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糖尿病吃五穀雜糧好嗎?吃白米飯得糖尿病?糖尿病十年戰勝糖尿病

糖尿病的飲食要學會合理的搭配, 粗糧和細糧都應該要適量食用。 然而, 有很多糖友認為吃五穀雜糧會有好處, 就只吃粗糧不吃細糧, 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 今天, 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糖尿病應該如何吃五穀雜糧吧。

糖尿病吃哪些五穀雜糧最好

粳米。 甘平。 宋徽宗時官方編篡的《聖濟總錄》中記, 治霍亂狂悶, 煩渴, 吐瀉無度, 淡竹瀝一合, 粳米一合, 和勻頓服之。 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 “粳米粥, 利小便, 止煩渴, 養腸胃。 ”

小麥。 小麥性涼, 味甘。 具有養心安神, 益腎, 健胃厚腸, 除熱止渴, 斂汗, 止痢等功效。 主治糖尿病、神志不安、虛煩不眠、心悸怔忡、癔病、脾虛泄瀉等症。

糯米。 甘溫。 《三因方》記, 治三消渴利, 糯穀(旋炒作爆蓬)、桑根白皮(厚者, 切細)等分。 上每用秤一兩許, 水一大碗, 煮取半碗, 渴則飲, 不拘時。 《本草拾遺》記, “主消渴。 ”

玉米。 功效是性平, 味甘。 具有調中開胃、通便利水, 降糖、降血脂等功效。 主治胃納不佳、慢性腎炎水腫、尿路結石、腹水尿少、糖尿病、高血脂症、浮腫、黃疸等症。

黑豆。 甘平。 東晉葛洪《肘後方》記治消渴, “烏豆置牛膽中陰乾百日, 吞之。 ”《普濟方》用治腎虛消渴難治者, “天花粉、大黑豆(炒)。 上等分為末, 麵糊丸, 如梧桐子大, 黑豆百粒湯下。 ”

那麼, 糖尿病吃五穀雜糧不得不注意的方面是什麼呢?

糖尿病如何吃五穀雜糧

如果只吃雜糧糊糊又沒吃其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當時雖然覺得挺飽, 過後卻很容易血糖下降。 為解決此問題, 應注意和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材以及其他食物配合著吃, 幫助預防午餐前低血糖問題。

粗糧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 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餐後血糖升高, 還有降脂、通便等功效。 但是, 粗糧是一把“雙刃劍”, 如果不加控制、攝取過多, 就可能引起很多問題:首先, 會使胃排空延遲, 造成腹脹、早飽、消化不良, 甚至會影響下一餐的進食。 其次, 在延緩糖分和脂類吸收的同時, 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鈣、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 還可能會降低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 對於伴有胃輕癱的糖尿病患者, 大量進食粗糧可能會使病情加重並導致低血糖反應。

因此, 糖尿病患者進食粗糧也並非“多多益善”, 而要適可而止。

粗糧和細糧含有幾乎等量的熱量和糖分, 攝入體內後, 無論是粗糧還是細糧都對血糖有升高的作用, 只是粗糧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 使得糖的釋放沒有細糧那麼快速和猛烈。 也就是說, 粗糧的吸收會慢一些, 血糖的升高會緩一些。 因此, 糖尿病患者每日的總碳水化合物含量是必須控制的, 決不能因為吃粗糧就隨意突破限制。

糖尿病吃五穀雜糧一定要結合自身情況來選擇, 適量食用。

吃白米飯得糖尿病?老祖宗吃了上千年, 咋沒事?

一日三餐都是白米飯, 是很多人的主食習慣。 不過頓頓都吃白米飯, 並不是健康好習慣。

很多人可能不願意承認這個現實, 甚至覺得荒唐,

可是, 研究證據擺在面前, 不能不信。

早在2002年, 美國研究就發現, 白米飯是增加2型糖尿病風險的食物。

一項2007年在中國人中所做的研究也表明, 吃白米飯最多的人與最少的人相比, 糖尿病的相對風險為1.78倍。

2012 年, 一項對中日美三國共 35 萬人的調查研究, 肯定了白米飯食量和糖尿病之間確有關係。

老祖宗米飯吃了上千年, 咋就沒事兒?

有人會疑問, 老祖宗吃米飯吃了幾千年, 也沒見他們得糖尿病啊。

主要的問題就出在白米飯的“白”上。 老祖宗們吃的米可不是今天我們吃的精白米!

以前人吃的米都是舂的米, 沒有經過深加工, 精加工的碾米技術是近一兩百年才出現的。 就在三十年以前, 我們大多數人吃的還是糙米。

稻穀、麥子等糧食本身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豐富的礦物質,

在機械加工過程中, 這些營養素容易被破壞掉。

加工越精細、越白的食品, 營養損失的也就越多。 精米精面幾乎不含纖維, 吃進體內, 很快被消化分解代謝, 會讓血糖急速升高。

如果沒有足夠的運動來消耗, 總是處於高血糖狀態, 就會惹來糖尿病的麻煩, 甚至還會促進身體的衰老。

吃米飯講究4原則

那白米飯難道就不能吃了嗎?當然不是, 掌握吃米飯的健康原則就好了!

1儘量讓米“淡”

炒飯最好少吃, 加香腸煮飯, 或者用含有油脂、鹽分的菜來拌飯, 否則不利於控制血壓和預防心血管意外。

2儘量讓米“粗”

在煮飯的時不妨用部分“粗”糧(糙米、黑米、胚芽米等)和大米合作。 最好先把“粗”原料放在水裡泡一夜, 以便煮的時候與米同時熟。

3儘量讓米“亂”

最好不要用單一的米,而是米、粗糧、豆子、堅果等一起同煮。一方面增加了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另一方面還能起到蛋白質營養互補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這樣做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反應,控制血脂上升。

4儘量讓米“色”

比如說,煮飯時加入綠色的豌豆、橙紅色的胡蘿蔔、黃色的玉米粒相配合,既美觀,又提供了維生素和類胡蘿蔔素抗氧化成分,特別有利於預防眼睛的衰老。

又比如說,選擇紫米、黑米、紅米與白米搭配食用,也能提供大量的花青素類抗氧化成分,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三種控糖米飯吃法

1三米飯——防糖降糖

將低血糖反應而著稱的燕麥和蕎麥,加在大米飯裡一起煮,起到降低血糖和延緩消化的作用,是一些醫院營養科經常為糖尿病病人專門配製的主食。

選取大米、燕麥、蕎麥各占三分之一,淘米2遍;加水蒸煮,最好用高壓鍋,水量比平時蒸白米飯的水量稍多一點,全麥穀物的吸水性更強;蒸熟後保溫食用。

沒有糖尿病的人常吃三米飯,也有助於控制體重、減小肚腩,預防和減少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2紅豆飯——補充B族維生素

紅豆飯算是最簡單易做的雜糧飯了,紅豆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B族維生素,可以彌補精白米麵的營養缺陷。蒸米飯時加入適量紅豆,可以延緩餐後血糖上升速度,而且能長時間維持在正常範圍當中。

將紅豆事先泡水數小時,讓其喝飽水後,有時候還需要提前煮一下紅豆,然後再與大米一起蒸煮。或者用高壓鍋直接蒸煮,半個小時,軟糯香甜的紅豆飯就可以出鍋了。

日常蒸米飯的時候可以放入不同的豆類,比如今天放一些紅豆,隔天就可以放一些綠豆、黑豆或者扁豆等。這樣既能調節口味,又能保證營養均衡。

3槐花飯——保護血管

眼下是槐花上市的季節,我們常吃的是洋槐花,除了含有B族維生素以及鐵、鎂、硒等微量元素外,更重要的是含有很多對健康有促進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質,提取出的蘆丁能增加毛細血管穩定性,降低其通透性和脆性,可預防糖尿病、高血壓導致的出血等。

準備適量鮮槐花以及全麥粉、玉米粉和黃豆粉等粗糧麵粉。將槐花洗淨控幹水,放入乾燥的大碗或小盆中,撒入雜糧粉,用筷子或手慢慢拌勻,到不黏手的狀態。待蒸鍋水開後,放上紗布或蒸饃用的紙,放入拌好的槐花,上汽後大火蒸10分鐘關火,2分鐘後開蓋裝盤即食。

但提醒大家,吃的槐花要選擇來源可靠的,而且,槐花“護心”的作用是建立在有效成分提取物或者長期食用的基礎上的,如果偶爾嘗嘗鮮,就不能指望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了。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范志紅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營養科主任 高鍵

北京朝陽醫院京西院區內分泌科主任 高珊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陳衛華

糖尿病10年,讓我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戰勝”糖尿病

不期而至的糖尿病——

那一年,2008年,我與相處很久的女朋友分手了,心情很糟糕,天天在外面喝酒,不巧發燒了,就去診所打針,五六天了一直不退燒,到了第七天我暈倒了,轉院去了縣城人民醫院,經檢測,血糖很高,尿糖4+。醫生診斷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治療一個多星期。

我的家族中沒有糖尿病人,得糖後我很悲觀,比較消極,感覺自己像得了絕症一樣。出院後血糖控制不好,抵抗情緒很強,不想打針,也不好好吃飯,結果就反反復複經常發生酮症酸中毒。

在我的控糖過程中,家人幫助了我很多,血糖比較高的時候,爸爸或大哥會拿個繩子把我捆起來,然後強行給我注射胰島素。

改變來自於對糖尿病的瞭解。後來逐漸的開始學習糖尿病知識,經常在網上搜一些資料看,我發現有些人在很小的時候就得了糖尿病,但是人家照樣活到了80多歲,甚至百歲。

瞭解多了,就不覺得糖尿病可怕了。心態慢慢調整好了,血糖也漸漸穩定下來。工作、戀愛、結婚、生子,和正常人的生活沒什麼兩樣。

戰勝糖尿病就是戰勝它帶給我的困難,包括它對我追求愛情所造成的“障礙”。

戀愛時,和女朋友相處的第一天,我就告訴她實情了,我覺得糖尿病沒啥可隱瞞的,女朋友沒有嫌棄,但是她的父母很介意糖尿病,我們戀愛了6年,酸甜苦辣我們都經歷過,但我相信有情人終成眷屬,我們最終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戰勝糖尿病,就是戰勝自己對糖尿病的誤區和僥倖心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腳,控糖路上的“坑”,我也踩過。那時候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一些廣告,說吃什麼藥能治癒糖尿病。我就買了一些名貴中藥服用,把胰島素停了。結果服用一段時間後又出現了酮症酸中毒。深刻的教訓,與大家共勉。

戰勝糖尿病也包括戰勝自己的自卑,正視糖尿病。在公眾場合注射胰島素,我覺得沒什麼的,比如我,平常陪領導或客戶吃飯時,到了打針時間,我就直接在桌子旁邊打胰島素的。這樣做反而讓自己感覺輕鬆很多,用藥規律,別人也不會勸酒……也避免了很多對控糖不利的情況出現。所以,正視糖尿病,心態也是很重要的。

運動有助於控糖,我相信這一點,我很喜歡跑步,每天都會堅持10公里左右。

去年12月份去醫院檢查了糖化血紅蛋白,6.3%,比較給力,希望我的血糖一直平穩下去。

得糖10年,結合自己的控糖經歷,我覺得關鍵在於:管住嘴,邁開腿!這一點,大家並不陌生,實踐很容易,難就難在是否長久堅持下去。

以便煮的時候與米同時熟。

3儘量讓米“亂”

最好不要用單一的米,而是米、粗糧、豆子、堅果等一起同煮。一方面增加了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另一方面還能起到蛋白質營養互補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這樣做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反應,控制血脂上升。

4儘量讓米“色”

比如說,煮飯時加入綠色的豌豆、橙紅色的胡蘿蔔、黃色的玉米粒相配合,既美觀,又提供了維生素和類胡蘿蔔素抗氧化成分,特別有利於預防眼睛的衰老。

又比如說,選擇紫米、黑米、紅米與白米搭配食用,也能提供大量的花青素類抗氧化成分,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三種控糖米飯吃法

1三米飯——防糖降糖

將低血糖反應而著稱的燕麥和蕎麥,加在大米飯裡一起煮,起到降低血糖和延緩消化的作用,是一些醫院營養科經常為糖尿病病人專門配製的主食。

選取大米、燕麥、蕎麥各占三分之一,淘米2遍;加水蒸煮,最好用高壓鍋,水量比平時蒸白米飯的水量稍多一點,全麥穀物的吸水性更強;蒸熟後保溫食用。

沒有糖尿病的人常吃三米飯,也有助於控制體重、減小肚腩,預防和減少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2紅豆飯——補充B族維生素

紅豆飯算是最簡單易做的雜糧飯了,紅豆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B族維生素,可以彌補精白米麵的營養缺陷。蒸米飯時加入適量紅豆,可以延緩餐後血糖上升速度,而且能長時間維持在正常範圍當中。

將紅豆事先泡水數小時,讓其喝飽水後,有時候還需要提前煮一下紅豆,然後再與大米一起蒸煮。或者用高壓鍋直接蒸煮,半個小時,軟糯香甜的紅豆飯就可以出鍋了。

日常蒸米飯的時候可以放入不同的豆類,比如今天放一些紅豆,隔天就可以放一些綠豆、黑豆或者扁豆等。這樣既能調節口味,又能保證營養均衡。

3槐花飯——保護血管

眼下是槐花上市的季節,我們常吃的是洋槐花,除了含有B族維生素以及鐵、鎂、硒等微量元素外,更重要的是含有很多對健康有促進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質,提取出的蘆丁能增加毛細血管穩定性,降低其通透性和脆性,可預防糖尿病、高血壓導致的出血等。

準備適量鮮槐花以及全麥粉、玉米粉和黃豆粉等粗糧麵粉。將槐花洗淨控幹水,放入乾燥的大碗或小盆中,撒入雜糧粉,用筷子或手慢慢拌勻,到不黏手的狀態。待蒸鍋水開後,放上紗布或蒸饃用的紙,放入拌好的槐花,上汽後大火蒸10分鐘關火,2分鐘後開蓋裝盤即食。

但提醒大家,吃的槐花要選擇來源可靠的,而且,槐花“護心”的作用是建立在有效成分提取物或者長期食用的基礎上的,如果偶爾嘗嘗鮮,就不能指望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了。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范志紅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營養科主任 高鍵

北京朝陽醫院京西院區內分泌科主任 高珊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陳衛華

糖尿病10年,讓我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戰勝”糖尿病

不期而至的糖尿病——

那一年,2008年,我與相處很久的女朋友分手了,心情很糟糕,天天在外面喝酒,不巧發燒了,就去診所打針,五六天了一直不退燒,到了第七天我暈倒了,轉院去了縣城人民醫院,經檢測,血糖很高,尿糖4+。醫生診斷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治療一個多星期。

我的家族中沒有糖尿病人,得糖後我很悲觀,比較消極,感覺自己像得了絕症一樣。出院後血糖控制不好,抵抗情緒很強,不想打針,也不好好吃飯,結果就反反復複經常發生酮症酸中毒。

在我的控糖過程中,家人幫助了我很多,血糖比較高的時候,爸爸或大哥會拿個繩子把我捆起來,然後強行給我注射胰島素。

改變來自於對糖尿病的瞭解。後來逐漸的開始學習糖尿病知識,經常在網上搜一些資料看,我發現有些人在很小的時候就得了糖尿病,但是人家照樣活到了80多歲,甚至百歲。

瞭解多了,就不覺得糖尿病可怕了。心態慢慢調整好了,血糖也漸漸穩定下來。工作、戀愛、結婚、生子,和正常人的生活沒什麼兩樣。

戰勝糖尿病就是戰勝它帶給我的困難,包括它對我追求愛情所造成的“障礙”。

戀愛時,和女朋友相處的第一天,我就告訴她實情了,我覺得糖尿病沒啥可隱瞞的,女朋友沒有嫌棄,但是她的父母很介意糖尿病,我們戀愛了6年,酸甜苦辣我們都經歷過,但我相信有情人終成眷屬,我們最終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戰勝糖尿病,就是戰勝自己對糖尿病的誤區和僥倖心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腳,控糖路上的“坑”,我也踩過。那時候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一些廣告,說吃什麼藥能治癒糖尿病。我就買了一些名貴中藥服用,把胰島素停了。結果服用一段時間後又出現了酮症酸中毒。深刻的教訓,與大家共勉。

戰勝糖尿病也包括戰勝自己的自卑,正視糖尿病。在公眾場合注射胰島素,我覺得沒什麼的,比如我,平常陪領導或客戶吃飯時,到了打針時間,我就直接在桌子旁邊打胰島素的。這樣做反而讓自己感覺輕鬆很多,用藥規律,別人也不會勸酒……也避免了很多對控糖不利的情況出現。所以,正視糖尿病,心態也是很重要的。

運動有助於控糖,我相信這一點,我很喜歡跑步,每天都會堅持10公里左右。

去年12月份去醫院檢查了糖化血紅蛋白,6.3%,比較給力,希望我的血糖一直平穩下去。

得糖10年,結合自己的控糖經歷,我覺得關鍵在於:管住嘴,邁開腿!這一點,大家並不陌生,實踐很容易,難就難在是否長久堅持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