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專訪市衛生計生局副局長張亞林:全面推進分級診療

■張亞林 資料圖 (楊澤彬 攝)

東莞時間網訊 無論是小病還是大病, 都去市級大醫院甚至省級醫院就診, 是不少患者的就醫習慣。

近日, 市衛生計生局副局長張亞林接受東莞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今年, 該局全面貫徹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 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制度, 提升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人才、技術、硬體水準, 力爭使65%以上診療服務量留在基層, 逐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明確不同級別醫院的功能和定位

按照我市分級診療實施方案的目標, 今年底,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例達到65%以上, 合理有序的就醫格局基本形成。 “針對這個要求, 我們針對問題排查, 對今後工作進行了安排。 比如, 今年上半年必須把政策體系配套檔建立起來。 ”張亞林說。

“分級診療, 不僅僅是引導患者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醫, 而是整個醫療系統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

按照各自的定位和功能, 各自承擔分級診療中不同的任務, 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難易程度, 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 ”張亞林介紹, 我市出臺的分級診療的方案和檔, 已經明確了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各自的定位和功能, 各自解決什麼問題。

比如, 三甲醫院主要解決疑難雜症、重病, 要培養醫務人員, 成為醫療人才培訓基地, 還要做科研, 還有重點學科建設;而社區醫療機構, 不僅承擔診療任務, 預防、康復、保健、健康宣傳教育和計劃生育等各方面的工作也要協調, 要成為健康“守門人”、老百姓的健康顧問, 引導和説明有需要轉診的病人選擇上一級醫院, 引導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少走彎路, 提高效率,

通過分級診療來幫助群眾, 提供更好的服務。

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軟硬體水準

不過, 目前我市的分級診療現狀與目標還有差距。 人們追求大醫院、專家的就醫觀念, 亟待提高的基層醫療水準都是需要跨越的障礙。

張亞林介紹, 要讓患者心甘情願留在基層就醫, 不能靠行政命令, 而是要提升基層醫療水準。 那麼, 如何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 在得了小病後, 讓市民願意留在社衛機構看病?

張亞林介紹, 我市正從幾個方面去努力:

首先是硬體建設。 “我們正制定新的社區醫療硬體標準, 且要高於省裡的標準。 ”他說。

其次是技術建設。 “比如, 我們可以學習省第二人民醫院的經驗, 他們成立了網上服務科, 專門有專家坐在電腦前值班,

通過互聯網指導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診斷、治療, 如果基層醫生還解決不了, 直接給患者一個預約號, 轉到大醫院直接找到那個醫生, 避免盲目轉診。 ”他說, 我市也要利用互聯網, 來助力分級診療, 沒有資訊聯網的手工做, 有資訊聯網的網路做, 不等待條件, 邊走流程邊開發分級診療資訊系統。

“讓患者留在基層看病, 基層的醫生要有水準才行。 ”張亞林介紹, 我市將加強基層醫生隊伍建設, 打破固定工資制度, 把績效考核制度加進來, 調動醫生的積極性。

另外, 我市將加強對基層全科醫生的培訓, 今年啟動2個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建設, 且全科醫生的培訓補貼得到了市財政的支持, 以後爭取發展到4個培訓試點。

“相信每年堅持做下去, 以後我們全科醫生水準將會得到提高。 當基層的技術、硬體水準都提升了, 群眾自然願意到基層看病了。 ”張亞林說。

引導鎮街醫院差異化發展

東莞醫療發展至今, 形成了每一個鎮街一個綜合醫院的發展模式, 還有為數不多的市屬和專科醫院, 形成了以市級醫院和鎮街醫院為主的佈局, 高端的醫療資源基本集中在市區。

但隨著近年來東莞產業結構轉型和人口變化, 原來這種發展小而全、多而不精, 導致整體醫療服務水準不高, 已經無法滿足市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 需要優化醫療衛生資源, 提高服務能力和水準。

張亞林介紹, 建立區域性的醫療中心, 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突破口。

東莞將根據“一中心四組團”的城市佈局,在石龍、虎門、塘廈、常平、麻湧規劃建設區域醫療中心。這樣,每一個片區都有一個醫療技術水準比較高、醫療設備比較完善的區域醫療中心,這個片區的居民到這些中心就醫的距離都不會太遠,不至於出現鳳崗居民大量到市人民醫院看病的情況。

“對每一個區域醫療中心,我們要分析其長處和短處在哪裡,發揮長處,彌補短處,通過鎮街醫院轉型成專科醫院,使各家醫院都有自己的技術特點,整體醫療水準得到提高,這樣對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都有好處,形成良性迴圈。”張亞林說。

東莞將根據“一中心四組團”的城市佈局,在石龍、虎門、塘廈、常平、麻湧規劃建設區域醫療中心。這樣,每一個片區都有一個醫療技術水準比較高、醫療設備比較完善的區域醫療中心,這個片區的居民到這些中心就醫的距離都不會太遠,不至於出現鳳崗居民大量到市人民醫院看病的情況。

“對每一個區域醫療中心,我們要分析其長處和短處在哪裡,發揮長處,彌補短處,通過鎮街醫院轉型成專科醫院,使各家醫院都有自己的技術特點,整體醫療水準得到提高,這樣對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都有好處,形成良性迴圈。”張亞林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