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位本地小囡竟然“騎”進奧運殿堂,15年環島賽打造崇明島體育特色品牌

今年, 崇明舉辦自行車賽來到第15個年頭。 29歲的黃麗扶著自行車站在賽道上, 從容而又自信。

這是她再熟悉不過的賽道。 黃麗是土生土長的崇明人, 14歲開始練自行車, 自行車讓她從一個農家姑娘蛻變成了專業選手, 也讓她成為了崇明首位踏上奧運會賽場的選手。

2002年, 首次環島賽的前一年, 當時的崇明縣成立青少年自行車運動隊。 由於具備運動基礎, 黃麗被挑中“入隊試試”。 試訓約一周後, 黃麗便正式留隊。 2003年, 黃麗進入上海二線自行車隊, 從此她便開啟自行車專業運動生涯。 要知道, 自行車運動是一個歐美選手長期壟斷好成績的項目,

要想在這個項目上練出成績, 難度非同尋常。

2010年, 中國“崇明島 捷安特”女子職業車隊成立, 崇明第一次從承辦賽事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 這樣的嘗試, 更讓自行車運動成為崇明島獨一無二的運動品牌, 也給了崇明本土選手更多機會。 為了打造崇明自行車品牌, 中國“崇明島 捷安特”女子職業車隊特別注重本土選手的培養, 車隊主教練沈金康伯樂識馬, 黃麗成為崇明島上第一位奧運選手。

黃麗是“崇明模式”培養出來的第一批運動員。 她從崇明公路自行車賽出道, 之後因為技術全面而改練場地自行車全能項目, 並登上倫敦奧運會場地自行車賽場。 初出茅廬的她首次亮相奧運, 就取得了第12名的不錯成績。

2013全運會, 她輕鬆為上海隊摘得場地全能金牌。

黃麗是崇明舉辦世界頂級自行車賽的直接受益者。 從第一屆的“瀛通杯”全國男子公路自行車精英賽, 發展到如今世界盃女子公路賽事, 崇明島自行車賽事一路走來, 一路蛻變, 一路長大。 如今, 賽事成為崇明島一張“綠色名片”, 更向著“國際自行車運動金牌賽事”的目標邁進。 崇明姑娘黃麗參加奧運會, 讓崇明自行車品牌的含金量十足, 更展現了崇明自行車賽的廣闊前景。

黃麗的成功, 崇明島得天獨厚的公路資源, 讓“因地制宜”培養專業的自行車人才成為崇明體育發展新思路。 之後, 崇明體校開始有了專門的自行車隊, 有20多名本土孩子開始嘗試這項運動。

四年後的裡約奧運會, 本土選手黃冬豔、秦晨路、范陽三人又續寫奧運會崇明自行車選手的故事。 如今, 自行車國家隊裡有五位崇明籍選手, 這裡面, 離不開崇明賽事的發展, 也離不開和賽事共同成長的自行車品牌項目。

這些崇明籍自行車運動員, 都有共同的啟蒙老師:崇明體校的武文澤、甯豔華夫婦。 2002年, 武文澤夫婦倆接到上海市體育局領導的邀請, 請他們到島上執教, 當時崇明已提出崇明要重點打造自行車運動。 接受這項挑戰後, 執教經驗豐富的武文澤、甯豔華夫婦從山西搬到上海崇明, 成為了崇明體校自行車項目的“開荒”教練。 截至去年, 武文澤、甯豔華夫婦已一手將40多名小運動員輸送進了上海市自行車隊。

如今, 自行車賽事的影響, 本土奧運選手的產生, 讓自行車運動在崇明的發展充滿“生機”。 每年五月份, 武文澤會走遍崇明島上約60所中小學, 找尋“好苗子”。 每一次, 他都會滿載而歸:“80個左右是沒有問題的”。 武文澤說, 崇明發展自行車有著特有的優勢:“孩子們都是在田間長大, 身體素質很不錯, 加上崇明選手進軍奧運會的利好消息, 很多家長也願意讓孩子練自行車。 ”崇明擁有廣闊的空間、平坦的公路, 這些都是發展自行車運動得天獨厚的條件。

崇明環島賽總顧問、中國崇明·麗以芙·卓比奧斯車隊總教練沈金康, 見證了自行車運動在崇明的蓬勃發展。 他認為:“崇明辦賽有兩個積極的意義:職業頂級賽事成為上海體育的一張名片,

也推動了本地自行車運動發展。 ”

文/龔潔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