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銅山:讓108個老舊社區“脫胎換骨”

◎通訊員 劉昭君 魏朝星 尚慶迎

“現在道路平了, 路燈亮了, 環境乾淨了, 花壇內種上樹木和花草, 我們心裡別提多舒坦了!”說起社區新變化, 居樂園社區居民李興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居樂園社區的變化, 只是銅山實施老舊社區整治改造的一個縮影。

兩年投入兩億元

老舊社區全改完

銅山城區老舊社區大多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期, 因其規劃建設年代早, 存在著管線老化、設備失修、道路破損、樓體牆皮脫落等諸多問題, 不僅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也影響著城市的整體形象。

百姓的需求就是黨和政府努力的方向。

去年, 銅山在開展的“大幹六十天、城鎮換新顏”活動中, 將老舊社區改造工作作為重點民生工程加以推進, 計畫兩年投入1.8億元資金, 分3批對轄區內108個老舊社區進行改造。 為抓好硬體提升, 堅持遵循“實用、實際、實效”的原則, 按照“政府主導、街道實施、部門配合、全域謀劃、分類實施、重點突破”的工作思路, 圍繞“管網改造、設施配套、環境整治、增加車位元”等內容, 深入推進老舊社區改造工作, 讓一個又一個在時代變遷中失去光彩的老舊社區“脫胎換骨”, 展露新顏。

目前, 第一批已完成社區整治改造26個, 完成40萬平方米社區道路拓寬硬化, 增設停車位3000餘個, 管線入盒6000余米, 新建排污水設施6000余米, 粉刷樓道牆面20000平方米, 出新樓體外牆35.7萬平方米,

增設社區道閘12個,增設健身器材123件。

社區怎麼治

居民說了算

老舊社區改造是一項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 時間緊、任務重, 矛盾錯綜複雜, 涉及部門較多, 把好事辦好, 實事做實, 還需要統籌推進, 綜合施策。

為推動整治工作順利實施, 銅山科學制定了《銅山區老舊社區改造工作實施意見》, 成立了“老舊社區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 建立了工作任務考評體系, 將落實情況納入本年度考評範圍。 為使改造效果更加符合社情民意、貼近群眾需求, 他們廣泛徵求街道辦事處、社區居民委員會、物業公司和居民的意見。 方案出臺後, 組織由社區業主代表和相關部門參與的方案論證。 整治改造方案初步確定後,

在社區進行公示, 廣泛徵求業主意見, 根據公示回饋情況, 再次修改完善。

針對老舊社區綜合整治任務重、改造資金需求量大的狀況, 銅山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 多管道籌措改造資金, 並積極探索制定住房公積金、房屋維修基金用於改造的辦法和政策, 努力構建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 去年以來, 區政府已投入老舊社區綜合整治資金超過1億元。

管理不留死角

防止前治後亂

“老舊社區改造工作是階段性的, 而改造後的管理是長期的。 如今硬體條件改善了, 下一步還要把物業管理這個軟體提升上來。 ”區委宣傳部部長、區文明城市創建辦公室主任盧波認為, “為了防止前治後亂、治管脫節, 在老舊社區的後續管理上,

還需要分類施策, 精准發力”。

對於物業管理成熟的自管社區, 銅山把重點放在加強日常督察、提高服務水準上;對於無物業管理的老舊社區, 該區均設立物業管理站, 通過選舉業主委員會, 實行業主自治的方式, 聘用保潔員專職負責社區日常保潔, 搞好物業服務;對於沒有物業也沒有物業管理站的獨棟、零散的點式樓, 他們實行物業代管, 確保有人清理垃圾、有人監管環境。

銅山城區90%以上的老舊社區都在銅山街道辦事處。 為做好老舊社區的整治改造, 他們根據“政府扶持, 依託社區, 居民自治”的工作方針, 理順物業管理體制, 培育物業管理市場, 保障綜合整治成果, 最終形成住宅社區物業管理全覆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月初, 銅山還組織人員赴宿遷等地, 學習借鑒社區社區整治和物業管理的先進經驗和做法。 目前, 正在實施第二批老舊社區的整治改造, 計畫投入6000萬元, 6月底前完成35個社區社區的改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