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濟南“僑夢苑”對接洽談會在槐蔭區舉辦 吸引海外僑胞創新創業

4日下午, 由國僑辦主辦、山東省僑辦、濟南市政府聯合承辦的萬僑創新智匯山東——科創委員和海外博士走進濟南僑夢苑的活動暨濟南“僑夢苑”(槐蔭區)景石揭幕儀式在德邁國際資訊產業園舉行。

220名海外華僑華人、50名駐濟僑商出席活動。 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出席活動、濟南市委副書記蘇樹偉陪同。

2017年2月8日, 經國務院僑辦正式批復:成立濟南“僑夢苑”。 同意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及其配套功能區槐蔭科技產業園為“僑夢苑”, 總規劃面積366平方公里。 按照總體規劃, “僑夢苑”以濟南高新區(300平方公里)為核心和主體, 以槐蔭科技產業園(66平方公里)為產業配套和拓展區域, 形成互為補充、錯位發展的一體化發展格局。 兩者結合在一起, 可以更好的形成合力, 使“僑夢苑”成為優勢互補、協作發展的有機整體。 目前, 濟南“僑夢苑”共吸引海外留學人員2000余人、各類人才1000餘人,

引進海外華僑華人創新創業企業近900家。

濟南“僑夢苑”景石揭幕

下午三點, 在德邁國際資訊產業園內, 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濟南市委副書記蘇樹偉為濟南“僑夢苑”景石揭幕。

活動現場

揭牌儀式後, 參加活動的近300位華人華僑參觀了德邁國際資訊產業園、“僑商之家”、德邁項目展廳, 並參觀了印象·濟南、“三館”等沿線專案。

活動現場

隨後, 項目推介會在槐蔭區政務中心二樓禮堂舉行, 會議由槐蔭區副區長朱軍主持, 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孟憲偉致歡迎辭, 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副主任成慶、西城集團規劃開發部主任柳家甯、德邁科技公司總經理周輝、海那城行銷副總徐玲, 分別進行了項目推介。

打造“一區一園六平臺”,繪就“僑夢苑”發展藍圖

濟南僑夢苑根據“打造四個中心, 建設現代泉城”的戰略部署, 充分發揮開展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綜合試點試驗城市的作用,

推進新一輪高水準的對外開放, 按照“區位互補、資源分享、產業聯動、僑商集聚”的工作思路, 圍繞濟南市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智慧裝備、新材料等重點產業, 在366平方公里範圍內, 打造科工貿體系, 構建“一區一園六平臺”的發展格局, 形成以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園為孵化器, 以華僑華人產業集聚區為載地, 以服務平臺為支撐的總體佈局, 努力構建華僑華人的投資窪地、創業高地。

隨著濟南“僑夢苑”的落地, 圍繞加快“僑夢苑”建設的總體規劃已著手實施:在列入國家重點發展區域366平方公里的範圍內, 著力打造“一區一園六平臺”的發展格局。

“一區”, 即“華人華僑產業聚集區”。 如今, 濟南高新區依託五大片區形成了“一區兩城兩穀”的發展格局。 多年來,按照“一區多園”的發展模式,高新區規劃建設了國際資訊通信國際創新園、齊魯軟體園、創業服務中心、留學人員創業園、綜合保稅區等國家級專業園區。新時期的濟南高新區,又開啟了“再次創業”新征程,積極打造“一區兩城兩穀”,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姿態,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輻射帶動作用。

“一園”,即“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園”。這個園區位於濟南市槐蔭區西客站片區。作為科工貿體系中新材料產業的重要承載地,大力發展新材料、醫療等產業,重點發展寬禁帶半導體器件及應用產品等為主的新材料產業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等生成性服務業,形成承接全球華僑華人資源的產業集聚地。

位於該園區內的德邁國際資訊產業園,著力打造總部經濟生態圈和僑商產業科技園,形成以創意研發中心和標準化、定制化廠房為一體的綜合業態園區。

碳化矽產業基地重點打造國家級碳化矽產業基地,現已形成以半導體碳化矽晶體材料研發、生產、加工等為主,以山東天嶽晶體材料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國內領先高新基礎產業集群。

“六平臺”包括:國際合作服務平臺、智慧財產權保護平臺、投融資平臺、股權交易平臺、人才智力平臺、科技支撐平臺六個服務平臺。整體形成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全鏈條服務體系。

國際合作服務平臺:促進國際合作,為華僑華人創新創業提供提供審批、諮詢、聯絡、政策落實等方面的服務。

智慧財產權保護平臺:全方位為僑商提供智慧財產權方面的保護。

投融資平臺:全方位為僑商創新創業提供投融資服務。“僑夢苑”區域現已聚集數百家金融類企業,優質的金融資源助力僑企創新創業發展。

股權交易平臺:主要是為僑商提供便捷可靠的股權交易流通管道。

人才智力平臺:主要是為華僑華人創新創業提供人力智力支持,打造平臺、政策、服務三級人才服務體系。

科技支撐平臺:主要包括面向電子資訊產業領域的科技支撐平臺和面向生物醫藥產業的科技支撐平臺。現已搭建起的主要有:軟體和資訊服務技術平臺、積體電路設計平臺、數位媒體技術平臺、通信測試平臺、量子通信研發平臺、物聯網嵌入式系統研發平臺、衛星通信研發平臺、千萬次超級計算平臺、山東工業技術研究院、濟南大資料產業基地、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技術大平臺。

多年來,按照“一區多園”的發展模式,高新區規劃建設了國際資訊通信國際創新園、齊魯軟體園、創業服務中心、留學人員創業園、綜合保稅區等國家級專業園區。新時期的濟南高新區,又開啟了“再次創業”新征程,積極打造“一區兩城兩穀”,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姿態,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輻射帶動作用。

“一園”,即“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園”。這個園區位於濟南市槐蔭區西客站片區。作為科工貿體系中新材料產業的重要承載地,大力發展新材料、醫療等產業,重點發展寬禁帶半導體器件及應用產品等為主的新材料產業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等生成性服務業,形成承接全球華僑華人資源的產業集聚地。

位於該園區內的德邁國際資訊產業園,著力打造總部經濟生態圈和僑商產業科技園,形成以創意研發中心和標準化、定制化廠房為一體的綜合業態園區。

碳化矽產業基地重點打造國家級碳化矽產業基地,現已形成以半導體碳化矽晶體材料研發、生產、加工等為主,以山東天嶽晶體材料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國內領先高新基礎產業集群。

“六平臺”包括:國際合作服務平臺、智慧財產權保護平臺、投融資平臺、股權交易平臺、人才智力平臺、科技支撐平臺六個服務平臺。整體形成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全鏈條服務體系。

國際合作服務平臺:促進國際合作,為華僑華人創新創業提供提供審批、諮詢、聯絡、政策落實等方面的服務。

智慧財產權保護平臺:全方位為僑商提供智慧財產權方面的保護。

投融資平臺:全方位為僑商創新創業提供投融資服務。“僑夢苑”區域現已聚集數百家金融類企業,優質的金融資源助力僑企創新創業發展。

股權交易平臺:主要是為僑商提供便捷可靠的股權交易流通管道。

人才智力平臺:主要是為華僑華人創新創業提供人力智力支持,打造平臺、政策、服務三級人才服務體系。

科技支撐平臺:主要包括面向電子資訊產業領域的科技支撐平臺和面向生物醫藥產業的科技支撐平臺。現已搭建起的主要有:軟體和資訊服務技術平臺、積體電路設計平臺、數位媒體技術平臺、通信測試平臺、量子通信研發平臺、物聯網嵌入式系統研發平臺、衛星通信研發平臺、千萬次超級計算平臺、山東工業技術研究院、濟南大資料產業基地、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技術大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