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桓台:廢棄窯灣變成專業魚塘 村民年增收700多萬

齊魯網淄博5月5日訊(淄博台 宋偉)平時咱們都稱桓台為淄博的“魚米之鄉”, 因為有水有湖也有魚, 不少地方也靠養魚發家致富。 今天我們就走進桓台縣唐山鎮黃家村, 看看那裡的村民是怎麼把廢棄的窯灣, 變成專業的魚塘, 從而發家致富的。

這裡是桓台縣唐山鎮黃家村的一處養魚基地, 室外一共有三個大魚塘, 還有好幾個室內的魚苗培育室, 你能想到這麼專業的養殖基地, 在幾年前還是一個廢棄的窯灣嗎?這裡的負責人程雲亮告訴記者, 當時他租這個地方的時候, 本來只想用來存放些物料。

“由於這個廢棄的窯灣有很多水面, 我就考慮到, 我們桓台是魚米之鄉, 養點魚不是很好嘛, 然後開始找人, 出去買上一萬斤魚苗, 投水裡了。 ”可是沒過多久, 投放進去的這一萬斤魚苗, 就相繼死去, 程雲亮請教了不少專家, 終於找出了問題出現的癥結, 然後他就加大了技術投入。 “逐步的買上增氧機、投料機, 換水, 水里加礦物質, 整個的技術逐步的發展。 ”

魚塘漸漸成了型, 也取得了一些利潤, 附近的村民, 也逐步加入了進來, 利用一些窯灣養起了魚, 不過新的問題又來了。 “一個戶一個品種, 上市的時候, 統一都上市了, 價格賣得很低, 同時不能迴圈, 有些飯店可以和他們訂合同, 人家全年都得買魚, 怎麼供應, 一戶兩戶肯定辦不了, 我們就聯合了二三十戶,

當時組建的時候, 只有十來戶, 後來發展到四五十戶。 ”

專業合作社的成立, 使得黃家村的養魚戶抱成了一團, 在採購上壓低了成本, 在銷售上提高了價格。 該村養魚戶崔亦兆告訴記者, “統一提供技術支撐, 像買飼料什麼的, 也是大批採購, 這樣就省錢了, 再一個魚種大批引進的時候, 也省了路費, 價格也降下來了, 所以合作社看起來還是有發展前景。 ”

除了傳統的鯉魚、鯽魚、泥鰍等, 養魚合作社又引進了一些稀有品種, 並逐步掌握了技術。 程雲亮告訴我們, “咱這個地方養出來的魚, 肉質比較好, 當地又沒有這種品種的魚, 像羅非魚、石斑魚、雪龍魚、荷包紅鯉, 當地甚至本省之內, 養殖的很少, 甚至沒有的, 以後我們打算就往這方面轉化。

現在養殖的魚品, 不但在本地銷售, 還銷往濟南、東營等地。 程雲亮告訴我們, “現在的養殖面積在3000畝左右, 基本上保證每一戶的每一畝地的利潤都超過2000塊錢, 常年的利潤在700萬元上。 ”

廢棄窯灣變成了專業的魚塘, 村裡的養殖戶致了富, 也帶動了本村勞動力的就業, 現在每個合作社的成員都會雇用十幾個本村的勞力, 一年為他們增收3萬多元。

被雇傭的村民對此也很知足, “以前種過地, 出去打過工, 幹過建築隊, 在這裡一年365天班, 多好啊, 沒有陰天下雨的。 ”“這樣很近, 出來上班也不用瞞街過道的, 遠了還很危險, 這樣早上一早, 晚上一晚的, 多方便。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