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抓機遇 強產業 優環境——撬動綠色產業實現精准脫貧

近年來, 康保縣立足區位特點、資源稟賦和自然條件, 深入分析當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科學規劃可再生能源、特色現代農牧主導產業, 構建起“黨政主導、群眾主體、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精准扶貧大格局。

搶佔綠色能源制高點。 康保縣搶抓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建設機遇, 大力發展以太陽能、風力發電為主的產業, 著力延伸產業鏈條, 成功引進晶澳太陽能光伏元件、中船重工生物質熱電聯產、鑒衡風機檢測等一批項目。 不斷加快風光電開發建設力度, 去年, 風光電項目新增並網37萬千瓦, 並網規模達到115萬千瓦,

全行業年貢獻稅收6300萬元。 同時, 大力實施風光電扶貧工程, 採取“企業+銀行+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 建設一批村級光伏電站和分散式光伏發電站, 設立風電扶貧專項資金, 努力實現扶貧全覆蓋。

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 這縣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大力發展旱作農業和舍飼養殖業, 鼓勵農民規模流轉土地, 集中扶持一批現代農業園區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力爭實現貧困村股份合作制全覆蓋, 確保貧困人口實現租金、薪金、股金“三金”穩定增收。 積極推行生態產業扶貧, 發展林草經濟, 吸納貧困戶在林業管護、檸條種植、生物質發電等全產業鏈上增收致富。 他們還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 做精做優特色現代農牧業,

初步建成乾信現代畜牧業綜合示範園區、王宏禮現代農業綜合園區兩個市級園區。 特別是乾信牧業全產業鏈肉雞、嘉康脫水蔬菜、凱闊食品等一批農業深加工項目建成投產, 帶動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4%。

實施易地搬遷改善居住環境。 康保縣積極探索易地搬遷扶貧模式, 以37個永久保留村為中心, 提升基礎設施功能和產業帶動能力, 吸納周邊貧困村和非貧困村貧困人口向永久保留村搬遷聚集, 實現貧困群眾應搬盡搬;推進養老搬遷, 按照“產權政府所有、群眾免費入住、集中供養服務”原則, 在鄉(鎮)政府所在地建設規模化、條件好、設施全的互助幸福院, 讓無勞動能力的貧困老人搬遷居住, 實現應保盡保;堅持安置社區與產業園區“兩區同建”,

做到搬遷安置與產業、就業、社保等後續扶持同步推進, 推動人口向縣城和鄉(鎮)政府所在地集中, 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