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19位中學校長共慶北大119周年校慶 8個主題講述北大人故事

­ 適之先生言:“戊戌年大學堂創立是北大之始。 ”誕生於風雨飄搖中的北大, 已走過近兩甲子的光輝歲月。 5月4日, 北京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迎來119歲生日, 119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質生源中學校長受邀來到北大, 參加北京大學建校119周年校慶系列活動, 共同見證百廿北大的傳承與創新。

­ 北京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主題報告會

­ 高中校長探訪同鄉社團

­ 昔日愛徒喜遇母校恩師

­ 作為校慶系列活動的序曲, 第21屆社團文化節正式啟動。 情系家鄉的地域類社團舉辦了精彩紛呈的各類活動, 在社團文化節中備受矚目。

­ 贛文化交流學會作為聯繫北大贛籍師生的大家庭, 多年來為傳承贛鄱文化、推動家鄉發展不辭辛勞, 並長期支持江西招生工作。 新老社長王利平、塗仕濤都是江西招生組的“老骨幹”, 而社團成員也常常利用假期時間回到江西當地高中, 與學弟學妹們談心交流。 見到家鄉各位前來參觀社團展示的高中校長, 在場同學非常開心, 與母校恩師們交流自己在北大的學習成長情況, 並向他們詳細介紹贛學的發展歷程, 校長們也對贛學的工作大力稱讚, 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 三晉文化研究會自2003年9月成立以來, 不僅為廣大山西籍學子建立了溫暖的大家庭, 也為北大學子了解體悟山西文化提供了平臺。 校慶活動當天,

山西運城康傑中學校長高躍利老師發現了熟悉的面孔——“三晉”社團指現任社長薛淇同學大二便已成功晉升“學長”, 他不僅是社團掌門人, 還作為招生骨幹帶領社團從招生到入學、到畢業, 全程細緻入微地服務著山西學子。

­ 北京大學副校長、教務長高松院士發言

­ 樹下空間, 根的握手, 葉的交流

­ 在參觀體驗完豐富多彩的社團文化展示後, 中學校長們在志願者的陪同下來到第二教學樓, 參觀“樹下協作學習空間”。 “樹下空間”由師生共建、共用, 日常運營工作由“致力於推進北大學生跨學科交流、跨文化碰撞”的博雅教育學會社團成員承擔, 提供適合小組討論和學術分享的協作學習環境, 空間裝飾由北大學生參與設計並親手繪製。 投入使用半年以來, 已經成為北大人文新地標和師生互動、思想碰撞的新社區, 每日吸引大量師生來此交流討論。

­ 位於“樹下空間”正中的“玻璃屋”吸引了校長們的興趣。 這是一個能供直播、錄播等多種功能使用的迷你演播室, 360°的圓柱形落地玻璃構造使正在進行的活動從外看一覽無餘,

而先進的傳輸技術更能使嘉賓們的交談與思想瞬間傳遍全球。 不僅大師常在“玻璃屋”傳道解惑, 剛剛邁入北大校門的2016級新生們也曾在此分享自己高中時的求學經歷, 其中就包括前來參加校慶活動的張國新校長的學生——畢業于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劉上同學。 他不僅在北京大學2016年開學典禮上作為本科新生代表發表演講, 也曾在“樹下空間”的演播室參加訪談活動。

­ 佛山市南海石門中學校長李衛東老師參觀中談到:“北大‘樹下空間’是一個充滿智慧、激發靈感的地方, 從這一角落, 可以窺見相容並包、思想自由的北大精神。 ”

­ 光山縣第二高級中學校長李建光老師則表示,

“光山二中一向注重培養學生的交流表達和團隊協作能力, 相信我們把學生送入北大後, 他們會在這個更高的舞臺上得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

­ 校長與北大招生骨幹交流

­ 北京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主題報告會

­ 參觀完三層的“樹下空間”, 校長們又來到第二教學樓地下的“北京大學全球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 在嶄新的“創業講堂”中參加“北京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主題報告會”。北京大學副校長、教務長高松院士、教務部部長傅綏燕教授、北京大學副教務長、元培學院常務副院長李沉簡教授、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李禕共同接待了與會中學校長。主題報告會由李禕主持。

­ 高松副校長在致辭中對與會中學校長的到來表示歡迎,對他們長期以來為北京大學培養和輸送優質生源的努力表示感謝,並介紹了北大本科教育綜合改革的理念與方向、探索與實踐、預期與成效。他還提到,北京大學一直致力於“培養引領未來的人”,努力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成長體驗,建設“更好品質、更好品位的校園”。

­ 傅綏燕教授隨後從本科教育的政策層面,全面解讀了北大的教學方針,詳細介紹了新的轉系轉專業制度、雙學位和輔修改革,並強調了教育教學改革的目的是進一步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融通識理念於專業教育過程、以專業精神做通識教育課程”,發揮北大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優勢,建立多樣化人才培養體系和開放探索式教育過程,讓多模式、多層次、跨學科的教育模式在“尊重選擇”中給學生最好的學習和成長體驗,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 李沉簡教授通過對國內外高等教育的比較分析和深入研究,分享了他對元培模式的理解以及元培學院一系列具有開創意義的有益實踐。元培學院以北大老校長蔡元培先生命名,低年級不分專業,按文理兩大類招生。入學後,學生在導師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志趣在全校各個院系的各個專業中自主選擇專業。元培學院“通識和專業雙優,書本與實踐並重”,不拘一格培養卓育英才。

­ 會上,各省市區的校長及來賓們也積極發言,從高中教育與人才培養的現實情況和科學規劃出發,圍繞會議主題發表了對於北京大學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獨到見解和寶貴建議,對於北京大學招生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與完善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 最後,招生辦公室主任李禕老師做出總結發言。他提到,北大始終以人才培養為根本,“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北大不變責任和永遠的情懷。在人才培養中,招生是“第一環”,因此,招辦始終在積極推進招生改革,圍繞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來完善招生服務。而在招生的過程中,北大最為倚重、最可信賴、最感敬佩的就是各位中學校長,正是中學校長們幾十年如一日耕耘在基礎教育一線,才培養出一大批棟樑之才,為北京大學輸送了一代代優秀學子。李禕表示,日後將進一步加強溝通,在北大和中學之間架起一座牢固的友誼之橋,與中學校長們共同“守正創新,引領未來”。

­ 119周年“雙一流”建設推進交流會:

­ 8個主題,講述無數北大人的故事

­ 下午15點,“守正創新,引領未來:講述”——北京大學建校119周年“雙一流”建設推進交流會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觀眾廳舉行。此次交流會首次以TED的方式講述北大的過去、現狀與未來,飽含了百廿之情,彙聚了多方目光。交流會由8段視頻分別引出8個主題的演講——“北大2017”、“人文社科”、“生命科學”、“北大醫學”、“教育改革”、“品質校園”、“校長觀點”和“北大情懷”。除了郝平書記、林建華校長等學校領導和董強、鄧小南等知名學者外,法學院博士生肖藝能、元培學院本科生李雨晗也分享了自己的北大故事。

­ 李雨晗同學是畢業于北京十一學校的學生,也是唯一一位參與分享的本科生。在進入北大前,她就已經在動物園實現了當“動物飼養員”的夢想,而來到北大後,她發現了一片更大的天空——在“流浪貓關愛協會”的2年中,她們為42只流浪貓找到了新家;在《保護生物學》課堂上,她遇到了呂植老師,也找到了自己想要奉獻一生的動物保護事業。大四的她放棄了牛津和哥大的offer,選擇了更想要的生活——“我要去青海的三江源,去親歷第一線的保護工作”。

­ 對於被選中在北大119周年校慶交流會上做演講,李雨晗認為這是“撞大運了”——“我的故事是北大每天都在發生的有關選擇與尋找的故事中的一個,北大展現了無限的可能性,也幫助我去尋找心之所向。這四年中我在北大完成了自己的尋找,其中的曲曲折折還是挺有意思的。”

­ 看到自己培養出的學生在北大成長得如此優秀,十一學校副校長于振麗老師說:“李雨晗在我校就讀時就非常優秀,十一中學標誌性建築物‘容光樓’上面有一座‘容光鐘’,是2011年學校用中央特別獎勵的獎金建造的大鐘,它銘記著我校六十年光榮與夢想,而這座鐘這就是李雨晗命名的。我們學校十分注重培養有想法的孩子,因為有想法才會有作為。李雨晗就是這樣一個孩子,看到她在北大成長得這麼好,我們為她自豪!”事實上,每一年開學和畢業季,我們都會被北大學子感人的事蹟刷屏,而他們在站上北大的演講台之前,都曾是高中校長講臺下懵懂的少年,在他們成熟自信的笑容背後,有青澀年代母校恩師的鼓勵與教導。

­ 幕後的聲音

­ 為迎接119位校長參加北京大學119周年校慶活動,北大招生辦招募了來自全國各省市區的招生志願者,他們不僅當天全程陪同中學校長,更為活動組織工作和會務工作前後忙碌多日。

­ 孫瑀蔓同學今天承擔了陪同河北高中校長的工作。作為一名從唐山一中考入北京大學的學生,她和母校劉長鎖校長一直保持著聯繫,也經常和自己高中的學弟學妹交流。去年7月,劉校長受邀參加北京大學本科畢業典禮,孫瑀蔓同學也全程陪同,和校長交流自己在北大的成長體驗。

­ 物理學院大二學生武修吉雖然之前沒有參加過招生,但對北京大學119周年校慶紀念活動很感興趣,作為華中師範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第一附屬中學的畢業生,他認為向高中母校校長展示北大文化的機會很難得,所以這次主動報名,成為接待湖北高中校長的志願者之一。謝貞祥校長活動中對他說,“北大有深厚的積澱,一定能給你很多正能量,百年老字型大小對人的滋養一定是全面的。”

­ 對於陳傲寒來說,成為一名接待高中校長的志願者並不需要什麼特別的理由,他已經是輕車熟路,“我在廣東組長期負責協助廣州地區的招生工作,所以廣州的校長來北京都是我負責接待”,經常與高中校長對話是難得的成長機會,“通過和名師、校長們交流可以得到很多收穫”。

­ 119位志願者為本次活動的策劃與組織奉獻力量,北京大學招生辦方曉暉老師為同學們的付出點贊,“感謝同學們為北京大學119周年校慶活動辛勤奔波,正是因為各位志願者們耐心細緻的溝通工作,這次活動才得以圓滿完成,讓中學校長們擁有了一個難忘的北大校慶之旅。”

­ 在感恩中再出發

­ 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李禕老師十分感謝119位校長在百忙中彙聚北大,參與校慶活動,同時對高中校長長期支持北大招生與本科教育改革的付出表示真摯的感謝。日後,北大招辦也將繼續做好各方面的招生服務。李禕老師表示:“在政策方面,我們將進一步完善自主選拔機制,圍繞自主招生、博雅計畫、築夢計畫以及高考改革試點省份的綜合評價等模組,加強對各類別優秀學生的遴選,提供更加寬廣的途徑;在宣傳方面,我們將繼續深入開展名家名師進中學活動,結合中學的教改和課改,讓中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與北大學科專家面對面交流;在互動方面,我們將繼續組織針對中學骨幹教師的培訓,共同提升綜合素質與業務能力,招生組也將更多地和中學進行對接和溝通。”(北京大學招生辦)

­

在嶄新的“創業講堂”中參加“北京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主題報告會”。北京大學副校長、教務長高松院士、教務部部長傅綏燕教授、北京大學副教務長、元培學院常務副院長李沉簡教授、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李禕共同接待了與會中學校長。主題報告會由李禕主持。

­ 高松副校長在致辭中對與會中學校長的到來表示歡迎,對他們長期以來為北京大學培養和輸送優質生源的努力表示感謝,並介紹了北大本科教育綜合改革的理念與方向、探索與實踐、預期與成效。他還提到,北京大學一直致力於“培養引領未來的人”,努力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成長體驗,建設“更好品質、更好品位的校園”。

­ 傅綏燕教授隨後從本科教育的政策層面,全面解讀了北大的教學方針,詳細介紹了新的轉系轉專業制度、雙學位和輔修改革,並強調了教育教學改革的目的是進一步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融通識理念於專業教育過程、以專業精神做通識教育課程”,發揮北大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優勢,建立多樣化人才培養體系和開放探索式教育過程,讓多模式、多層次、跨學科的教育模式在“尊重選擇”中給學生最好的學習和成長體驗,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 李沉簡教授通過對國內外高等教育的比較分析和深入研究,分享了他對元培模式的理解以及元培學院一系列具有開創意義的有益實踐。元培學院以北大老校長蔡元培先生命名,低年級不分專業,按文理兩大類招生。入學後,學生在導師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志趣在全校各個院系的各個專業中自主選擇專業。元培學院“通識和專業雙優,書本與實踐並重”,不拘一格培養卓育英才。

­ 會上,各省市區的校長及來賓們也積極發言,從高中教育與人才培養的現實情況和科學規劃出發,圍繞會議主題發表了對於北京大學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獨到見解和寶貴建議,對於北京大學招生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與完善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 最後,招生辦公室主任李禕老師做出總結發言。他提到,北大始終以人才培養為根本,“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北大不變責任和永遠的情懷。在人才培養中,招生是“第一環”,因此,招辦始終在積極推進招生改革,圍繞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來完善招生服務。而在招生的過程中,北大最為倚重、最可信賴、最感敬佩的就是各位中學校長,正是中學校長們幾十年如一日耕耘在基礎教育一線,才培養出一大批棟樑之才,為北京大學輸送了一代代優秀學子。李禕表示,日後將進一步加強溝通,在北大和中學之間架起一座牢固的友誼之橋,與中學校長們共同“守正創新,引領未來”。

­ 119周年“雙一流”建設推進交流會:

­ 8個主題,講述無數北大人的故事

­ 下午15點,“守正創新,引領未來:講述”——北京大學建校119周年“雙一流”建設推進交流會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觀眾廳舉行。此次交流會首次以TED的方式講述北大的過去、現狀與未來,飽含了百廿之情,彙聚了多方目光。交流會由8段視頻分別引出8個主題的演講——“北大2017”、“人文社科”、“生命科學”、“北大醫學”、“教育改革”、“品質校園”、“校長觀點”和“北大情懷”。除了郝平書記、林建華校長等學校領導和董強、鄧小南等知名學者外,法學院博士生肖藝能、元培學院本科生李雨晗也分享了自己的北大故事。

­ 李雨晗同學是畢業于北京十一學校的學生,也是唯一一位參與分享的本科生。在進入北大前,她就已經在動物園實現了當“動物飼養員”的夢想,而來到北大後,她發現了一片更大的天空——在“流浪貓關愛協會”的2年中,她們為42只流浪貓找到了新家;在《保護生物學》課堂上,她遇到了呂植老師,也找到了自己想要奉獻一生的動物保護事業。大四的她放棄了牛津和哥大的offer,選擇了更想要的生活——“我要去青海的三江源,去親歷第一線的保護工作”。

­ 對於被選中在北大119周年校慶交流會上做演講,李雨晗認為這是“撞大運了”——“我的故事是北大每天都在發生的有關選擇與尋找的故事中的一個,北大展現了無限的可能性,也幫助我去尋找心之所向。這四年中我在北大完成了自己的尋找,其中的曲曲折折還是挺有意思的。”

­ 看到自己培養出的學生在北大成長得如此優秀,十一學校副校長于振麗老師說:“李雨晗在我校就讀時就非常優秀,十一中學標誌性建築物‘容光樓’上面有一座‘容光鐘’,是2011年學校用中央特別獎勵的獎金建造的大鐘,它銘記著我校六十年光榮與夢想,而這座鐘這就是李雨晗命名的。我們學校十分注重培養有想法的孩子,因為有想法才會有作為。李雨晗就是這樣一個孩子,看到她在北大成長得這麼好,我們為她自豪!”事實上,每一年開學和畢業季,我們都會被北大學子感人的事蹟刷屏,而他們在站上北大的演講台之前,都曾是高中校長講臺下懵懂的少年,在他們成熟自信的笑容背後,有青澀年代母校恩師的鼓勵與教導。

­ 幕後的聲音

­ 為迎接119位校長參加北京大學119周年校慶活動,北大招生辦招募了來自全國各省市區的招生志願者,他們不僅當天全程陪同中學校長,更為活動組織工作和會務工作前後忙碌多日。

­ 孫瑀蔓同學今天承擔了陪同河北高中校長的工作。作為一名從唐山一中考入北京大學的學生,她和母校劉長鎖校長一直保持著聯繫,也經常和自己高中的學弟學妹交流。去年7月,劉校長受邀參加北京大學本科畢業典禮,孫瑀蔓同學也全程陪同,和校長交流自己在北大的成長體驗。

­ 物理學院大二學生武修吉雖然之前沒有參加過招生,但對北京大學119周年校慶紀念活動很感興趣,作為華中師範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第一附屬中學的畢業生,他認為向高中母校校長展示北大文化的機會很難得,所以這次主動報名,成為接待湖北高中校長的志願者之一。謝貞祥校長活動中對他說,“北大有深厚的積澱,一定能給你很多正能量,百年老字型大小對人的滋養一定是全面的。”

­ 對於陳傲寒來說,成為一名接待高中校長的志願者並不需要什麼特別的理由,他已經是輕車熟路,“我在廣東組長期負責協助廣州地區的招生工作,所以廣州的校長來北京都是我負責接待”,經常與高中校長對話是難得的成長機會,“通過和名師、校長們交流可以得到很多收穫”。

­ 119位志願者為本次活動的策劃與組織奉獻力量,北京大學招生辦方曉暉老師為同學們的付出點贊,“感謝同學們為北京大學119周年校慶活動辛勤奔波,正是因為各位志願者們耐心細緻的溝通工作,這次活動才得以圓滿完成,讓中學校長們擁有了一個難忘的北大校慶之旅。”

­ 在感恩中再出發

­ 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李禕老師十分感謝119位校長在百忙中彙聚北大,參與校慶活動,同時對高中校長長期支持北大招生與本科教育改革的付出表示真摯的感謝。日後,北大招辦也將繼續做好各方面的招生服務。李禕老師表示:“在政策方面,我們將進一步完善自主選拔機制,圍繞自主招生、博雅計畫、築夢計畫以及高考改革試點省份的綜合評價等模組,加強對各類別優秀學生的遴選,提供更加寬廣的途徑;在宣傳方面,我們將繼續深入開展名家名師進中學活動,結合中學的教改和課改,讓中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與北大學科專家面對面交流;在互動方面,我們將繼續組織針對中學骨幹教師的培訓,共同提升綜合素質與業務能力,招生組也將更多地和中學進行對接和溝通。”(北京大學招生辦)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