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推轉型 促發展 中陽縣壯大核桃產業 助力脫貧攻堅

中陽縣轄5鎮2鄉、100個行政村(居), 總人口15.6萬人, 其中農業人口10.1萬人, 是全省36個國定貧困縣之一。 多年來, 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 中陽曆屆縣委、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 堅持生態立縣、核桃富民戰略, 咬定目標, 久久為功, 在全省率先實現了經濟林、生態林“兩個基本覆蓋”。 建成20萬畝優質核桃基地, 農民人均達到2畝, 覆蓋65%農民, 貧困人口人均2.4畝。 2012年起, 核桃產業發展的重點全面轉向管護, 實現了栽得上、管得好、見效快。 主要做法是: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清憲在中陽調研核桃產業

一、堅持向管護要效益, 確保20萬畝優質核桃真正成為10萬農民的搖錢樹

核桃是朝陽產業、綠色產業。 具有投入相對小、回報週期長的特點。 歷屆縣委、縣政府領導著眼農民增收, 因地制宜, 持之以恆, 不斷推進。 在發展初期, 堅持新栽與補植補造同步推進, 確保了成活率。

針對林業部門技術力量薄弱管不過來, 農民外出務工“掙現錢”沒人管、不願管等問題, 牢固樹立向管護要效益的工作思路, 始終堅持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幹部帶頭落實, 探索出了示範引導、園區帶動、立體種植、綜合治理等成功做法, 經濟效益逐年增加。 目前, 全縣20萬畝優質核桃, 掛果面積15萬畝(初果期8萬畝, 盛果期7萬畝), 產量達600萬公斤, 產值1.02億元, 全縣農民人均核桃收入1000元, 核桃產業真正成為全縣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

萬畝核桃林長勢良好

二、多措並舉, 全面提高優質核桃科學管護水準

1、專業機構、專門隊伍, 解決好誰來管理的問題

搞好專業技術服務是確保核桃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為了加強技術力量, 中陽縣設立了正科建制的經濟林服務中心。 通過呂梁農校委託培訓、田間地頭手把手培訓、農村科技講堂培訓等方式, 累計培訓農民5萬人次, 培養了500余名農民專業技術人才。 基本保證了每村都有一支技術隊伍, 每戶家庭有1人掌握基礎技術。

農技專家向核桃樹種植戶傳授種植經驗

2、多方籌資、保證投入, 解決好有錢辦事的問題

資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硬支撐。 中陽縣資金投入管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縣財政在自籌資金的基礎上, 進一步整合發改、林業、扶貧、水利等部門資金,

專項用於核桃產業, 確保政府每年用於核桃產業的資金不少於1000萬元。 二是結合脫貧攻堅, 動員企業、機關包聯共建, 要求幫扶重點放在核桃產業的培育上。 中鋼公司先後投入500余萬元, 幫助甯鄉鎮陽坡塔村打旱井、建蓄水池、硬化田間道路, 建成了遠近聞名的千畝優質核桃示範園;下棗林鄉厚通養殖公司投入120多萬元, 幫助下棗林村發展優質核桃1800畝、修建田間路7公里。 三是鄉村自籌。 組織農民投工投勞的基礎上, 從2014年起, 推開政策性核桃商業保險, 保費由財政補貼三分之二、農民自籌三分之一, 保證了農民災年減產不減收。

3、示範帶動, 科學推進, 解決好怎麼管理的問題

開展核桃示範園創建活動, 有利於集聚要素, 調動農民積極性, 實現規模效應和示範效應。按照規模、樹齡等科學分類,規劃建設優質核桃示範園,全面推廣規範化、標準化、專業化管理。凡納入示範園管理的核桃,由縣經濟林服務中心組織技術人員,按照“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樹”的要求,進行地毯式整形修剪;同時,由各鄉鎮與村委、核桃種植戶簽訂管護責任書,引導農戶進行深耕、整坑、擴穴、塗白等常規管護。全縣形成了暖泉鎮上垣村,武家莊鎮南曲村,下棗林鄉下棗林,金羅鎮付家焉、熊熊山村,甯鄉鎮陽坡塔等一批豐產示範園,建成省、市、縣三級核桃示範園30多個。2016年,我縣還鋪開下棗林村水肥一體灌溉試點;鋪開暖泉鎮上垣村富硒核桃試點,每斤售價達到普通核桃的1.5倍。在示範園的示範引領下,全縣核桃管理水準大幅提升。

山西省核桃管護培訓會在中陽舉辦

4、配套建設、創優環境,解決好管理條件差的問題

中陽縣立地條件差、十年九旱,交通、水源是制約核桃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按照政府主導、資金整合的原則,加大示範園區旱井、蓄水池、園區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力度。近年來,累計投入資金2.5億元,硬化核桃田間道路1000公里,配套旱井3000眼,同時,整合發改、扶貧、林業等部門資金,用於田間通道綠化和荒山荒坡生態建設,實現了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為核桃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5、立體發展、提升效益,解決好農民管護積極性的問題

核桃林地適當間作,既可以促進其生長,又能有效利用土地資源。為此,結合實際,出臺激勵政策,引導扶持農民在核桃林地套種豆類、薯類、中藥材等低稈作物,使田間管理與核桃管護同步進行。對農民在核桃林地套種低稈作物、購買林果農機具的,除享受國家惠農補貼外,縣財政籌資再給予50%的累加補貼,進一步調動了農民管理管護的積極性。今年,中陽縣還將在暖泉鎮試點核桃林下養殖,探索核桃增效,農民增收的管道。

6、總結規律、科學組織,解決好核桃採收的問題

根據中陽縣氣候和多年來的採摘經驗,縣委政府提出實施核桃“飽滿工程”,確定白露節後十天為核桃採收期,核桃果完全成熟後方可採收。各鄉鎮通過印發《公告》、廣播車巡迴宣講、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廣泛宣傳,採取簽訂責任狀、成立巡邏隊、配置“一村一干一警”等手段推動落實。同時,切實加大打擊處罰力度,對於偷盜,提早採摘、收購等行為,依法及時予以嚴厲處罰,既保證了核桃的品質,又提高了產量。

7、 創新思路,延伸鏈條,解決核桃轉化增值問題

隨著核桃產量的增加,延伸核桃產業鏈條,拓寬銷售管道,尋求更大的利益廣大農民的心願。目前,全縣有核桃龍頭加工企業2戶;合作社19個,脫皮、烘乾、加工等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120余家;產品從最初的禮品核桃、烤核桃到現在的棗夾核桃、核桃露、核桃油等系列產品,規模越做越大,效益越來越好。充分利用電商平臺,打開核桃市場,拓寬銷售管道,提升了知名度。針對核桃價格下滑的情況,2017年,中陽縣將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綜合採取高接換優、施用富硒肥料、推廣水肥灌溉等措施,採用防凍、防旱技術,引進低溫微凍保鮮項目,發展富硒核桃3萬畝,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繼續扶持核桃產品初加工、深加工,開發功能食品,打造“三晉富硒第一縣”。

李軍民報導

實現規模效應和示範效應。按照規模、樹齡等科學分類,規劃建設優質核桃示範園,全面推廣規範化、標準化、專業化管理。凡納入示範園管理的核桃,由縣經濟林服務中心組織技術人員,按照“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樹”的要求,進行地毯式整形修剪;同時,由各鄉鎮與村委、核桃種植戶簽訂管護責任書,引導農戶進行深耕、整坑、擴穴、塗白等常規管護。全縣形成了暖泉鎮上垣村,武家莊鎮南曲村,下棗林鄉下棗林,金羅鎮付家焉、熊熊山村,甯鄉鎮陽坡塔等一批豐產示範園,建成省、市、縣三級核桃示範園30多個。2016年,我縣還鋪開下棗林村水肥一體灌溉試點;鋪開暖泉鎮上垣村富硒核桃試點,每斤售價達到普通核桃的1.5倍。在示範園的示範引領下,全縣核桃管理水準大幅提升。

山西省核桃管護培訓會在中陽舉辦

4、配套建設、創優環境,解決好管理條件差的問題

中陽縣立地條件差、十年九旱,交通、水源是制約核桃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按照政府主導、資金整合的原則,加大示範園區旱井、蓄水池、園區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力度。近年來,累計投入資金2.5億元,硬化核桃田間道路1000公里,配套旱井3000眼,同時,整合發改、扶貧、林業等部門資金,用於田間通道綠化和荒山荒坡生態建設,實現了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為核桃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5、立體發展、提升效益,解決好農民管護積極性的問題

核桃林地適當間作,既可以促進其生長,又能有效利用土地資源。為此,結合實際,出臺激勵政策,引導扶持農民在核桃林地套種豆類、薯類、中藥材等低稈作物,使田間管理與核桃管護同步進行。對農民在核桃林地套種低稈作物、購買林果農機具的,除享受國家惠農補貼外,縣財政籌資再給予50%的累加補貼,進一步調動了農民管理管護的積極性。今年,中陽縣還將在暖泉鎮試點核桃林下養殖,探索核桃增效,農民增收的管道。

6、總結規律、科學組織,解決好核桃採收的問題

根據中陽縣氣候和多年來的採摘經驗,縣委政府提出實施核桃“飽滿工程”,確定白露節後十天為核桃採收期,核桃果完全成熟後方可採收。各鄉鎮通過印發《公告》、廣播車巡迴宣講、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廣泛宣傳,採取簽訂責任狀、成立巡邏隊、配置“一村一干一警”等手段推動落實。同時,切實加大打擊處罰力度,對於偷盜,提早採摘、收購等行為,依法及時予以嚴厲處罰,既保證了核桃的品質,又提高了產量。

7、 創新思路,延伸鏈條,解決核桃轉化增值問題

隨著核桃產量的增加,延伸核桃產業鏈條,拓寬銷售管道,尋求更大的利益廣大農民的心願。目前,全縣有核桃龍頭加工企業2戶;合作社19個,脫皮、烘乾、加工等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120余家;產品從最初的禮品核桃、烤核桃到現在的棗夾核桃、核桃露、核桃油等系列產品,規模越做越大,效益越來越好。充分利用電商平臺,打開核桃市場,拓寬銷售管道,提升了知名度。針對核桃價格下滑的情況,2017年,中陽縣將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綜合採取高接換優、施用富硒肥料、推廣水肥灌溉等措施,採用防凍、防旱技術,引進低溫微凍保鮮項目,發展富硒核桃3萬畝,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繼續扶持核桃產品初加工、深加工,開發功能食品,打造“三晉富硒第一縣”。

李軍民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