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遵義市“技能興遵”培訓開啟致富之門

就業是民生之本。 今年, 全市人社系統以就業為導向, 突出服務園區、服務重點工程項目和特色產業發展, 以“技能興遵”培訓專案為抓手, 統籌實施各類技能培訓計畫, 有力提升了農村勞動力特別是貧困人員技能素質, 促進其實現技能就業脫貧。 截至2月底, 全市“技能興遵”培訓專案共開展培訓4313人。

服務提升:

創新培訓模式, 走出新路子

今年, 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明確, 2017年要精准培訓輸出護理等緊缺服務業人員1萬人。 為此,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依託醫療機構、職業院校、民辦培訓機構、勞務派遣公司等,

大力開展醫院護工、育嬰師、家政服務員等緊缺服務業人員技能培訓工作。

以市場、社會需求為導向, 通過與街道(鄉鎮)、職能部門和企業的溝通、對接, 在深入部分社區(村居)和企業瞭解培訓需求、徵求培訓意見, 在開展職業培訓調查摸底的基礎上, 擬定把電子商務培訓、挖掘機培訓, 月嫂、護工、家政等上崗培訓作為今年培訓的主要內容, 以此構建就業推介平臺、制定扶持政策, 全力打好精准扶貧“組合拳”。

為了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市就業局重點抓好轉移培訓、崗位提升和就業指導, 在課程設計上突出技能性, 在師資配備上強調實踐經驗的豐富性。

“我們進行了深入探索和大膽嘗試體驗式教學, 把課堂還給學員,

讓學員完全參與到課堂中去, 親自體驗、感受, 激發了學員的積極性。 ”承接了月嫂培訓的遵義愛心職業培訓學校負責人程大林表示, 為了豐富教學活動, 學校針對社會需求, 加強同基層婦女群眾的聯繫, 從教學技能、職業素養方面去加強培訓和提升。

程大林告訴記者, 學校自初次嘗試基層婦女技能培訓至今, 克服了很多困難。 現在, 該校月嫂、護工技能培訓逐漸成為品牌, 深受廣大婦女群眾的好評。

一人一技, 一技脫貧, 遵義市培訓機構通過校企合作等形式, 選派在家政服務行業資深的經理、業務骨幹和能工巧匠為師, 讓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教師為學員傳授技藝。 同時, 培訓機構還把實際操作作為培訓的重要內容。

就業上崗:

手持“一證”提高“含金量”

市就業局相關人士介紹, 學員培訓合格之後, 經過鑒定, 將獲得培訓結業證或職業資格證。

“持證上崗就是為了提高就業者的專業素質, 不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際操作, 都要力爭讓就業者實實在在地掌握要領, 掌握一技之長, 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得更好更專業。 ”程大林在談及學校為何愈發注重職業技能等級鑒定工作時深有感觸。

據瞭解, 近年來, 我市培訓機構在育嬰員(月嫂)、保育員、中式烹飪、家政服務、養老護理等工種上開展了大量職業技能鑒定工作, 滿足了全市廣大婦女通過培訓、持證上崗的願望。

據統計, 僅去年遵義市實現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規範化技能培訓95023人, 幫助24234名農村青壯年實現就業創業,

促進33205人增收脫貧, 使農民特別是貧困物件實實在在得到了實惠。

“能夠持證上崗對企業、雇主來說都是件好事, 能夠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 在工作中就能更專業、更精確了。 對個人來說, 取得了職業資格證書後待遇也能提高, 能增加家庭經濟收入, 我覺得這樣的考試很有意義。 ”前不久, 參加了挖掘機培訓結業考試後的王大華對記者說。

“現在社會上一些正規企業的用工以及工資待遇都與持證相關, 因此學員通過培訓取得資格證, 為成為技能型就業者提供了條件。 ”市就業局相關人士如是說。

創業扶持:

瞄準貧困戶, 打開致富新管道

“我現在做月嫂, 一個月能領到五千元左右的工資, 家裡日子比以前輕鬆多了。

”來自正安縣的張曉麗感激地說。 張曉麗是一名45歲的農家婦女, 三個孩子, 老大上清華大學, 老二上哈爾濱工業大學, 老三上播州區第一中學。 由於自己身體不好, 孩子們的花銷全靠丈夫一人在外打工賺取。

去年十二月的一天, 她從網上瞭解到, 遵義市有免費培訓月嫂的機構後, 第一時間趕到遵義報了名。 經過15天培訓, 張曉麗出色完成了老師所要求掌握的注意事項, 並被成功推薦到一戶剛生完孩子的雇主家就業。 “每天就是護理產婦, 照顧孩子, 我覺得是我喜歡的職業。 ”張曉麗告訴記者, 從一月到二月, 她已經從兩戶雇主家領了10000餘元的工資。

3月11日, 記者還見到了與張曉麗一樣通過月嫂培訓成功就業的陳友叔。 來自播州區茅栗鎮九龍村的她從業半年來,每個月有5000餘元收入,她還從村裡帶出了5名婦女也從事月嫂工作。“收入高,日子越過越好了。”陳友叔笑著告訴記者。

來自播州區茅栗鎮九龍村的她從業半年來,每個月有5000餘元收入,她還從村裡帶出了5名婦女也從事月嫂工作。“收入高,日子越過越好了。”陳友叔笑著告訴記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