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山西老農大棚裡修“鐵路” 開著“火車”摘櫻桃

本報訊 你見過在自家大棚裡修“鐵路”, 並開著“火車”摘櫻桃的稀罕事嗎?這事兒就發生在山西省絳縣南樊鎮史村。 “火車”的主人叫郝長河。 5月4日, 筆者在他的櫻桃大棚裡見到了他。

上圖為郝長河自製“火車道”。 本報通訊員攝

老郝今年60歲, 是方圓幾十裡有名的“能人”。 2000年, 他在史村首次引進大櫻桃種植項目;2008年, 他又在村裡第一批建起了10畝櫻桃大棚, 先後引進了“紅燈”“美早”“先鋒”“豔陽”“龍冠”等櫻桃品種。 他重視使用農家肥、有機肥, 並嚴格控濕控溫。 2012年正月, 大棚櫻桃開花季, 當其他果農還在忙碌著人工授粉時, 老郝卻從山裡養蜂人那裡租來了整箱的蜜蜂,

變人工授粉為蜜蜂自然授粉。 他家的大櫻桃上市早、口感佳, 每年收入五六十萬元, 櫻桃產量和效益在村裡數一數二。 在他的帶動下, 目前, 史村已發展櫻桃3580畝, 年產值5000萬元, 全村畝均年收入1.8萬元, 人均年收入2萬元, 史村成為聞名遐邇的“三晉櫻桃第一村”。

令人稱奇的是, 由於老郝的10畝櫻桃大棚南北長達250米, 樹多路遠, 枝杈繁多, 採摘下果子從園子北頭送到南邊院裡, 兩手每次只能各提一桶, 費時費力。 老郝受窄軌鐵路的啟發, 在大棚中間鋪設了一條長250米、寬1米的“火車道”, 加工了一輛長2.5米的平板“小火車”, 裝上發電機和手閘, 專門用於運肥、運果。 每次從園子這頭開到另一頭只需五六分鐘,

一趟能拉十幾大桶果子, 既提高了勞動效率, 還成為史村一景。

右圖為郝長河準備用“火車”運果。 本報通訊員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