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臨沂針灸醫生楊光全:來治病,還要知道為啥得病

每次楊光全來給黃老先生扎針, 都像家人般聊天。

人吃五穀生百病, 生了病就要看醫生, 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但是在看病就醫的路上,

有哪個醫生讓患者印象深刻?臨沂市中醫醫院北城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的楊光全就是這樣一位讓患者印象深刻的醫生, 被他醫治過的患者, 基本都成了他的“宣傳員”, 有機會總會介紹親戚朋友到其科室看病治病。

1.“針有什麼好怕的, 又不是火箭大炮”

去過臨沂市中醫醫院的人, 都知道針灸科有個“大活寶”。 病人明明已經被病痛折磨得齜牙咧嘴, 還是會躺在治療床上笑出聲來, 明明是個看到針就嚇得哆嗦的病號, 也能鼓起勇氣灸完一個療程。 這一切都源于“活寶”楊光全。 “很多病人剛來的時候, 都害怕針的, 我必須讓病人扎針的時候, 不那麼緊張, 所以我經常和第一次來針灸的病人多說幾句玩笑, 放鬆一下他緊張的神經。

”楊光全對記者說, 為病人放鬆心情, 是針灸科的首要功課。

為了讓害怕針的病人不再緊張、抵觸針, 楊光全可謂使盡渾身解數。 採訪時, 科室來了一位害怕扎針的大學生, 緊張到針紮進皮膚都是彎的, 為了放鬆對方的心情, 楊光全開始和他聊起了自己的大學時代。 “我大學專業學的針灸, 學扎針是從自己給自己扎針、同位之間相互扎針開始練習的, 自己把身上的每一個穴位紮一遍來感受針感, 同學互紮的時候, 我還暈針暈過去好幾次呢!”楊光全說, 剛開始互紮時, 一班50個人總有五六個人會暈針直接暈過去。 看到有同學暈針, 他也會熟練地通過刺激合穀穴、內關穴等穴位幫助同學蘇醒。 說著自己學生時代的故事,

對方也聽得津津有味, 不知不覺, 12根針已紮進了對方的皮膚裡。

在楊光全和大學生的溝通中, 記者也仿佛看到學生時代的他, 從小對針灸、心理學有濃厚興趣的他, 大學時代就主攻針灸。 為了學好針灸, 他從暈針到幫暈針的同學蘇醒, 為了能夠熟悉每一個穴位的針感, 他拿著針在自己的身上一遍遍地紮著;為了掌握一個按摩動作, 他一個手法就要重複練習兩三個小時。 “正是因為如此, 每次有病人因為扎針疼得嗷嗷叫時, 我最清楚這一針紮下去到底有多疼, 他叫聲是誇張還是真疼, 我心裡一清二楚。 ”楊光全說起扎針, 一臉的自信。

2.“為了減輕病人痛苦, 我有時會徹夜難眠”

“昨天一早來了一個老大娘, 說自己一直頭暈,

為了能夠確保把頭暈病治好, 我連續三晚上熬夜查資料, 還特意找出2002年第七屆全國推拿學術交流會的視頻看, 最後我確定最初的治療方案是對的。 ”楊光全說, 老人再來醫院扎針的時候, 一定特別開心, 因為頭暈的毛病基本沒有了。

楊光全對記者說, 自從2004年上班後, 他查資料最多、甚至翻閱到淩晨三四點的, 是為一位退休的黃老先生。 據楊光全介紹, 黃老先生是2016年春節前後意外摔倒, 碰巧摔到了後腦勺, 導致頸椎以下癱瘓, 成了高位截癱的病人, 輾轉多地就醫, 最後癱在了床上。 “就像桑蘭一樣, 頸椎以下全都沒有知覺, 吃喝拉撒全靠家人的照顧。 北城醫院開業不久, 老人的家人就找我說情, 希望可以住院。 ”楊光全說, 當初他們家人最大的心願就是想找離家近的醫院住下,

方便送飯送水的家人照顧。 於是在2016年的10月, 黃老先生辦理了住院手續。

看著黃老先生的老伴, 已經60多歲的老人, 每天照顧得力不從心的樣子, 楊光全空閒之餘開始在辦公室一遍遍地翻看黃老先生的病例、CT片, “要是能通過治療, 讓老人坐起來吃飯, 就是最好的結局了。 這樣大小便失禁的老人, 一步都不能缺人照顧, 給家裡平添了很多負擔。 ”楊光全說, 抱著試試看的想法, 他開始了對黃老先生的治療。

針灸、拔罐、按摩、中藥調理……楊光全把所學都用在了黃老先生的治療方案上, 這樣還不夠, 晚上回到家做的最多的是查找資料, 視頻、書籍、光碟、筆記, 只要涉及到黃老先生病情的, 楊光全都要翻閱。治療進行了兩周,黃老先生的病情沒有變化,這讓楊光全更加好學起來,工作之餘一有空,就和同事周超分析黃老先生的病情。終於,第三周,有一天黃老先生的老伴跑到辦公室,說老頭的小便次數明顯減少,並且大便開始成形。“從大便水樣到成形,說明病情在好轉,腸胃功能在變好,這一變化讓其老伴激動不已,也讓我更堅定了信心。”楊光全對記者說,又過了一個月,黃老先生能顫顫巍巍地在家人的幫助下,坐一兩分鐘了。看到這一幕,科室所有人都興奮不已,而其身旁的老伴更是激動得淚流不止。“他真的可以坐嗎?他真的能再次坐起來嗎?”一旁的老伴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隨著治療的不斷更新、變化,又過了兩周,黃老先生能坐半個小時了,還能自己抬胳膊捧著碗喝稀飯了,雖然食指還是不能動,但是胳膊能抬起,說明了老人肢體功能在逐漸康復。又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老人竟然能用筷子夾起花生米。“2017年過春節,老人坐在家裡吃水餃的時候給我打電話,聲音都是哽咽的,老人的老伴更是哭著祝我新年快樂,那一刻,我的心裡特別滿足,所有的熬夜、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楊光全說,每一個正常人普通的動作,對於黃老先生來說都是極其困難的,而每一個動作的進步,都像在闖關,如今能扶著助行器走路,也是他一關關闖過來的。

3.“我更希望進中小學校園講養生課”

黃老先生病情的好轉,對臨沂市中醫醫院北城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的每一位醫護人員來說都是極大的鼓勵,越來越多的病人來到科室治病,“醫生的職責不僅是消除病痛,更應該讓病人知道如何不生這樣的病。”楊光全說,治病固然重要,但比這更重要的是,讓病人知道什麼原因造成了生病。

近幾年,在強大的市場需求下,中醫養生產業迅速興起,針灸、中藥、推拿、拔罐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行業亂象。一些沒有資質的機構,缺乏具備專業醫學理論知識的醫生,打著養生館的幌子亂收費。因此,為了科普更專業的養生知識,楊光全每週五的下午,都會去老年大學講養生課,讓更多的老年人知道如何健康、科學的養生。

雖然是在老年大學上課,但是每次開學第一節課的第一句話,楊光全總是會說,“我不希望在老年大學給你們上課,我更希望在中小學校園裡講養生課。”在中醫裡,講究“治未病”,從預防、保健開始,這才是養生的正確方向。如今更多的是老年人在學養生知識,其實,當人的骨骼還在成長的時候,更應該知道什麼姿勢會造成脊柱變形,生活中哪些習慣是危害健康的,而不是等到腿不能動、腰不能彎的時候,才想到養生。養生一定不是老年人的專用名詞。“我希望病人看病的時候,要找到生病的原因,我更希望中醫知識進校園、進社區,只有這樣,才能更早地預防疾病,才能少生病,這才是真正的健康。”楊光全說,這才是身為一名中醫最想做的。

沂蒙晚報記者 何青

楊光全都要翻閱。治療進行了兩周,黃老先生的病情沒有變化,這讓楊光全更加好學起來,工作之餘一有空,就和同事周超分析黃老先生的病情。終於,第三周,有一天黃老先生的老伴跑到辦公室,說老頭的小便次數明顯減少,並且大便開始成形。“從大便水樣到成形,說明病情在好轉,腸胃功能在變好,這一變化讓其老伴激動不已,也讓我更堅定了信心。”楊光全對記者說,又過了一個月,黃老先生能顫顫巍巍地在家人的幫助下,坐一兩分鐘了。看到這一幕,科室所有人都興奮不已,而其身旁的老伴更是激動得淚流不止。“他真的可以坐嗎?他真的能再次坐起來嗎?”一旁的老伴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隨著治療的不斷更新、變化,又過了兩周,黃老先生能坐半個小時了,還能自己抬胳膊捧著碗喝稀飯了,雖然食指還是不能動,但是胳膊能抬起,說明了老人肢體功能在逐漸康復。又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老人竟然能用筷子夾起花生米。“2017年過春節,老人坐在家裡吃水餃的時候給我打電話,聲音都是哽咽的,老人的老伴更是哭著祝我新年快樂,那一刻,我的心裡特別滿足,所有的熬夜、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楊光全說,每一個正常人普通的動作,對於黃老先生來說都是極其困難的,而每一個動作的進步,都像在闖關,如今能扶著助行器走路,也是他一關關闖過來的。

3.“我更希望進中小學校園講養生課”

黃老先生病情的好轉,對臨沂市中醫醫院北城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的每一位醫護人員來說都是極大的鼓勵,越來越多的病人來到科室治病,“醫生的職責不僅是消除病痛,更應該讓病人知道如何不生這樣的病。”楊光全說,治病固然重要,但比這更重要的是,讓病人知道什麼原因造成了生病。

近幾年,在強大的市場需求下,中醫養生產業迅速興起,針灸、中藥、推拿、拔罐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行業亂象。一些沒有資質的機構,缺乏具備專業醫學理論知識的醫生,打著養生館的幌子亂收費。因此,為了科普更專業的養生知識,楊光全每週五的下午,都會去老年大學講養生課,讓更多的老年人知道如何健康、科學的養生。

雖然是在老年大學上課,但是每次開學第一節課的第一句話,楊光全總是會說,“我不希望在老年大學給你們上課,我更希望在中小學校園裡講養生課。”在中醫裡,講究“治未病”,從預防、保健開始,這才是養生的正確方向。如今更多的是老年人在學養生知識,其實,當人的骨骼還在成長的時候,更應該知道什麼姿勢會造成脊柱變形,生活中哪些習慣是危害健康的,而不是等到腿不能動、腰不能彎的時候,才想到養生。養生一定不是老年人的專用名詞。“我希望病人看病的時候,要找到生病的原因,我更希望中醫知識進校園、進社區,只有這樣,才能更早地預防疾病,才能少生病,這才是真正的健康。”楊光全說,這才是身為一名中醫最想做的。

沂蒙晚報記者 何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