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醫與癌症:解決難忍癌痛,傳統針灸或迎來第二春

疼痛是臨床常見的致殘性癌症併發症, 影響了一半以上的晚期腫瘤患者。 骨骼、軟組織和內臟轉移本身, 及化療引起的粘膜炎、手術和激素治療引起的肌肉骨骼症狀等均可引起疼痛。 藥物治療癌痛可有效緩解症狀, 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因而美國疼痛協會建議癌痛管理加入非藥物治療, 國家綜合癌症網路建議將針灸作為藥物治療綜合治療方案。 以下是來自臺灣的Chiu教授及其同事針對針灸干預成人癌痛效果的研究。

該研究共納入36項涉及2,213例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 參與者平均年齡為56.7歲, 該研究的結果於2月7日在歐洲癌症護理雜誌上發表。

結果顯示針灸對癌症相關疼痛的整體療效為-0.45(95%[CI], -0.63〜-0.26)。 亞組分析表明, 針灸緩解了癌症和手術誘發的疼痛, 但對放、化療和激素治療引起的疼痛療效欠佳。 結果支持採用針灸作為癌症相關疼痛多模態治療策略的一部分。

研究者分析, 療效差異可能與癌症相關疼痛亞型的不同機制有關。 Chiu教授說, 針灸減少癌症疼痛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 可能通過刺激皮膚神經纖維抑制疼痛刺激, 並釋放腦和脊髓中的β-內啡肽和腦啡肽, 減輕疼痛感。 壓迫骨骼或器官的腫瘤和破壞組織的手術切口通常會引發“傷害感受”性疼痛, 這種疼痛多來源於內臟和軀體, 因此更適合針灸。 但放、化療引起的毒性作用主要與神經性疼痛相關, 神經性疼痛機制複雜, 因此治療難度很大。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業界專家的看法

美國癌症中心的2名針灸師(薈萃分析中被納入的臨床試驗的主要作者)對這一研究的新結果持質疑態度。

麻塞諸塞州波士頓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的針灸師Wiedong Lu博士表示, 這種結果可能是因為我們對試驗者中不同類型的疼痛不夠熟悉, 他與本試驗研究者的觀點一致, 認為放、化療導致的疼痛與神經相關, 治療難度大。 但根據他個人經驗, 針灸對放、化療和激素治療相關的疼痛療效很顯著,

治療方式和劑量的變化可能會起到好的效果。

紐約市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綜合乳腺腫瘤學主任Ting醫生認為, 這種結果可能由與試驗設計相關, 研究設計尤其是對照組設計的異質性很大, 不能說明針灸對這類癌痛療效不好。

研究人員表示, 薈萃分析的局限性包括所納入的研究中固有的特徵, 如針灸類型不一致和治療方案的選擇和檢測偏倚等; 並且無法鑒定放、化療誘導的疼痛的任何顯著緩解因素, 激素治療引起的疼痛相關的研究僅有3項, 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試驗結果出現一定的偏倚, 可能能夠解釋針灸為何對放、化療及激素治療相關疼痛療效欠佳。

針灸干預癌痛的前景

有專家認為,

制定針對腫瘤學針灸研究的統一方案是綜合腫瘤學會的任務之一。 同時, 在過去幾年裡, Dana-Farber Zakim中心的吳博士和針灸師也開發了針灸實踐方案和指導方針。 2016年, 國家癌症研究所舉辦的“針灸治療癌症症狀管理”會議, 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意味著該領域邁出了一大步。 目前, 一個新的亞專科, 稱為“腫瘤針灸”, 正嶄露頭角。

吳博士指出,與藥物治療相比,針灸治療費用較低,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支持針灸在癌症護理中的使用,因此“腫瘤針灸科”這一亞專科的未來是光明的。

Bing博士說,針灸可能會繼續在主要癌症中心使用。 她說:“未來需要更嚴格的研究來研究疼痛機制,進一步提供有效性證據,探討針灸服務如何整合到癌症護理中。”

關於針灸相關的臨床試驗,專家認為,未來的試驗應將癌症疼痛的亞型明確地定義為入選標準,並實施更嚴格的研究設計,減少試驗設計導致的偏倚,為針灸治療對癌痛的干預效果提供更具說服力的科學證據。

參考文獻

Eur J Cancer Care.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7, 2017.

http://www.medscape.org/viewarticle/877586

吳博士指出,與藥物治療相比,針灸治療費用較低,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支持針灸在癌症護理中的使用,因此“腫瘤針灸科”這一亞專科的未來是光明的。

Bing博士說,針灸可能會繼續在主要癌症中心使用。 她說:“未來需要更嚴格的研究來研究疼痛機制,進一步提供有效性證據,探討針灸服務如何整合到癌症護理中。”

關於針灸相關的臨床試驗,專家認為,未來的試驗應將癌症疼痛的亞型明確地定義為入選標準,並實施更嚴格的研究設計,減少試驗設計導致的偏倚,為針灸治療對癌痛的干預效果提供更具說服力的科學證據。

參考文獻

Eur J Cancer Care.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7, 2017.

http://www.medscape.org/viewarticle/877586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