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再也不想碰澱粉和糖

醫學研究者布萊克 · 唐納森在著述裡披露的驚人事實之一, 就是觀察到採用低碳飲食的病人不只減了重, 其他健康問題的症狀也告消失。

這些健康問題包括心臟病、動脈粥狀硬化、高血壓、骨關節炎、膽結石和糖尿病, 在1900年代早期被通稱為“肥胖六重奏”, 因為這六個問題被觀察到較常發生在肥胖者身上。 當病人採取常吃肉飲食之後, 唐納森發現他們“越來越少求助於藥物”來對抗這些疾病。

在飲食中, 當碳水化合物被脂肪取代, 一切似乎都變好了。 無可否認, 這很像是江湖郎中在吹噓各種仙丹妙藥的功效, 因而讓這些飲食蒙上一層賣膏藥的色彩, 但高脂低碳飲食確實常被觀察到似乎可治癒不少的健康問題, 而且從班廷在1860年代早期發現自己身上的變化開始, 就一直真是如此。

心臟病、糖尿病甚至是癌症, 可能由現代飲食中的各種碳水化合物引起,

一直是很多醫生與研究者在原始部落人口開始吃這些食物時所觀察到的結論。 例如德國醫生奧托 · 薛佛在《癌症:起因與預防》(Cancer: How Is It Caused; How It Can BE Prevented, 1924)一書中說明, 這樣的證據來自全世界, 包括大量的文獻報導與研究, 其中有許多最初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或是《刺絡針》——這兩者都是極受敬重的期刊, 或是刊登在當地的出版品如《東非醫學期刊》(East African Medical Journal)。

他搜集到的所有敘述幾乎都支持這個主張——癌症以及其他慢性病, 原本並不存在於孤立人口中, 只有在西方碳水化合物到來時才出現。 喬治 · 普林特斯(George Prentice)是一位曾在二十世紀初於中非南部與孤立族人共處的醫生, 他觀察到有一長串的疾病, 幾乎是同時在這些孤立人口中出現(後來唐納森把其中一些納入他的“肥胖六重奏”),

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和中風、癌症、肥胖症、糖尿病、齲齒、牙周病、闌尾炎、消化性潰瘍、憩室炎、膽結石、痔瘡、便秘和靜脈曲張。

在偏遠人口首度持續接觸西式飲食後, 這些疾病就無可避免地成群結隊出現。

西方到底是引介了什麼給這些偏遠人口?營養學家一直告訴我們的歷史故事是, 工業化的世界帶來“高脂、熱量密集的飲食, 有相當分量是以動物為主的食物”。

這段引言來自於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 反映了當時的主流觀點。 但是, 在薛佛和其他人的歷史敘述中, 可見的明顯事實似乎是, 西方人一開始輸出到貧窮國家的物資, 只限於容易打包與保存的東西, 那就代表不是肉或乳製品,

因為這些食品很容易腐敗, 除了豬油偶爾是例外。

傳送到世界上每個西方貿易商可達角落的, 是四種非常便於攜帶且受歡迎的貨品:糖、糖蜜、白麵粉和白米。 換句話說, 就是精製碳水化合物。 疾病隨著這些西方食物降臨, 因此這些病症被稱為“西方病”、或是“文明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