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膠州:村醫葛文金:50多年不變的“心”


18歲的他帶著村書記“為農民服務”的囑託, 將根牢牢紮在了生養他的土地上, 轉眼50多年過去了, 那個年輕英俊的小夥早已不復往日容顏,

然而, 唯一不變的是為村民們解除病痛的心。 由於工作出色, 他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鄉村醫生”、“先進工作者”。 他就是今年68歲的裡岔鎮遊家屯村村醫葛文金。

說起自己是如何走上行醫這條路時, 葛文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50多年前。

那是1967年的春天, 18歲的葛文金剛剛經歷了中考失敗, 沮喪地回到家鄉遊家屯村。 村書記找葛文金談了一次話, 讓葛文金的人生開啟了新的篇章。 時至今日, 葛文金依然清楚地記得, 當時書記說的是:“國家要將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 為農民服務, 願不願意留下來, 做一名鄉村醫生?”“我願意!”幾乎沒怎麼考慮, 葛文金就答應了下來。

1967年至1971年, 葛文金先後參加了鎮裡組織的村醫培訓班,

又到膠州衛生學校進修了三年。 四年的理論學習, 讓葛文金有了行醫的“底氣”, 帶著幹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 葛文金回到了闊別已久的遊家屯村。

然而, 剛剛支起“門頭”不久, 葛文金就發現:村民們對他並不信任, 很多來找他看病的, 也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

“問題出在哪裡?”現實面前, 葛文金意識到:要想重拾村民們對自己的信任, 就必須儘快提升自己的水準。

不久, 葛文金得到了一個到洋河衛生院實習的機會。 在實習的8個月裡, 葛文金從王子美醫生那裡練就了“聽音辯病”的能力。 40歲那年, 靠這個方法, 葛文金聽出一名得了感冒來就診的小男孩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最大限度地為救治爭取了時間。

23歲時, 葛文金聽說中心醫院有一位張子義醫生,

在治療婦科病上很有一套, 就專程跑去拜師。 這之後, 每個星期天, 他都去跟老師學藝, 持續了大約半年時間。 臨別之際, 老師語重心長地對他說, 學醫非一日之功, 只有日積月累, 方能有所成就。

老師的話葛文金牢牢記在心裡, 一刻也不曾放鬆學習, 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學習熱情, 甚至在年過半百後, 聽到哪裡舉辦專家講座, 只要有時間, 他就去聽。

經過多年的學習、積累, 葛文金的診療水準突飛猛進, 不但在治療婦科病、老年病、抑鬱症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而且在中西醫結合治療膽囊炎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 每年接診的患者不下3000人次, 出具藥方不下1000張。

在葛文金的診桌上, 立著一個“針灸模型小人”,

它已經跟隨葛文金幾十個年頭。 35歲那年, 為了用“針灸”幫患者解除痛苦, 葛文金對照“針灸模型小人”, 在自己身上做試驗。 堅持了2年時間, 終於, 葛文金在試驗了“針灸模型小人”2/3的穴位後, 成功掌握了“針灸”的手法, 找穴准、力道足。 時至今日, 葛文金已通過“針灸”讓上千名患有偏癱、牙病、關節炎的村民病情好轉。

從2015年起, 按照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統一安排, 葛文金與遊家屯村以及周邊沙家莊、郭家窪三個村莊1200多名村民進行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為他們提供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健康查體、“兩癌”篩查等在內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他說, 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他會一直堅持下去, 為守護村民健康貢獻自己的力量。

(泉聲 王羽/文 黃蛺/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