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銳參考|泰國人驚歎:中國人竟這樣“玩”自己人?

如果你打算出國旅遊, 那麼還是那句“小心同胞”。 最新的案例, 就發生在中國“家門口”的泰國。

“中國女導遊在泰國半路甩下同胞。 ”這是泰國《星暹日報》5月3日的報導。

泰國《星暹日報》報導圖

“老鄉坑老鄉, 兩眼淚汪汪?”除了中國“黑導遊”事件, 日前泰媒還爆出了“中國黑心商人在泰國造假氾濫”等亂象。

雖然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 泰國取代韓國, 成為了最受中國遊客歡迎的出境遊目的地國家。 然而在泰國旅遊市場上, 專門“挖坑給中國遊客跳”的“么蛾子”並不少。

而以泰媒最新披露的報導為例, 其中尤為令人尷尬的是, 那些想方設法“坑”中國遊客的人, 自己也都是中國籍。

勒索未果後, 中國“黑導遊”甩下同胞

泰國《星暹日報》詳細披露了日前這起“甩團”事件的經過:

原來, 事發於5月2日傍晚, 一名中國籍女導遊在帶團的返程途中提出收取附加費用, 每人1800元, 聲稱是準備用於購買遊覽項目、觀看表演等。 不過, 22名遊客拒絕了她的要求, 並表示早在中國時, 就已交清了所有費用。

遭到拒絕後, 該中國籍女導遊索性以“大巴故障”為由吩咐司機停車, 繼而棄車逃走, 只留下了不會說中文的泰國導遊和司機, 且他們對遊客要入住的酒店等資訊一無所知。

“被甩”的中國遊客團(圖片源自《星暹日報》)

人生地不熟、呼天不應叫地不靈的中國遊客, 只能打電話向中國駐普吉領事館求助。 經過了漫長的周折後, 他們直到第二天淩晨4時才得以被安頓, 住進了普吉的某酒店。

至5月4日, 涉事女導遊被員警逮捕,

不過她否認了自己“導遊”身份, 謊稱只是泰國導遊的朋友。

涉事女導遊落網(圖片源自《星暹日報》)

消息傳至國內, “黑導遊”的中國籍身份, 像一根刺紮進了網友心裡:

中國“黑導遊”甩團事件並非第一次發生。 去年6月, 泰國媒體也曾廣泛報導了38名中國遊客的類似遭遇,

當時, 涉事者也是一名沒有導遊證的中國籍“導遊”。

泰媒吐槽:“中國商人‘做爛’了泰國貨!”

“傷害”中國遊客的不只是“黑導遊”同胞, 還有一些在泰國的中國商家。

泰媒表示, 有些中國人把在中國生產製造的商品說成是品質好的泰國貨, 自己做中間人在網路上高價賣給中國人, 從中謀取利益。 這些商品小到足貼、驅蚊藥、牛奶, 大到高價格的乳膠枕, 真真假假, 良莠不齊。

隨意搜索國內購物網站,即可顯示出各種自稱來自泰國的商品,讓人難辨真假。

比如,有的足貼和“童顏神器乳霜”等商品一度非常受中國遊客歡迎,被說成是可以排毒解濕、緩解頭痛、提高睡眠品質的神藥、可以返老還童的神乳霜,等等。但其實,它們很多都是在中國生產的假貨,裡面添加了化學物品,並不是真正從泰國商家進口的真貨。

尤其是受中國人追捧的能改善健康的乳膠枕,被很多中國遊客當作禮物送人。殊不知,這其中有的乳膠枕被說成是“泰國最好的牌子”,但卻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國生產的假貨。不過,因為消費者並不知情,所以依然暢銷,賣得紅紅火火。

某購物網站上的一款“泰國乳膠枕”銷量驚人。

更令國人“受傷”的是,竟還有中國人參與專門的“培訓班”來“教授”如何向中國遊客兜售假貨。

就在前不久,泰國特別警務員警、旅遊員警和軍方4月23日突擊檢查了曼谷翁通郎區某酒店,查扣正在會議室參與導遊和產品銷售培訓會的60名泰國人和78名外籍人士,其中就包括來自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馬來西亞、柬埔寨、老撾、緬甸和韓國的人員。

媒體報導截圖

泰國警方還在行動中查獲了一批針對中國遊客的違法產品樣品,它們大多是一些乳膠枕頭、咖啡、化妝品等,沒有合法認證標誌,也無具體廠家名稱和地址。

一手準備著“三無旅遊產品”,一手培訓“黑導遊”。說得嚴重一點,泰國警方這次打掉的是一個專門坑中國遊客的“產業鏈”。

“坑同胞”現象為何屢禁不止?

“坑自己同胞,這在泰國確實很普遍。”曾在曼谷擔任導遊工作的中國人阿寶向參考消息網-銳參考補充道,據她瞭解,一些中國人經營的購物店裡,有些商品其實是東莞生產、成本不過幾十元,但貼著泰國商標,售價高達幾百元(人民幣)。

“還有熱賣的蛇藥,其實跟蛇沒任何關係,就是草藥,但很多人吃了有效並多次托人買,其實它的成本也就不到100元,不過兩年前在購物店的售價已1000元。”阿寶介紹說。

她表示,中國“黑導遊”和“黑心商品”之所以在泰國“氾濫成災”,與泰國旅遊中的“低價團”現象密切相關。

在泰國曼谷臥佛寺遊覽拍照的中國遊客。 (新華社發)

泰國的“零團費”旅遊操作模式已存在了20餘年。這主要指:遊客在所在國旅行社繳納低於旅遊成本價的團費,抵泰後當地地接社把他們帶入一系列旅行社指定的購物店,並向其兜售自費項目,以遊客額外的消費填補少交的團費。

從去年8月開始,泰國政府大力出手整治“零團費”旅遊亂象。當時,泰國旅遊員警聯合多個執法部門嚴懲了中國“零團費”旅行團的操縱者——OA運輸集團及其旗下的皇家珠寶、皇家蛇藥、皇家旅遊餐廳、曼谷皮具中心,查處了該網路流動資產超過100億銖(約合20億元人民幣)。

“但是除了OA集團,還是會有其他商家鑽檢查空子。他們雖然也是中國人,但往往在泰國經營數十年,在政界、警界都有照應,所以屢禁無效。”阿寶說。

此外,打擊“零團費”被認為會在短期內對泰國旅遊經濟“有傷害”。據媒體報導,泰國國家旅遊局駐中國成都辦事處去年9月時曾表示,一些中國省市赴泰旅遊人數比以往下降了30%。在一些泰國當地的旅遊人士看來,這可能會影響整頓措施的實施效果。

“去年有段時間我的導遊朋友們都回家了,不讓帶團,但現在又都回來了。”阿寶告訴參考消息網-銳參考,“好像‘低價團’春風吹又生了。”

隨意搜索國內購物網站,即可顯示出各種自稱來自泰國的商品,讓人難辨真假。

比如,有的足貼和“童顏神器乳霜”等商品一度非常受中國遊客歡迎,被說成是可以排毒解濕、緩解頭痛、提高睡眠品質的神藥、可以返老還童的神乳霜,等等。但其實,它們很多都是在中國生產的假貨,裡面添加了化學物品,並不是真正從泰國商家進口的真貨。

尤其是受中國人追捧的能改善健康的乳膠枕,被很多中國遊客當作禮物送人。殊不知,這其中有的乳膠枕被說成是“泰國最好的牌子”,但卻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國生產的假貨。不過,因為消費者並不知情,所以依然暢銷,賣得紅紅火火。

某購物網站上的一款“泰國乳膠枕”銷量驚人。

更令國人“受傷”的是,竟還有中國人參與專門的“培訓班”來“教授”如何向中國遊客兜售假貨。

就在前不久,泰國特別警務員警、旅遊員警和軍方4月23日突擊檢查了曼谷翁通郎區某酒店,查扣正在會議室參與導遊和產品銷售培訓會的60名泰國人和78名外籍人士,其中就包括來自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馬來西亞、柬埔寨、老撾、緬甸和韓國的人員。

媒體報導截圖

泰國警方還在行動中查獲了一批針對中國遊客的違法產品樣品,它們大多是一些乳膠枕頭、咖啡、化妝品等,沒有合法認證標誌,也無具體廠家名稱和地址。

一手準備著“三無旅遊產品”,一手培訓“黑導遊”。說得嚴重一點,泰國警方這次打掉的是一個專門坑中國遊客的“產業鏈”。

“坑同胞”現象為何屢禁不止?

“坑自己同胞,這在泰國確實很普遍。”曾在曼谷擔任導遊工作的中國人阿寶向參考消息網-銳參考補充道,據她瞭解,一些中國人經營的購物店裡,有些商品其實是東莞生產、成本不過幾十元,但貼著泰國商標,售價高達幾百元(人民幣)。

“還有熱賣的蛇藥,其實跟蛇沒任何關係,就是草藥,但很多人吃了有效並多次托人買,其實它的成本也就不到100元,不過兩年前在購物店的售價已1000元。”阿寶介紹說。

她表示,中國“黑導遊”和“黑心商品”之所以在泰國“氾濫成災”,與泰國旅遊中的“低價團”現象密切相關。

在泰國曼谷臥佛寺遊覽拍照的中國遊客。 (新華社發)

泰國的“零團費”旅遊操作模式已存在了20餘年。這主要指:遊客在所在國旅行社繳納低於旅遊成本價的團費,抵泰後當地地接社把他們帶入一系列旅行社指定的購物店,並向其兜售自費項目,以遊客額外的消費填補少交的團費。

從去年8月開始,泰國政府大力出手整治“零團費”旅遊亂象。當時,泰國旅遊員警聯合多個執法部門嚴懲了中國“零團費”旅行團的操縱者——OA運輸集團及其旗下的皇家珠寶、皇家蛇藥、皇家旅遊餐廳、曼谷皮具中心,查處了該網路流動資產超過100億銖(約合20億元人民幣)。

“但是除了OA集團,還是會有其他商家鑽檢查空子。他們雖然也是中國人,但往往在泰國經營數十年,在政界、警界都有照應,所以屢禁無效。”阿寶說。

此外,打擊“零團費”被認為會在短期內對泰國旅遊經濟“有傷害”。據媒體報導,泰國國家旅遊局駐中國成都辦事處去年9月時曾表示,一些中國省市赴泰旅遊人數比以往下降了30%。在一些泰國當地的旅遊人士看來,這可能會影響整頓措施的實施效果。

“去年有段時間我的導遊朋友們都回家了,不讓帶團,但現在又都回來了。”阿寶告訴參考消息網-銳參考,“好像‘低價團’春風吹又生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