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多年網友,不見遺憾,見了完蛋

多年網友, 不見遺憾, 見了完蛋

秦玉龍/文

現如今, 不論是熟人、生人, 或者半生不熟的人, 見了面, 握了手, 留下電話號碼之後, 還有一件事必須幹,

就是相互用手機掃一掃, 掃完了就加上了, 加上了就成了“好友”。 至於能否成為真正的好朋友, 不好說。

網友, 一個在當下使用頻率很高的流行詞語之一。 奇怪的是, 儘管很多人對網上聊天樂此不疲, 對網友勝過對親友(當然僅限於網路上)。 然而網友卻很難走到陽光下、放到桌面上。 網友, 在多數情況下被人為貼上了“不真實、虛假、騙子、約炮”等等負面標籤。 因而網友和網路媒體一樣, 雖然我們瞬息離不開它, 依靠它、利用它, 但卻刻意的將它邊緣化。 於是出現了一個怪現象:網路媒體是“非主流媒體”, 網友是“非常朋友”。

常上網的人也許都會有這樣的疑惑, 尤其是女性網友。 她們認為, 之所以不和網友見面, 擔心影響那份美好的感覺。 同網友說著一些話, 常說的話題說完了就沒有話說了。 聊人生、談理想, 覺得有些不著邊際。 當沒有話說時友情就無從說起了, 從陌生人到朋友的過程, 再到好朋友的過程, 是要有話題的嘛。 共同的理想和愛好也許是保持友誼的一種方法。

於是, 網友都會糾結一個問題:不見面吧, 覺得遺憾。 見了面吧, 又怕完蛋……

依據大秦十幾年網齡經驗來看, 一般情況下, 三類網友是值得我們交往, 並且很有可能由網友變成朋友抑或“莫逆之交”。

第二類:率性自然待人真誠的人。 人們之所以對網友不信任或心存偏見, 關鍵是對隔屏相望的那個人不瞭解、不知情, 加之對方對自己的個人情況閃爍其詞、隱諱頗深, 叫人捉摸不透, 難免心存芥蒂, 不敢對其信任, 不敢和其見面, 更談不上交朋友了。 相反, 假如對方是個心直口快的網友, 是個以真面目示人的網友,

我們之間就少了猜忌、多了信任, 少了顧忌、多了交流, 少了躲閃、多了交心。 就會很快的由網友升級為朋友、由朋友升級為好友、由好友升級為知己、由知己升級為莫逆之交。

第三類:感性知性且胸懷寬廣的人。 不可否認, 現實生活的條條框框在很大程度上約束著我們的思想、情感和心靈的自由揮灑。 而在網路世界則不需要以真面目示人, 表達起來就自由自在的多。 那些感性、知性且胸懷寬廣的人, 屬於“網路遊俠”級別, 進退自如, 捭闔縱橫, 朋友很多。 一方面, 源於感性, 給人以親和力。 一方面, 源於知性, 給人以啟迪和享受。 而胸懷寬廣, 則讓某些心懷叵測的人望而卻步, 不敢造次。 如此一來, 她(他)在篩選過濾後的網友圈子裡, 就是一個值得大家信賴和交往並且視為好朋友的人。儘管,她(他)的言行也許不受某些網友歡迎,但卻不乏知音和知己。

俗話說:世界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變成了路。網路上本來不會有朋友,聊得時間久了就成了朋友,也許這就是辯證法。生活中我們不缺朋友,也許還有很多狐朋狗友,但我們還會情不自禁的遊弋在網路世界裡,披上一個馬甲,最後都成了“好友”,並在好友列表裡排起了長隊,網上見面就問好,離開就說聲再見,一團和氣。也許我們會在閒暇的時間裡,在和網友的文字遊戲裡享受到了快樂和安慰,這就足夠了,至於是否把網友升級為朋友乃至知己、莫逆之交,那還要看緣分。

網路不過是一種媒介,讓不同的人相遇,它能給你我最真實的東西,同樣也能給你我最虛偽的東西。有的網友能成為知己或朋友,但有的只不過是一名過客,一如生活中的朋友一樣,有人越走越近,有人越走越遠……

作者簡介:

就是一個值得大家信賴和交往並且視為好朋友的人。儘管,她(他)的言行也許不受某些網友歡迎,但卻不乏知音和知己。

俗話說:世界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變成了路。網路上本來不會有朋友,聊得時間久了就成了朋友,也許這就是辯證法。生活中我們不缺朋友,也許還有很多狐朋狗友,但我們還會情不自禁的遊弋在網路世界裡,披上一個馬甲,最後都成了“好友”,並在好友列表裡排起了長隊,網上見面就問好,離開就說聲再見,一團和氣。也許我們會在閒暇的時間裡,在和網友的文字遊戲裡享受到了快樂和安慰,這就足夠了,至於是否把網友升級為朋友乃至知己、莫逆之交,那還要看緣分。

網路不過是一種媒介,讓不同的人相遇,它能給你我最真實的東西,同樣也能給你我最虛偽的東西。有的網友能成為知己或朋友,但有的只不過是一名過客,一如生活中的朋友一樣,有人越走越近,有人越走越遠……

作者簡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