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戳淚點!“准媽媽”被困4天3夜死在海邊,腹中還有未出生的寶寶

一頭抹香鯨, 困在廣東深惠淺海海域4天3夜, 15日擱淺而亡。

惠州市海洋與漁業科學技術研究中心16日解剖了這頭抹香鯨的屍體,

發現這頭抹香鯨是個“准媽媽”——它肚子裡有一個已成形的鯨寶寶, 可惜也死了。 專家說, 這是世界首次在解剖抹香鯨過程中發現鯨寶寶及其胎盤。

抹香鯨腹中已經死去的鯨寶寶

在救援過程中, 有海洋專家曾給出建議, 對它施行安樂死。 然而, 對鯨的實施安樂死可能並不“安樂”,

因為其中包括爆炸、槍擊、注射大劑量毒藥……

世界首次:解剖中發現鯨寶寶

海洋專家曾建議安樂死

12日9時, 廣東大亞灣海域發現一頭長約12米、重約3噸的抹香鯨身纏漁網。 漁網被清除後, 潛水夫發現抹香鯨尾巴受傷嚴重, 遊不了直線, 體力損耗很大。 脫困後, 它一直在淺海徘徊, 專家懷疑它的聲納系統出現問題, 回不去深海。

13日晚, 這頭抹香鯨游入惠州港油庫碼頭附近海域, 直到14日下午, 仍在距離海岸邊不到4米範圍內原地打轉, 遲遲不肯離開淺水區。

海洋專家曾給出方案:對它實行安樂死。 惠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鄔剛希望專家們想想其他辦法, 實在無法救援再實施安樂死, 留下屍體做標本用於科學研究。

可這頭抹香鯨終究沒能逃脫擱淺的致命殺傷力, 在15日不治身亡。

它的屍體16日上午被吊運上岸, 惠州市海洋與漁業科學技術研究中心進行了解剖。 惠州市海洋漁業局當天通報, 經解剖發現, 這頭抹香鯨是個“准媽媽”——它腹中有一個已成形的鯨寶寶,

差不多可以生了, 可惜沒能活下來。

專家說, 這是世界首次在解剖抹香鯨過程中發現鯨寶寶及其胎盤, 將有助於為抹香鯨這一瀕危種群的保護提供更多具有科學價值的資料和理論。

為什麼要實施安樂死?

鯨最痛苦的事是擱淺而死

對於海洋專家給出的“安樂死”建議, 不少網友心存疑問:為什麼要讓擱淺的鯨安樂死?

抹香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齒類捕食性動物, 在所有鯨類中潛得最深、最久, 號稱動物王國中的“潛水冠軍”。

由於它們體型龐大, 一旦擱淺, 十分危險。

它們自重較重, 內臟脫離了水的浮力無法支撐自己, 會逐漸衰竭;它們需要大量的水説明散熱,皮膚無法適應日曬和乾旱,如果長時間裸露在空氣中,皮膚會像嚴重燒傷那樣剝離脫落。

它們的大塊頭還給救援造成不少困難。一旦卡在淺灘上,人們能採取的救援方案非常有限,通常是在高潮位的時候將它們推回深海。

擱淺而死,可能對於一頭鯨來說是最痛苦的死法。

曾經有一鯨屍

運到市中心時爆炸了

科學家指出,由於鯨生前吃了很多食物,消化後會產生大量易燃氣體,包括甲烷、硫化氫等。鯨死後,內部組織與器官因細菌擴散而腐敗,蛋白質被分解,產生更多氣體,增加了腹部和腸道的壓力。如果處置不當,極有可能發生爆炸。

2004年1月24日,一頭身長17米、體重50噸的雄性抹香鯨在臺灣省雲林縣台西鄉海岸擱淺而死。

臺灣成功大學的王建平教授原計劃將鯨屍運到台南市中心的成大校區做解剖研究,但遭校方拒絕,只能轉移到市郊的一處動物保護區。

運送時間定在同年1月26日淩晨,以減少對民眾干擾。然而就在半路上,呈現半腐敗狀的鯨屍在台南市中心自體爆裂,鯨的鮮血、內臟四處飛濺,擊中周圍的商鋪、目擊者、車輛等,惡臭四溢。

事後專家調查發現,這頭抹香鯨發生爆炸的部位曾受漁船撞擊,它死後,被撞部位承受不了體內腐敗產生的氣體壓力,從而爆炸。

因此,面對無法救治的擱淺鯨,無論是從其自身出發,還是為人類考慮,許多救助人員認同安樂死。

起初普遍做法是給鯨注射藥劑

可是鯨需要痛苦一小時

英國《衛報》2014年2月19日報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州立大學水生生物學教授克雷格·哈姆斯說,在給鯨實施的安樂死中,注射鎮定劑等化學藥劑是起初相對普遍的做法,也相對人道。

1999年12月,一頭年幼長鬚鯨在加拿大艾德華王子島東部擱淺,動物學家彼埃爾·道斯特對它注射了鎮定劑類藥物實施安樂死,它在1小時後才死亡。這是當時為數不多成功地令鯨安樂死的案例。

不過,這種做法產生了比較麻煩的環境顧慮,因為根本不可能把屍體完全處理掉,殘留藥劑對前來食用腐肉的動物造成了威脅。

2001年,一隻澳洲牧羊犬在吃了使用戊巴比妥、英國報姐(ukuk520)、央視新聞等

編輯:xx

會逐漸衰竭;它們需要大量的水説明散熱,皮膚無法適應日曬和乾旱,如果長時間裸露在空氣中,皮膚會像嚴重燒傷那樣剝離脫落。

它們的大塊頭還給救援造成不少困難。一旦卡在淺灘上,人們能採取的救援方案非常有限,通常是在高潮位的時候將它們推回深海。

擱淺而死,可能對於一頭鯨來說是最痛苦的死法。

曾經有一鯨屍

運到市中心時爆炸了

科學家指出,由於鯨生前吃了很多食物,消化後會產生大量易燃氣體,包括甲烷、硫化氫等。鯨死後,內部組織與器官因細菌擴散而腐敗,蛋白質被分解,產生更多氣體,增加了腹部和腸道的壓力。如果處置不當,極有可能發生爆炸。

2004年1月24日,一頭身長17米、體重50噸的雄性抹香鯨在臺灣省雲林縣台西鄉海岸擱淺而死。

臺灣成功大學的王建平教授原計劃將鯨屍運到台南市中心的成大校區做解剖研究,但遭校方拒絕,只能轉移到市郊的一處動物保護區。

運送時間定在同年1月26日淩晨,以減少對民眾干擾。然而就在半路上,呈現半腐敗狀的鯨屍在台南市中心自體爆裂,鯨的鮮血、內臟四處飛濺,擊中周圍的商鋪、目擊者、車輛等,惡臭四溢。

事後專家調查發現,這頭抹香鯨發生爆炸的部位曾受漁船撞擊,它死後,被撞部位承受不了體內腐敗產生的氣體壓力,從而爆炸。

因此,面對無法救治的擱淺鯨,無論是從其自身出發,還是為人類考慮,許多救助人員認同安樂死。

起初普遍做法是給鯨注射藥劑

可是鯨需要痛苦一小時

英國《衛報》2014年2月19日報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州立大學水生生物學教授克雷格·哈姆斯說,在給鯨實施的安樂死中,注射鎮定劑等化學藥劑是起初相對普遍的做法,也相對人道。

1999年12月,一頭年幼長鬚鯨在加拿大艾德華王子島東部擱淺,動物學家彼埃爾·道斯特對它注射了鎮定劑類藥物實施安樂死,它在1小時後才死亡。這是當時為數不多成功地令鯨安樂死的案例。

不過,這種做法產生了比較麻煩的環境顧慮,因為根本不可能把屍體完全處理掉,殘留藥劑對前來食用腐肉的動物造成了威脅。

2001年,一隻澳洲牧羊犬在吃了使用戊巴比妥、英國報姐(ukuk520)、央視新聞等

編輯:xx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