兩種糖尿病的治療方法是不一樣的, 所以醫生要通過胰島素和C肽的分泌情況對糖尿病進行分型, 從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另外, 對於Ⅱ型糖尿病, 有些患者是由於體內存在自身抗體導致的, 所以有時還要檢測糖尿病自身抗體。

3.監控指標

包括糖化血紅蛋白、糖化白蛋白、酮體、尿微量白蛋白等, 主要用於評價血糖的控制效果, 監測併發症。

比如糖化血紅蛋白, 它反映的是患者2~3個月血糖的平均水準, 主要用於評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 是糖尿病監控的金標準。

糖化血紅蛋白越高, 併發症發生的可能性越大。 一般血糖控制穩定的患者6個月檢查一次, 如果控制得不好則要加大檢測頻率。 其他像酮體(β-羥丁酸)、尿微量白蛋白等主要用於判斷有沒有併發症的發生, 可以用來診斷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腎病。

推薦閱讀

天天打胰島素,其實好多人都打錯了,這3個錯誤今天才知道

不吃主食降血糖?這樣做對身體的危害,一般人沒想到

推薦閱讀

天天打胰島素,其實好多人都打錯了,這3個錯誤今天才知道

不吃主食降血糖?這樣做對身體的危害,一般人沒想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