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官員“暗訪”出租挨宰,為何群眾“不領情”?

文/西坡

江西一位市委書記最近講了一件親身經歷的事:他到萍鄉工作後, 時常會乘坐計程車瞭解社情民意, 有幾次乘坐計程車時, 司機在沒有經得他同意的情況下, 強制拼客, 最後下車時, 卻要他付全程車資。

在當天的“文明交通行動年”活動動員大會上, 他歷數了整整14個交通亂象。

這本是一個“親民”的故事, 但輿論似乎不太領情。 有網友說:“自己遭罪了, 才會知道痛”。 還有網友說:“合著攤到官員身上才整治?”

不得不承認, 有些網友的嘴比較刻薄。 畢竟市委書記是一個能認識到問題、也想解決問題的官員。

不過, 如果“刻薄”的網友並非一兩個, 而是佔據了相當大一部分比例, 那官員們恐怕還得試著去理解網友的“不領情”, 尤其要理解這“不領情”背後潛藏的真實民意。

計程車強制拼客的現象, 不是一時一地的偶然, 而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情況。 “情報”的價值在於時效性, 過時的“情報”自然難以賺到掌聲。 在普通民眾早已經承受這種苦楚多時乃至都已習以為常之際, 市委書記突然來這麼一出看似不食人間煙火的“大驚小怪”, 那遭遇各種“冷漠臉”, 也屬正常。

▲計程車拼車

在現代社會, “親民”沒有那麼容易操作。 有與民隔絕, 才有“微服私訪”。 現代社會是人人平等的社會, 沒人喜歡別人居高臨下地“關懷”自己。

官和民本就不應該生活在兩個世界。

政府鼓勵低碳出行, 官員坐地鐵就不該成為一件大事。 官員有平常心, 社會才有平常心。 你不自我拔高, 別人就不會批評你作秀。

從管理的常識來看, “微服私訪”也不是一種有效率的辦法。 《人民的名義》播出, 許多人對李達康很有好感, 光明區信訪局那場戲格外精彩。 但即使在劇中, 李達康也不是最好的執政典範, 只是祁同偉、孫連城、高育良這些貪官和庸官襯托得好罷了。

在現實中更是如此。 劇裡只是批評李達康跋扈、不受監督, 但離開劇情我們還要思考的是, 假如李達康沒有一個上訪的表妹, 他還能發現信訪視窗的問題嗎?如果只能通過“微服私訪”或上訪表妹體察民情, 這說明體制內資訊管道不暢通, 說明民意本身軟綿無力。

管理講究各司其職。 再勤勉的官員都不可能親身體驗每一個領域。 應該起作用的是制度, 拿計程車亂象來說, 非得等到書記打車才能解決的話, 投訴熱線是幹什麼用的?管理機構幹什麼去了?正是因為太多的正規管道虛設, 李達康們才顯得重要起來。

在劇裡, 只有更大的官能治孫連城, 可是在現實中, 市民和媒體的監督本身就應該對官員形成震懾。 看完《人民的名義》如果只知道期待“達康書記”, 這樣的人顯然還活在包青天時代。

“查訪民間”的官比一直在“天上”的官好, 但現代官員本來就應該全部活在人間。 這或許就是在一個看似正面的新聞背後, 為何有那麼多網友“不領情”的原因所在, 官員們在努力體察民情的同時,

恐怕也需要多多理解這份“不領情”吧。

編輯:新吾 實習生 楊林鑫 校對:郭利琴

版權聲明: 本文為沸騰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 不得轉載和使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