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國產大飛機C919“首沖雲霄” 中國航空人講述“逐夢接力”

中新網南京5月5日電 (楊顏慈 王偉)5日14時許, 中國自行研製、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一代大型噴氣式幹線客機C919從上海徐徐騰空, 直沖雲霄。 這架“中國製造”大飛機背後, 凝結了半個多世紀中國航空人的智慧與努力。

“此次飛行的成功和航空科研團隊多年來的科研積累密不可分, 與中國航空人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激動地說。

5月5日下午2時許, 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在上海浦東機場4號跑道成功起飛。 根據計畫C919首飛時間在90分鐘左右, 試飛員將首次評述飛機的操穩特性、起飛著陸性能、動力裝置和駕駛設備等工作情況。 楊俊 攝

當天, 多位參與本次大飛機設計製造的中國航空人向記者講述起這項“逐夢”半個世紀的浩瀚工程。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是南京航空航太大學(下稱“南航”)飛機設計專業校友。 2005年, 吳光輝從戰鬥機的設計中抽身出來,

投身到ARJ21(中國首款噴氣支線客機)的設計。

2008年5月, 首架國產大飛機研製單位——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商飛”)掛牌成立, 吳光輝調任新崗位, 成為C919的總設計師。

吳光輝認為, 首架國產大飛機的騰空, 是一代又一代航空人辛勤工作的結晶。 他期待, C919能夠受到市場追捧, 成為一款“明星飛機”。

中國商飛製造總師薑麗萍, 作為中國飛機製造廠第一位女性總工程師, 長期堅守在民機研製第一線, 見證了一項項技術突破。

“當年誤打誤撞考入了飛機設計專業;如今, 年輕時代的夢想已模糊不清, 但要把中國的大飛機送上藍天的夢想卻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清晰, 越來越強烈。 ”薑麗萍笑稱。

無數中國航太人, 進行著這場“中國製造”接力。

一批中青年教授, 成為主要的“力量擔當”。

記者從南京航空航太大學瞭解到, 為配合中國商飛做好大型客機初步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工作, 南京航空航太大學遴選29名骨幹教師參與中國商飛大型客機聯合工程隊。

南航聯合工程隊領隊熊克教授稱, “其中, 18名教師半年時間在上海參加方案論證工作, 是中國參與高校中人員最多的。 ”

熊克告訴記者, 聯合工程隊參與了大飛機項目的總體、氣動、強度、材料、航電、飛控、動力、環控、防冰、四性、適航等內容的論證工作。

據瞭解, 飛機的靜力試驗是結構試驗的內容之一, 藉以觀察和研究飛行器結構或構件在靜載荷作用下的強度、剛度以及應力、變形分佈情況, 是驗證飛行器結構強度和靜力分析正確性的重要手段。

“資料與理論計算吻合、試驗成功!”該校聶宏教授團隊負責的靜力試驗經過八個月多的時間, 在2011年3月15日, C919某部段靜力試驗成功完成。

在關鍵技術攻關、民機專項、創新基金等項目的支持下, 中國航空領域專家開展了多項民用飛機的裝配技術研究, 主要包括數位化飛機裝配工藝、飛機裝配連接品質控制、自動鑽鉚技術、大部件自動對接等。

“因為疲勞壽命等原因, 民用飛機對裝配品質要求更高。 ”南航陳文亮教授介紹, 科研人員自主研發了集數位化測量、控制及檢測於一體的飛機大部件自動對接裝配系統。

作為大飛機的“安全衛士”, 南航孫有朝教授團隊承擔了二十余項與C919安全性適航相關的專案,

涵蓋了可靠性與維修性工程、安全性設計與驗證、持續適航及管理等領域的科研工作, 貫穿大飛機設計、製造、運營、維修的全壽命週期。

“適航, 說到底就是為了確保公眾安全, 將來乘客可以放心乘坐C919, 因為我們是它的‘安全衛士’。 ”孫有朝對大飛機充滿信心。

在這架“中國製造”大飛機中, “江蘇元素”遠不止此。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南京機電液壓工程研究中心參與了C919大飛機在燃油系統、液壓系統和空氣管理系統三大系統的型號論證、聯合設計及研製等工作, 並作為三大系統牽頭單位擔負起對國內二級供應商的管理和帶動工作。

從ARJ21到C919, 凝結著數代中國航空人的智慧。 僅南航就承擔了140余項國產大飛機項目, 經費過億元人民幣,並為大飛機研製單位——中國商飛輸送了上千名畢業生。(完)

經費過億元人民幣,並為大飛機研製單位——中國商飛輸送了上千名畢業生。(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