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史上最大校友捐贈不能是筆糊塗賬

“11億元!浙大獲史上最大校友企業捐款, 刷新國內最高金額紀錄!”5月3日下午, 一場捐贈儀式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校友活動中心舉行。 在捐贈儀式上, 捐贈方上海遂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浙江大學簽約, 正式宣佈向浙大教育基金會捐贈11億元人民幣。 據悉, 這是浙大有史以來收到的最大單筆捐款, 同時也打破了去年9月由電子科技大學校友熊新翔創造的向母校捐款10.3億的最高紀錄, 成為國內高校獲贈的最大單筆捐款。 (錢江晚報5月6日)

“史上最大校友企業捐贈”, 讓這起捐贈有了很大的“看點”。 但說實在的, 宣傳“史上最大”並無多大意義, 中國高校獲得社會和校友捐贈, 不應只關注大筆捐贈, 並進行這方面的炒作, 而需要擴大捐贈基礎——國外大學強調的就是校友捐贈率而非單筆捐贈。 而要擴大捐贈基礎, 就要讓每筆捐贈清清楚楚, 樹立捐贈的公信力。

根據已公開的資訊分析, 這筆“史上最大校友企業捐贈”, 還有很多地方很模糊, 究竟是捐贈, 還是基金合作還搞不清。 這需要校方向師生公開, 接受師生監督, 才能確保捐贈到位, 同時避免以捐贈為名形成的利益勾連。

據報導, 這些捐贈, 將設立“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遂真教育發展基金”, 將持續10年共計捐贈11億元。 隧真相關負責人表示, 捐贈目的是通過平臺的市場化運作, 以有效、可持續的方式反哺母校。 本次合作嘗試以學校、校友為依託, 以金融、產業為助力, 通過市場化運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力求實現多方共贏。

這顯然不是直接捐贈11億那麼簡單, 而是10年共11億, 這和一次性捐贈11億是不同的。 這就為未來11億捐贈能否全部到位,

帶來疑問。 在我國, 經常出現的問題是, 在簽約宣佈捐贈起到宣傳效應後, 後續的捐贈有的被捐贈方“食言”。 學校有何機制確保這些捐贈都到位?值得注意的是, 捐贈校友企業上海遂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剛於2015年發起成立, 其用於捐贈的費用, 來自於基金收益, 按其預計是, 120億投資基金, 每年收益10%。 這顯然是很樂觀的預期, 萬一沒有這麼多收益呢?拿什麼來捐贈?

更重要的是, 這和捐贈給校方, 由校方來使用捐贈經費也不同, 似乎是捐贈方和浙大教育基金會搞合作, 進行市場化運作。 很有可能的模式是, 隧真基金拿一筆錢掛在浙大教育基金下面, 然後, 以浙大教育基金名義運作, 如果所有收益部分全部歸屬浙大, 那沒有什麼問題,

而如果雙方對收益部分進行分成, 那就不屬於捐贈, 而是商業合作了。 對於基金負責人所稱的“多方共贏”, 需要說清基金的運作, 各方究竟“贏在哪裡”?

這不是對校友捐贈進行苛責, 而是做好校友捐贈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 我國高校日益重視校友和社會捐贈, 這是正確的辦學戰略, 但是, 校友捐贈和社會捐贈經常引發爭議, 原因就在於捐贈不公開、不透明, 捐贈模式不清楚, 學校如何回報捐贈方, 如何使用捐贈資金, 師生和社會公眾都不清楚。 於是, 大家擔心搞假捐贈, 捐贈方干預學校辦學, 捐贈資金被浪費, 或者把本屬於商業合作的項目“披上”捐贈的外衣, 這就沒有積極發揮捐贈的作用, 反而因捐贈影響學校的聲譽,

對拓展校友和社會捐贈不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