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俠客島:沙特國王長達一月的出訪 為何把壓軸放中國

81歲的沙特國王兼首相薩勒曼來了, 光芒萬丈那種。

是的, 土豪團, 就這樣“我重重地來”了, 不僅帶著雲彩, 還帶著鍍金的飛機, 2部鍍金的舷梯, 500多噸的行李, 25位王子, 10位部長, 150名廚師, 800名各界代表……更有路邊社說北京所有車行的賓士邁巴赫全被沙特土豪團租下來了, 但還是不夠用。 當然, 這些都是坊間談資。

總之, 這次從2月底就開始的為期一個月的漫長訪問, 在中國將逗留3天。 之前, 訪問團已經到過馬來、印尼、汶萊和日本, 收穫頗豐。 在中國, 雙方已經簽訂了總價值達650億美元的大單——去年兩國的雙邊貿易額也才400多億。

不過, 81歲的國王花一個月時間遍訪亞洲重要國家, 肯定是非比尋常的。 此行何為?為何把壓軸放在中國?

經濟

單純就禮儀而言, 薩勒曼此訪是對去年習總訪問沙特的回訪。 但這些年, 沙特遇到了一些麻煩, 讓這次訪問別有深意——這麼說吧, 經濟上尋求出路,

政治上以圖支持。

先說經濟。

島友們都知道, 沙特就是個石油土豪。 但這些年美國能源獨立, 沙特原來對美出口市場基本喪失;歐洲能源多元化, 也大幅度減少了對海灣石油的進口需求。 傳統的西方石油市場日漸萎縮下, 包括沙特在內的海灣國家只能掉頭向東, 亟需在東亞、特別是中國開闢新市場。 “屋漏偏逢連夜雨”,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 石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 供大於求;更要命的是, 這個狀況可能持續10年, 這對沙特經濟財政造成了超大壓力。 最近急速縮水的外匯儲備, 就是沙特不斷用外儲彌補赤字、匯率維穩的動作。

鑒於油價一度跌到每桶二三十美元水準, 反彈之後目前也只有約高峰期水準的1/3, 所以, 財政緊張的沙特破天荒地以明顯高於美債的利率,

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發行了多年來第一筆債券。 近些年, 美國油氣出口又開始進入東亞市場, 開始威脅沙特在東亞的石油市場。

時代變了, 不是當年躺在油罐上數錢的好日子了。

你看, 最近沙特就一直籌畫把最大的石油企業沙特阿美搞上市,

在全球範圍內尋找買家。 如果成型, 這樁IPO也許將是史上最大——融資規模可能在1000-1500億美元;這麼大規模, 占股比也不過5%。 之前, 日本邀請其到東京上市;島上消息人士則稱, 日方已經獲得了入股的機會, 中投、中石油也參與了IPO討論。

沙特也希望經濟轉型, 擺脫過去單一的生產結構。 為此, 沙特去年推出了全面改革計畫《願景2030》, 迫切需要尋求與中國這個占全球裝備製造業產出1/3以上的大國廣泛深入合作。 所以你看, 這次他要跟中核集團、中國核建合作搞核能, 轉變單一結構;要跟中石化、中國北方工業等合作, 一起搞石油煉化, 把產業鏈從原油拓展到下游。

同樣, 由於國土資源承載能力有限, 註定了沙特不太可能接受中低端製造業,

對人少、利潤率高的科技、金融、高端製造業等更感興趣。 所以此行, 中國的太空探索、無人機等領先行業, 日本的汽車製造、金融服務等, 更為土豪所垂青。

生意要做, 錢當然重要;但國王可能更看重的, 或許還在政治層面。

內政

在伊斯蘭世界中,沙特的經濟和宗教的號召力自不必提。但最近,其實沙特內政也存在很多不穩定隱患。

比如繼承人。沙特實行“兄終弟及”的傳位制度,但這些年,薩勒曼一直著意栽培親兒子穆罕默德王子,授予其王儲繼承人(或稱“副王儲”)兼第二副首相等一系列要職,掌握了幾乎一切實權,以至於西方媒體、駐利雅德的西方外交官普遍稱之為“總管先生”(Mr. Everything)。

相比之下,薩勒曼同父異母兄弟、王儲兼副首相納伊夫王子就有點冷落,雖有王儲名分,實際上卻已邊緣。

從國家領導人年輕化,以及推行社會、經濟改革的角度看,薩勒曼的安排有其道理。穆罕默德王子掌握實權後,確實推行了不少經濟、社會改革,比如大幅壓縮國內油價補貼,一舉將國內油價提高40%;大幅壓縮該國宗教員警“美德推廣與邪惡預防委員會”的權力;向非穆斯林開放數家清真寺和伊斯蘭教聖城麥迪那,等等。

但問題是沙特國民多年來過慣了寄生性高福利生活,可以同享樂,難以共患難,王子的這些改革觸動了絕大多數國民的切身利益,改革阻力不小。尤其是社會改革措施,更是宗教利益集團狙擊、反撲。這都是沙特的國內政治風險,不可低估。

外交

眼光向外,沙特也不太好過。

與美國關係惡化,讓沙特這些年過得“很不舒心”:2016年,美國國會兩院大比數通過911法案,允許911恐怖襲擊遇難者家屬起訴沙特;奧巴馬總統否決後,兩院又以壓倒性多數推翻了總統否決;由此足見沙特與美國、乃至整個西方關係的困境。更何況,美國還解除了對伊朗的制裁,而沙特跟伊朗……還斷交著呢。

雖然特朗普勝選後,沙特也嘗試與特朗普開展了一系列和解交好的往來,但癥結難消;特朗普團隊中一票曾在中東浴血奮戰的鷹派將領,以及主張對中東強硬的保守勢力,無不對沙美關係造成不確定性。

而在兩個戰爭泥潭中,沙特苦不堪言。

敘利亞戰場反對派崛起,沙特出力最大。但目前敘利亞戰場上,反對派已落下風,阿薩德政權已經熬出了頭,開始站穩腳跟。“伊斯蘭國”武裝趁亂崛起,建立哈裡發國家,不僅衝擊了沙特的國家意識形態,也對其邊境安全構成了現實威脅。從目前看,沙特的巨額投入不但很可能顆粒無收,還招來了一大堆麻煩;

南邊的葉門,沙特耗費了巨額的財政支出和外交資源,不但沒有收穫上升的國際影響力,反將自己的虛弱和管理混亂暴露無遺。沙特境內多次遭到葉門的反政府武裝——胡塞武裝的突襲與導彈攻擊,不可能不挫傷沙特的聲望。

2015年,英國《獨立報》曾報導沙特一場廢黜國王的宮廷政變密謀,鬧得滿城風雨;回顧沙特歷史,再看看2016年土耳其的政變風波,不難理解這種老國王的壓力、風險之大。就連一周之前訪問馬來西亞,當地警方也破獲了一起未遂的針對國王的爆炸襲擊,據稱策劃者就是胡塞武裝。

更讓老國王不爽的是,特朗普政府中情局局長邁克·蓬佩奧2月初上任伊始,就向與美國關係深厚的王儲納伊夫王子頒發勳章,表彰其對反恐作出的貢獻,實際上就是含蓄地沙特表明美國支持納伊夫王子。

面對這種尷尬局面,薩勒曼尋求與中國等東亞國家加強關係,實屬必然。路透社援引一個中東國家在華外交官的評價說,“中國在中東不選邊站,這讓我們很欣賞”。的確,在敘利亞、伊朗、沙特、葉門等國中間,雖然中國和沙特的立場也不一定時刻一致,但中國沒有選邊站,也不像美歐那樣有歷史包袱,可以扮演公正的調解人的角色。

同時,雙方在反恐事務上,也有一些合作空間可以探索。此前,中國就曾向沙特出口無人機,這一次又有此種合作;本次跟沙特簽署合作協定的中國北方工業界團,雖然此次的重點在於開發石油下游產業,但其本身也是國內主要的武器外貿出口企業。

所以,通過加強對華關係,穩定外交陣腳,就成了薩勒曼的必然選擇。

幾句話

最後有幾句話要說。

對於中國來說,沙特的資源稟賦、產業結構與我們互補性甚強,且沙特地緣優勢突出,對於“一帶一路”的中歐貿易航道極為重要,所以,與沙特在經濟和某些政治領域加強互利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但在開展合作的進程中,有關部門和地方、企業還是要明確幾點原則性問題。

第一,要弄明白孰大孰小、孰強孰弱。在中國與沙特等阿拉伯國家的經貿合作中,不存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與西方國家經貿合作時中國“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問題;

第二,應明確禁止原教旨主義傳播,生意是生意,宗教是宗教,任何宗教到了中國都必須本土化。中國對中東問題一貫堅持尊重國家主權和不干涉內政原則,此次習主席與薩勒曼國王會談時再次提及這一點,相信沙特決策層也理解中國的這一堅持;

第三,與沙特關係不可損害第三國關係,包括中東區域內第三國,也包括區域外大國;

第四,應準確合理評估中沙合作的潛在風險,作好相應安排。

畢竟,一帶一路上,沙特是太關鍵的一個節點,也是繞不過去的節點。返回騰訊網首頁>>

在伊斯蘭世界中,沙特的經濟和宗教的號召力自不必提。但最近,其實沙特內政也存在很多不穩定隱患。

比如繼承人。沙特實行“兄終弟及”的傳位制度,但這些年,薩勒曼一直著意栽培親兒子穆罕默德王子,授予其王儲繼承人(或稱“副王儲”)兼第二副首相等一系列要職,掌握了幾乎一切實權,以至於西方媒體、駐利雅德的西方外交官普遍稱之為“總管先生”(Mr. Everything)。

相比之下,薩勒曼同父異母兄弟、王儲兼副首相納伊夫王子就有點冷落,雖有王儲名分,實際上卻已邊緣。

從國家領導人年輕化,以及推行社會、經濟改革的角度看,薩勒曼的安排有其道理。穆罕默德王子掌握實權後,確實推行了不少經濟、社會改革,比如大幅壓縮國內油價補貼,一舉將國內油價提高40%;大幅壓縮該國宗教員警“美德推廣與邪惡預防委員會”的權力;向非穆斯林開放數家清真寺和伊斯蘭教聖城麥迪那,等等。

但問題是沙特國民多年來過慣了寄生性高福利生活,可以同享樂,難以共患難,王子的這些改革觸動了絕大多數國民的切身利益,改革阻力不小。尤其是社會改革措施,更是宗教利益集團狙擊、反撲。這都是沙特的國內政治風險,不可低估。

外交

眼光向外,沙特也不太好過。

與美國關係惡化,讓沙特這些年過得“很不舒心”:2016年,美國國會兩院大比數通過911法案,允許911恐怖襲擊遇難者家屬起訴沙特;奧巴馬總統否決後,兩院又以壓倒性多數推翻了總統否決;由此足見沙特與美國、乃至整個西方關係的困境。更何況,美國還解除了對伊朗的制裁,而沙特跟伊朗……還斷交著呢。

雖然特朗普勝選後,沙特也嘗試與特朗普開展了一系列和解交好的往來,但癥結難消;特朗普團隊中一票曾在中東浴血奮戰的鷹派將領,以及主張對中東強硬的保守勢力,無不對沙美關係造成不確定性。

而在兩個戰爭泥潭中,沙特苦不堪言。

敘利亞戰場反對派崛起,沙特出力最大。但目前敘利亞戰場上,反對派已落下風,阿薩德政權已經熬出了頭,開始站穩腳跟。“伊斯蘭國”武裝趁亂崛起,建立哈裡發國家,不僅衝擊了沙特的國家意識形態,也對其邊境安全構成了現實威脅。從目前看,沙特的巨額投入不但很可能顆粒無收,還招來了一大堆麻煩;

南邊的葉門,沙特耗費了巨額的財政支出和外交資源,不但沒有收穫上升的國際影響力,反將自己的虛弱和管理混亂暴露無遺。沙特境內多次遭到葉門的反政府武裝——胡塞武裝的突襲與導彈攻擊,不可能不挫傷沙特的聲望。

2015年,英國《獨立報》曾報導沙特一場廢黜國王的宮廷政變密謀,鬧得滿城風雨;回顧沙特歷史,再看看2016年土耳其的政變風波,不難理解這種老國王的壓力、風險之大。就連一周之前訪問馬來西亞,當地警方也破獲了一起未遂的針對國王的爆炸襲擊,據稱策劃者就是胡塞武裝。

更讓老國王不爽的是,特朗普政府中情局局長邁克·蓬佩奧2月初上任伊始,就向與美國關係深厚的王儲納伊夫王子頒發勳章,表彰其對反恐作出的貢獻,實際上就是含蓄地沙特表明美國支持納伊夫王子。

面對這種尷尬局面,薩勒曼尋求與中國等東亞國家加強關係,實屬必然。路透社援引一個中東國家在華外交官的評價說,“中國在中東不選邊站,這讓我們很欣賞”。的確,在敘利亞、伊朗、沙特、葉門等國中間,雖然中國和沙特的立場也不一定時刻一致,但中國沒有選邊站,也不像美歐那樣有歷史包袱,可以扮演公正的調解人的角色。

同時,雙方在反恐事務上,也有一些合作空間可以探索。此前,中國就曾向沙特出口無人機,這一次又有此種合作;本次跟沙特簽署合作協定的中國北方工業界團,雖然此次的重點在於開發石油下游產業,但其本身也是國內主要的武器外貿出口企業。

所以,通過加強對華關係,穩定外交陣腳,就成了薩勒曼的必然選擇。

幾句話

最後有幾句話要說。

對於中國來說,沙特的資源稟賦、產業結構與我們互補性甚強,且沙特地緣優勢突出,對於“一帶一路”的中歐貿易航道極為重要,所以,與沙特在經濟和某些政治領域加強互利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但在開展合作的進程中,有關部門和地方、企業還是要明確幾點原則性問題。

第一,要弄明白孰大孰小、孰強孰弱。在中國與沙特等阿拉伯國家的經貿合作中,不存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與西方國家經貿合作時中國“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問題;

第二,應明確禁止原教旨主義傳播,生意是生意,宗教是宗教,任何宗教到了中國都必須本土化。中國對中東問題一貫堅持尊重國家主權和不干涉內政原則,此次習主席與薩勒曼國王會談時再次提及這一點,相信沙特決策層也理解中國的這一堅持;

第三,與沙特關係不可損害第三國關係,包括中東區域內第三國,也包括區域外大國;

第四,應準確合理評估中沙合作的潛在風險,作好相應安排。

畢竟,一帶一路上,沙特是太關鍵的一個節點,也是繞不過去的節點。返回騰訊網首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