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些野生動物攝影居然是擺拍的

大家都知道, 拍攝野生動物, 是一項艱苦卓絕的工作。 野生動物攝影師們, 為了捕捉在自然環境中棲息的生靈們, 經常需要“上天入地”, 這就要求他們練就超人般的體力和耐力, 並且掌握豐富的野外生存經驗和知識。 攝影師們會在沙漠、雪原, 頂著酷暑嚴寒苦守幾個月,

就為了追求最震撼的視覺效果。 但是, 如果我告訴你, 這些“野生動物照”都是“假”的呢?是的……這些照片都是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家野生動物攝影基地拍攝的。

飼養員給攝影師推薦鏡頭

照片裡的“野生動物”, 其實都是人工馴養的;看似自然的動作, 其實都是擺拍……

像這樣的照片還有很多。 比如, 這匹站在石坡上的孤狼, 其實是飼養員抱上去的。 再比如, 狐狸在雪地裡追跑打鬧, 而揚起的雪花, 其實是“人工”灑上去的。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這家野生動物攝影基地, 是一個專門給攝影師們提供“野生動物”照片拍攝服務的地方。

在這裡, 攝影師根本不需要去野外風餐露宿。 只要住進這個基地, 早上起床, 在嚮導的帶領下開5分鐘的車,

對著野生動物“哢嚓哢嚓”一通拍, 幾小時就能出一套片子。

而在這個過程中, 飼養員會全程陪在旁邊, 指導動物做出各種動作。

飼養員們雖然沒受過專業攝影訓練, 但是在這一行幹久了, 自然知道每種動物哪個走位最好看、什麼角度能拍到眼睛的閃光。

他們會時刻提醒攝影師不要穿幫, 甚至還會給新手攝影師推薦合適的鏡頭。

比如這張, 一匹狼從兩棵樺樹之間探出頭, 就是一個很受歡迎的擺拍pose, 其實真相是, 狼被鐵鍊拴在後面那棵樹上, 需要拍攝的時候, 飼養員就把生肉扔到狼的面前, 誘導它鑽進兩棵樹之間的縫隙, 攝影師再在旁邊趁機按下快門。

同樣受歡迎的pose還有跳過山石的美洲獅, 裹著雪的灰熊,

月下狼嘯……

背後是赤裸裸的利益

這家野生動物攝影基地, 一共豢養了一頭黑熊, 5只美洲獅, 20匹狼, 46只狐狸, 一頭野牛, 還有各種小動物。 每只動物都有“明碼標價”。

比如, 單拍一隻狼, 每人每小時收費255美元;如果組團去拍, 每個人收費1000美元, 可以拍兩天。 如果是特殊的場景也要單獨收費。 比如想拍“一群狼吃一頭鹿”的畫面, 每人收費425美元, 如此等等。

像這樣的“野生動物攝影基地”, 在美國還不止這一家。 來這樣的基地消費的攝影師們也很滿意, 畢竟真正的野外拍攝太費時費力, 成本也高。 這種攝影基地價格便宜, 人身安全也有保障, 效果又好, 還省事, 更重要的是, 拍出來的照片足可以“以假亂真”。

只要他們閉口不提照片的拍攝地, 而是聲稱“這是我在野外蹲守四個星期拍出來的”, 扭頭把照片賣給商業圖庫,商業圖庫就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再把照片轉手賣給不知情的買方。

於是,很多廣告、紀錄片、網路流行圖片,甚至野生動物攝影大賽裡,都充斥著這種“人造”的野生動物照片。這樣的結果,使得在這個速食時代,連野生動物攝影都可以“量產”。

本該在野外自由奔跑的動物,也成了一小撮無良攝影師爭名逐利的工具。

“造假”不被攝影協會認同

作為看客,看了假的照片雖然氣憤不堪,但真正遭殃的,依然是這些被囚禁的動物們……

好在,這種“造假”行為並不能得到大部分攝影師,以及攝影協會的認同。

20世紀90年代,北美自然攝影協會的倫理委員會就嚴格區分了“野生”和“馴養”動物的定義,給攝影師們提供了一個道德指南。

美國《國家野生動物雜誌》一開始還刊登過這種在攝影基地拍出來的照片,但編輯們很快發現這些動物是被關在籠子裡養的,之後就再也不刊登這種照片了。

大型的國際攝影比賽也都禁止使用馴養動物冒充野生動物參賽。

2009年,西班牙攝影師JoséLuisRo-driguez憑藉他拍攝的一匹越過柵欄的狼,被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評為“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但其實,這張照片裡的狼是人工馴養的,根本不是“野生動物”。真相被揭穿之後,他的“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頭銜也被收回了。

其實,野生動物攝影,從根本上說,是為了維護動物多樣性,維護野生動物棲息地,喚醒人們對於環境保護、動物保護的重視……

如果用馴養動物造假,不就和野生動物攝影的初衷背道而馳了嗎?

扭頭把照片賣給商業圖庫,商業圖庫就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再把照片轉手賣給不知情的買方。

於是,很多廣告、紀錄片、網路流行圖片,甚至野生動物攝影大賽裡,都充斥著這種“人造”的野生動物照片。這樣的結果,使得在這個速食時代,連野生動物攝影都可以“量產”。

本該在野外自由奔跑的動物,也成了一小撮無良攝影師爭名逐利的工具。

“造假”不被攝影協會認同

作為看客,看了假的照片雖然氣憤不堪,但真正遭殃的,依然是這些被囚禁的動物們……

好在,這種“造假”行為並不能得到大部分攝影師,以及攝影協會的認同。

20世紀90年代,北美自然攝影協會的倫理委員會就嚴格區分了“野生”和“馴養”動物的定義,給攝影師們提供了一個道德指南。

美國《國家野生動物雜誌》一開始還刊登過這種在攝影基地拍出來的照片,但編輯們很快發現這些動物是被關在籠子裡養的,之後就再也不刊登這種照片了。

大型的國際攝影比賽也都禁止使用馴養動物冒充野生動物參賽。

2009年,西班牙攝影師JoséLuisRo-driguez憑藉他拍攝的一匹越過柵欄的狼,被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評為“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但其實,這張照片裡的狼是人工馴養的,根本不是“野生動物”。真相被揭穿之後,他的“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頭銜也被收回了。

其實,野生動物攝影,從根本上說,是為了維護動物多樣性,維護野生動物棲息地,喚醒人們對於環境保護、動物保護的重視……

如果用馴養動物造假,不就和野生動物攝影的初衷背道而馳了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