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寫在期貨行業標杆人物施建軍離職時:期貨公司要如何留住人才?

近日, 永安期貨施建軍辭職, 引起業界內一陣騷動, 他的離去不僅讓永安期貨失去一位高管, 也讓私募基金再損一員大佬。

3月14日, 永安期貨發佈公告稱, 公司董事會於2017年3月13日收到董事、副董事長、總經理施建軍先生遞交的辭職報告, 因施建軍先生工作變動, 申請辭去公司董事、副董事長、總經理職務, 同時不再擔任董事會戰略發展委員會委員。

對此, 在14日下午施建軍回應到, 現在已經是70後、80後、90後的天下了, 他年過半百可以退出了。 對於此前永安期貨資管風波和他被“強制解除職務”的傳言, 施建軍也對有關媒體表示,

傳言不實, 他的辭職也與資管風波無關。

推測:施建軍離職或與股權激勵改革有關

施建軍辭職引發了業內騷動, 其中緣由還不清楚。 永安期貨內部知情人士表示, “永安期貨已內部決定, 近期不接受任何採訪”。 施建軍離職的背後原因, 我們無從求證。

但值得關注的是, 在3月14日永安期貨發佈的公告裡公示, 施建軍持有永安期貨股份0股, 占公司股本的0.00%。 一接近永安期貨的人士表示, 永安期貨員工股權改革或者與施建軍離職有關係。 在其任職于永安期貨時, 股權激勵改革一直未能推行。 永安期貨如何進行員工激勵, 這或許是其發展進程上的坎。

由於行業原因, 期貨公司平均薪資相對低於其他金融子行業, 因此期貨公司在提升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上,

一是對專業技術類人才建立專業序列體系, 通過職稱評定、考核等方式提升員工職級和待遇, 破解領導職務數量有限的難題;二, 即是員工持股, 在條件允許下, 將員工自身發展與企業的發展建立緊密聯繫, 形成有效激勵。 是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推行員工持股, 將員工的自身發展和企業的發展緊密聯繫, 形成有效激勵。

此前, 據永安期貨披露《員工持股計畫》(草案), 擬以3.89元/股, 定向發行股票不超過6880萬股, 融資額不超過26763.2萬元, 發行物件為永安通鼎13號定向資產管理計畫, 而該資管計畫是為實施員工持股計畫而設立的, 由符合條件的公司員工認購資管計畫份額。

但該計畫未能推行。

據永安期貨2016年年報披露, 2016年3月28日, 永安期貨召開2015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暫緩表決面向員工持股計畫的股票發行方案。 2016年8月24日, 永安期貨召開2016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於終止員工持股計畫相關股票發行的議案》。 截至本報告期末, 該員工持股計畫已決議終止。

思考:期貨公司增強競爭優勢 培養優秀人才

其實這並非首例期貨公司高管離職。 近年來期貨高管頻繁出現變動, 中信期貨、華泰期貨、五礦期貨、格林大華期貨、廣發期貨、混沌天成期貨、國泰君安期貨等公司相繼出現高管變動。

當前, 期貨公司自由度很高, 很多公司在創新業務上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很多業務開展起來不管是從高管也好、業務骨幹也好,

都是非常匱乏的。 與其他金融機構爭奪優秀人才時, 期貨公司的實力不夠, 在薪酬待遇上往往缺少競爭優勢, 在人才成本支出上很難與券商相抗衡。 期貨從業者辭職投奔銀行、券商等其他金融機構也成必然。

所以期貨公司為了能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力量, 在治理結構、產業整合、融資管道、創新業務等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 都在爭取掛牌新三板。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 公司掛牌上市後能為員工持股提供股份流動的管道和退出機制的選擇, 讓參與員工持股計畫的員工吃下一顆“定心丸”, 避免人才流失。

業內人士表示, 近年離職的高管多是老期貨人, 有的還是上世紀90年代培養的精英, 在老期貨人因為各種原因離開行業的時候,

期貨業內更應該及早培養新的領軍人物。 市場上有學歷背景的人才大有人在, 但這些人往往缺少市場經驗。 期貨人才的培養, 一方面要注重引進優秀人士, 還需要有機會去成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