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沙塵暴又來了!你需要知道這些來保護自己

俗話說:“二月吃霧霾, 三月吃風沙, 四月吃柳絮, 五月吃楊樹毛兒”, 這兩天的帝都人民不僅享受了這份豪華套餐, 還被免費贈送了“沙塵面膜”......面對沙塵暴的再次強勢來襲, 我們該怎麼辦?它的危害又有哪些?

沙塵和沙塵暴

沙塵中含有大量呼吸性粉塵 , 沙塵由粗沙粒和大量細顆粒物(粉塵)組成, 沙粒大小多集中在

0.1~0.5 mm, 粉塵則在 0.003 9~0.25 mm之間, 其中粒徑≤10 μm的細顆粒物可隨呼吸進入呼吸道深處, 引發肺損傷效應。

此外, 沙塵細顆粒物化學成分複雜 , 沙塵的化學成分主要依賴于來源地表層土的組成, 其中游離二氧化矽含量很高, 是主要的有害成分。 空氣污染物可通過沙塵天氣對人體造成急性和(或)慢性損傷。 不僅如此, 在沙塵的遠端輸送過程中, 沙塵細顆粒物還可與空氣中的重金屬顆粒、氣溶膠和其他氣態污染物通過物理、化學作用發生協同效應, 使大氣環境進一步惡化,

對人體健康造成更大損害。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風速不同所形成的沙塵強度不同。 強沙塵暴的風速達20~25 m/s, 特強沙塵暴的暫態最大風速達到或超過25 m/s。 劇烈運動的空氣加快了固體顆粒、細菌和污染氣體等擴散, 從而使污染速度加快, 污染的面積擴大, 加重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沙塵及沙塵暴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今天早上急匆匆去上班的小編, 打開大門的與第一反應就是好大的風!還好小編噸位靠譜, 否則稍微肉少一點, 那就是“弱不禁風”的被刮跑了。 對於沙塵暴的危害, 最直接的就是沙塵暴來臨時, 能夠在極短時間內由靜風突然轉為10 m/s以上的大風, 且伴隨飛沙走石, 水準能見度驟降, 使人們或者因害怕、精神緊張而突發死亡,

或者因風力過大, 沙塵遮目等等導致意外事故發生, 直接危害我們的安全。

除發生頻度外, 大氣中的顆粒物的分散度(即粒徑的大小)及其化學成分是影響沙塵及沙塵暴對人體健康危害的主要因素。 在沙塵及沙塵暴天氣期間, 由於空氣中沙塵氣溶膠和有害物質的濃度驟然升高,

大氣污染嚴重, 可引起人群的急性效應, 特別是老年人的發病率和病死率的增加。 不僅如此, 長期暴露於顆粒物的污染, 不僅肺功能降低, 支氣管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增加, 而且患肺癌的危險性增加。 同時, 短時間氣象要素的急劇變化容易誘發高血壓、冠心病、克山病和風濕病等的發作, 甚至導致死亡。

對呼吸系統的影響 沙塵暴的的對我們呼吸系統的危害, 應該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了。 主要表現為急性損傷, 其特點是可逆、持續時間相對較短, 兒童、年老體弱者和患者較敏感。 此外, PM 10 不僅使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統疾病和肺炎患者因心臟傳導紊亂和心律失常而住院的危險性增加,

而且使哮喘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觸空氣顆粒物後的住院危險性增加。

人突然遭遇高密度沙塵時, 隨呼吸進入呼吸道的沙塵顆粒, 粒徑大的易被鼻腔和咽喉所阻擋沉積於上呼吸道, 而粒徑小的可以進入呼吸道深部。 顆粒物質越小, 在空中停留的時間越長, 越容易進入人的呼吸系統深處, 對機體危害也越大。 如果一些具有潛在毒性的物質也可吸附蓄積於細顆粒物上, 這些粒子有的具有刺激性, 就會引起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肺水腫、變態反應和肺部的感染性疾病。

對皮膚的影響 沙塵暴促進了空氣中塵埃顆粒、花粉、細菌、病毒及其他有害物質的擴散,對人的皮膚產生傷害。如顆粒物落在外露的皮膚上,阻塞皮脂腺和汗腺而形成痤瘡,過敏體質的人還易發生各種過敏性皮炎、皮疹、過敏性皮膚瘙癢症等。此外,大風天氣加速了皮膚表層水分的蒸發,引起皮膚粗糙、乾裂、角質層老化、缺乏彈性,加速皮膚的老化。

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病死率與細小顆粒污染相關。沙塵暴可致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血液迴圈改變,甚至引起血管破裂。研究顯示,在沙塵暴天氣,心肌梗死和急性腦血管意外分別增加2.5倍和1倍;心絞痛和心律失常增加50%,其病死率增加20%。PM 10 不僅使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統疾病和肺炎患者因心臟傳導紊亂和心律失常而住院的危險性增加,而且使哮喘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觸空氣顆粒物後的住院危險性增加。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長期反復接觸高濃度懸浮顆粒物,可使人體淋巴結、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受到抑制,致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對細菌感染的敏感性增加。

對身體的其他影響 在沙塵(暴)頻發地區,空氣中的沙塵散射和吸收陽光,降低紫外線的輻射強度,使兒童佝僂病的發病率上升;一些通過空氣傳播的傳染病的發病率增加;沙塵進入眼睛,可直接引起眼睛疼痛、流淚,如不及時清除沙塵,可能引起細菌性或病毒性眼病,重者可以誘發結膜炎等;沙塵進入耳朵可引起外耳道炎症。長期暴露於沙塵及沙塵暴天氣可因攝入過量二氧化矽造成腎臟損害。

面對沙塵暴我們該怎麼辦?

遠離沙塵或沙塵暴 沙塵及沙塵暴天氣個人防護的基本原則是,躲避沙塵和保護眼睛、呼吸道。關閉門窗是躲避沙塵的最有效方法。沙塵或沙塵暴天氣時,儘量減少外出。條件許可情況下,可打開加濕器,增加室內空氣濕度,促使顆粒物沉降。搞好室內和個人衛生,保持空氣潔淨。沙塵或沙塵暴過去後的數日內(特別是第2天)仍要儘量避免戶外活動。

個體防護 因職業需要必須在室外活動時,最好戴防塵口罩,穿戴防塵手套、紗巾、防風眼鏡、鞋襪、防塵面罩,皮膚上塗護膚品,以降低沙塵對皮膚、口鼻部的傷害。最好選擇不吸附塵埃的衣服。回家後及時清洗皮膚、眼睛、口腔和鼻腔殘留的塵土,並塗上不睡護膚品,要注意保暖,預防感冒。

沙塵乾燥天氣,人體水分丟失快,需注意補水。要堅持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多飲水能及時補充丟失的水分,加快體內各種代謝廢物和有毒物質的排出,不僅有利於皮膚黏膜的保護,而且可以減輕全身損害,尤其可有效預防沙塵天氣所致的口唇和鼻腔黏膜乾裂。

迎風沙前進時最好戴上防風鏡。一旦沙塵吹入眼睛,切不可用手揉搓,否則就可能將本來漂浮在眼球表面的沙塵揉到角膜上擦傷角膜,或嵌入角膜,引起感染,甚至形成角膜潰瘍穿孔。沙塵入眼時要及時正確處理:雙目輕閉,再慢慢睜開,如此反復幾次,多數情況下沙塵會隨著眼淚流出來。戴普通眼鏡也有一定的防護作用,但禁止戴隱形眼鏡。如果發生慢性咳嗽伴咯痰或氣短、發作性喘憋及胸痛時,均需儘快就診治療。

泓華醫療,擁有全國連鎖醫院、診所、家庭護理和移動醫療(APP)服務平臺,提供安全有效且溫馨便捷的全面醫療服務,讓健康更簡單!

對皮膚的影響 沙塵暴促進了空氣中塵埃顆粒、花粉、細菌、病毒及其他有害物質的擴散,對人的皮膚產生傷害。如顆粒物落在外露的皮膚上,阻塞皮脂腺和汗腺而形成痤瘡,過敏體質的人還易發生各種過敏性皮炎、皮疹、過敏性皮膚瘙癢症等。此外,大風天氣加速了皮膚表層水分的蒸發,引起皮膚粗糙、乾裂、角質層老化、缺乏彈性,加速皮膚的老化。

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病死率與細小顆粒污染相關。沙塵暴可致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血液迴圈改變,甚至引起血管破裂。研究顯示,在沙塵暴天氣,心肌梗死和急性腦血管意外分別增加2.5倍和1倍;心絞痛和心律失常增加50%,其病死率增加20%。PM 10 不僅使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統疾病和肺炎患者因心臟傳導紊亂和心律失常而住院的危險性增加,而且使哮喘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觸空氣顆粒物後的住院危險性增加。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長期反復接觸高濃度懸浮顆粒物,可使人體淋巴結、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受到抑制,致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對細菌感染的敏感性增加。

對身體的其他影響 在沙塵(暴)頻發地區,空氣中的沙塵散射和吸收陽光,降低紫外線的輻射強度,使兒童佝僂病的發病率上升;一些通過空氣傳播的傳染病的發病率增加;沙塵進入眼睛,可直接引起眼睛疼痛、流淚,如不及時清除沙塵,可能引起細菌性或病毒性眼病,重者可以誘發結膜炎等;沙塵進入耳朵可引起外耳道炎症。長期暴露於沙塵及沙塵暴天氣可因攝入過量二氧化矽造成腎臟損害。

面對沙塵暴我們該怎麼辦?

遠離沙塵或沙塵暴 沙塵及沙塵暴天氣個人防護的基本原則是,躲避沙塵和保護眼睛、呼吸道。關閉門窗是躲避沙塵的最有效方法。沙塵或沙塵暴天氣時,儘量減少外出。條件許可情況下,可打開加濕器,增加室內空氣濕度,促使顆粒物沉降。搞好室內和個人衛生,保持空氣潔淨。沙塵或沙塵暴過去後的數日內(特別是第2天)仍要儘量避免戶外活動。

個體防護 因職業需要必須在室外活動時,最好戴防塵口罩,穿戴防塵手套、紗巾、防風眼鏡、鞋襪、防塵面罩,皮膚上塗護膚品,以降低沙塵對皮膚、口鼻部的傷害。最好選擇不吸附塵埃的衣服。回家後及時清洗皮膚、眼睛、口腔和鼻腔殘留的塵土,並塗上不睡護膚品,要注意保暖,預防感冒。

沙塵乾燥天氣,人體水分丟失快,需注意補水。要堅持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多飲水能及時補充丟失的水分,加快體內各種代謝廢物和有毒物質的排出,不僅有利於皮膚黏膜的保護,而且可以減輕全身損害,尤其可有效預防沙塵天氣所致的口唇和鼻腔黏膜乾裂。

迎風沙前進時最好戴上防風鏡。一旦沙塵吹入眼睛,切不可用手揉搓,否則就可能將本來漂浮在眼球表面的沙塵揉到角膜上擦傷角膜,或嵌入角膜,引起感染,甚至形成角膜潰瘍穿孔。沙塵入眼時要及時正確處理:雙目輕閉,再慢慢睜開,如此反復幾次,多數情況下沙塵會隨著眼淚流出來。戴普通眼鏡也有一定的防護作用,但禁止戴隱形眼鏡。如果發生慢性咳嗽伴咯痰或氣短、發作性喘憋及胸痛時,均需儘快就診治療。

泓華醫療,擁有全國連鎖醫院、診所、家庭護理和移動醫療(APP)服務平臺,提供安全有效且溫馨便捷的全面醫療服務,讓健康更簡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