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首屆紫丁香文化旅遊節期間,小編帶你玩轉延長!

5月4日上午, 延長縣首屆紫丁香文化旅遊節在縣槐裡坪新區開幕啦!為期3天, 從5月4日至5月6日。

文化旅遊節期間, 小編特別推薦——延長旅遊路線:

陸一井——東征會議舊址——翠屏山——皇慶寺——嶺石山——神疙瘩景區——狗頭山——涼水岸——馬頭關黃河大峽谷。

遊客朋友可從縣城出發, 沿渭清公路進入神童(神疙瘩至童灣)生態觀光旅遊線, 參觀遊覽千年古刹皇慶寺, 美麗鄉村嶺石山, 欣賞沿途及神疙瘩景區的紫丁花海, 人稱陝北小華山的延長狗頭山。 後至黃河大峽谷, 遊覽延河流入黃河的古渡口涼水岸村, 看陝北保存最好的傳統古村落、千年古渡口、天然石林、兩河交匯、河防保衛戰遺址、馬頭關黃河大峽谷等, 體驗峽谷風情, 品嘗鄉愁滋味。

第一站:陸一井

陸一井, 即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 位於延長縣城西, 由清末候補知縣洪寅聘請日本技師等人, 於1907年勘定鑽采成功, 獲得工業流油, 成為“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 從而結束了中國大陸不產石油的歷史。 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功蓋華夏, 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

列為“中華之最”。 目前正在維修改造。

第二站:東征會議舊址

東征會議舊址, 位於縣城內寨山西南麓,占地面積約3000㎡, 有七孔土窯洞, 其中一孔為毛澤東和賀志珍同志舊居,一孔為東征會議室,其餘五孔分別為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楊尚昆、聶榮臻同志舊居。室內原物保存完好,院內有一棵槐樹,胸徑1.8m,上百年歷史,樹下石桌、碾子均為原物。1936年1月26日,毛澤東同志率領東征主力部隊從瓦窯堡出發,27日下午到達劉家河鄉後段家河村,28日下午到達延長縣城,在中共延長縣委的精心安排下,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住進了該舊址大院。29日晚,毛澤東接見了中共延長縣委書記高郎亭和蘇維埃延長革委會主席譚生彬,聽取了延長解放後的土改運動和恢復建設情況,並向他們作出了“積極支援前線,努力建設家園”的指示。30日上午視察了石油廠。31日,毛澤東同志在這裡主持召開了有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楊尚昆、聶榮臻、左權等軍委部分領導同志和團以上幹部會議。會上為東征部署了兵力,調整了幹部,正式成立了“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毛澤東任總政治委員、彭德懷任司令、葉劍英任參謀長、楊尚昆任政治部主任,並確定了東征行動路線和戰略方針。2月1日,毛澤東從這裡出發,率領中國人民抗日先鋒軍開始東征,有力地打擊國民黨反動派和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使抗日熱潮震盪全國。

第三站:翠屏山

翠屏山,又名曰翠屏南峙,在今縣城對面延河南岸,現在的翠屏山公園(正在維修擴建中)。此峙緊依延河,形如臥牛,山頂有真武廟,石門洞殘跡,山腰間還有二天門和部分殘碑,由於公園的建設已修建成石臺階路,直通山頂。山上春季杏花爭相鬥豔,滿山鬱鬱蔥蔥,鳥語花香,登高臨下,可鳥瞰延長全城,遠眺高原勝景。臨水懸崖石上刻有“中山林”三個大字,意味無窮。

第四站:皇慶寺

皇慶寺,又名玉皇廟。位於張家灘鎮橋頭村西,張雷公路的北側,距縣城30公里。建于金太祖收國元年至天慶三年(1115~1234),清光緒十四年(1888)重修,近年也有部分維修。

第五站:嶺石山

嶺石山行政村,位於延長縣城東南37公里處,距雷赤鎮13公里,轄嶺石山、申家、喜家山、撇羅咀、尚村、桃村、神頭、柴村坪八個自然村,全村人口246戶812人,近年來,嶺石山建成為延長縣美麗鄉村·幸福家園之一。

第六站:神疙瘩景區

神疙瘩景區,沿渭清公路進入神童(神疙瘩至童灣)生態觀光旅遊線,欣賞沿途及神疙瘩景區的紫丁花海。

第七站:狗頭山

狗頭山原名石閣山,又稱高山。位於延長縣南河溝鄉境內,距縣城62公里,南北走向,長3公里,寬2公里,面積6平方公里,海拔1220.6米,有“站在狗頭山,伸手摩著天”的說法。狗頭山是最具陝北特色地理風貌的一座石山,遠眺形似狗頭,雄偉高大,以陡峭、奇險著稱,有第二華山的美譽,是延長人民心中的聖山。山的北邊平緩,柏樹成林,四季蒼翠;南邊懸崖絕壁,深淵萬丈;東西地勢陡峭,昔有城牆圍之。山頂有天井一口,數丈深,常年有水,為狗頭山唯一水源,另有一古寨,建築被毀,僅存一塔。站立山頂,四望群山環抱,狼神對峙,石雞靜臥,巍巍呂梁其貌可觀,黃河大川隱隱可見,怪石林立,白雲縈繞,如仙境一般。

狗頭山的得名,不僅因為山的形狀活象一個大狗頭,更主要的是有著一段神奇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石閣山天天在升高,年年在變樣,人們感到奇怪,就稱它為活山。到了秦末漢初之時,一南國人途經石閣山,由於天熱疲憊就到石崖下歇息,順手脫下草帽,放在頭頂的石頭上,就酣然入睡了。覺醒之後,他去拿帽子,卻夠不著了。驚呆之餘,他想山能升高,必定有寶。於是下山請來石匠取寶。可是,白天鑿,夜晚平,一點沒有進展。因此,他便要求石匠晝夜不停地開鑿,終於在三丈深的地下發現了一顆狗頭,金光閃閃,便取走了。從此,這座每天上長的石山不再長高,名恨千古。山頂上只留下一眼石井。當時南國人貪心不足,仍在尋寶,結果在山腰處,發現了蜜蠟洞,他認為此山是風水寶地,便把從別處取來的聚寶盆埋在了山腰下的溝裡,並在旁邊栽了棵柏樹作為記號。幾年後,他再來取寶時,但見柏樹鬱鬱蔥蔥,根本找不到埋盆的地方了,後人便把這條溝叫作柏樹渠。這一傳說,更增加了石閣山的神秘。從此以後,石閣山更名狗頭山,流傳到今。

第八站:涼水岸

涼水岸,位於延河和黃河的交匯處,與山西大寧縣平度關渡口隔河相望,上距乾坤灣45公里,下距壺口瀑布37公里,為津隘要口。《辭海》曰:“延河,源自拜于山東南側靖邊縣高茆山,流經安塞,延安,後東到延長縣境內涼水岸入黃河”,延河由細變粗,由窄變寬,最後注入黃河。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是邊區政府和第二戰區的一個重要通道,在當時的戰事裡,這個偏遠寂靜的小村莊曾一度成了河防保衛戰的堅強堡壘,在八年抗戰以至其後的解放戰爭裡,成了陝甘寧邊區的東大門。

第九站:馬頭關

馬頭關黃河大峽谷,地處秦晉黃河大峽谷的中部,河岸寬800米,水面寬600米,谷深100米,流長44.7公里,流域面積2295平方公里,北從羅子山鎮馮家窪接延川入境,南至雷赤鎮周家窪出境到壺口,流經二鎮25村。彙集延河、安省、雷多河三條河流,途經馮家窪、畢家山、馬頭關、禹王坪四個古渡口,是黃河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有黃河產,延河的傳說。由於黃土丘陵溝壑泥沙俱下,真正的“黃”河就是在這裡成就的。縱觀兩岸,高山聳立,景象萬千,懸崖峭壁,鬼斧神工,煙迷玉黛,如詩如畫。天然岩洞,文物古跡。古老傳說,更增加了大峽谷的神秘感。谷底,曲曲黃河水流湍急,氣勢磅礴,觀之心曠神怡,豪氣頓生。河上,黃河大橋橫跨峽谷,如巨龍騰飛,把延長、大寧連在一起。北依陝北,南轄晉西,成為溝通西北、華夏的重要通道,是難得的旅遊勝地。

其中一孔為毛澤東和賀志珍同志舊居,一孔為東征會議室,其餘五孔分別為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楊尚昆、聶榮臻同志舊居。室內原物保存完好,院內有一棵槐樹,胸徑1.8m,上百年歷史,樹下石桌、碾子均為原物。1936年1月26日,毛澤東同志率領東征主力部隊從瓦窯堡出發,27日下午到達劉家河鄉後段家河村,28日下午到達延長縣城,在中共延長縣委的精心安排下,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住進了該舊址大院。29日晚,毛澤東接見了中共延長縣委書記高郎亭和蘇維埃延長革委會主席譚生彬,聽取了延長解放後的土改運動和恢復建設情況,並向他們作出了“積極支援前線,努力建設家園”的指示。30日上午視察了石油廠。31日,毛澤東同志在這裡主持召開了有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楊尚昆、聶榮臻、左權等軍委部分領導同志和團以上幹部會議。會上為東征部署了兵力,調整了幹部,正式成立了“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毛澤東任總政治委員、彭德懷任司令、葉劍英任參謀長、楊尚昆任政治部主任,並確定了東征行動路線和戰略方針。2月1日,毛澤東從這裡出發,率領中國人民抗日先鋒軍開始東征,有力地打擊國民黨反動派和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使抗日熱潮震盪全國。

第三站:翠屏山

翠屏山,又名曰翠屏南峙,在今縣城對面延河南岸,現在的翠屏山公園(正在維修擴建中)。此峙緊依延河,形如臥牛,山頂有真武廟,石門洞殘跡,山腰間還有二天門和部分殘碑,由於公園的建設已修建成石臺階路,直通山頂。山上春季杏花爭相鬥豔,滿山鬱鬱蔥蔥,鳥語花香,登高臨下,可鳥瞰延長全城,遠眺高原勝景。臨水懸崖石上刻有“中山林”三個大字,意味無窮。

第四站:皇慶寺

皇慶寺,又名玉皇廟。位於張家灘鎮橋頭村西,張雷公路的北側,距縣城30公里。建于金太祖收國元年至天慶三年(1115~1234),清光緒十四年(1888)重修,近年也有部分維修。

第五站:嶺石山

嶺石山行政村,位於延長縣城東南37公里處,距雷赤鎮13公里,轄嶺石山、申家、喜家山、撇羅咀、尚村、桃村、神頭、柴村坪八個自然村,全村人口246戶812人,近年來,嶺石山建成為延長縣美麗鄉村·幸福家園之一。

第六站:神疙瘩景區

神疙瘩景區,沿渭清公路進入神童(神疙瘩至童灣)生態觀光旅遊線,欣賞沿途及神疙瘩景區的紫丁花海。

第七站:狗頭山

狗頭山原名石閣山,又稱高山。位於延長縣南河溝鄉境內,距縣城62公里,南北走向,長3公里,寬2公里,面積6平方公里,海拔1220.6米,有“站在狗頭山,伸手摩著天”的說法。狗頭山是最具陝北特色地理風貌的一座石山,遠眺形似狗頭,雄偉高大,以陡峭、奇險著稱,有第二華山的美譽,是延長人民心中的聖山。山的北邊平緩,柏樹成林,四季蒼翠;南邊懸崖絕壁,深淵萬丈;東西地勢陡峭,昔有城牆圍之。山頂有天井一口,數丈深,常年有水,為狗頭山唯一水源,另有一古寨,建築被毀,僅存一塔。站立山頂,四望群山環抱,狼神對峙,石雞靜臥,巍巍呂梁其貌可觀,黃河大川隱隱可見,怪石林立,白雲縈繞,如仙境一般。

狗頭山的得名,不僅因為山的形狀活象一個大狗頭,更主要的是有著一段神奇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石閣山天天在升高,年年在變樣,人們感到奇怪,就稱它為活山。到了秦末漢初之時,一南國人途經石閣山,由於天熱疲憊就到石崖下歇息,順手脫下草帽,放在頭頂的石頭上,就酣然入睡了。覺醒之後,他去拿帽子,卻夠不著了。驚呆之餘,他想山能升高,必定有寶。於是下山請來石匠取寶。可是,白天鑿,夜晚平,一點沒有進展。因此,他便要求石匠晝夜不停地開鑿,終於在三丈深的地下發現了一顆狗頭,金光閃閃,便取走了。從此,這座每天上長的石山不再長高,名恨千古。山頂上只留下一眼石井。當時南國人貪心不足,仍在尋寶,結果在山腰處,發現了蜜蠟洞,他認為此山是風水寶地,便把從別處取來的聚寶盆埋在了山腰下的溝裡,並在旁邊栽了棵柏樹作為記號。幾年後,他再來取寶時,但見柏樹鬱鬱蔥蔥,根本找不到埋盆的地方了,後人便把這條溝叫作柏樹渠。這一傳說,更增加了石閣山的神秘。從此以後,石閣山更名狗頭山,流傳到今。

第八站:涼水岸

涼水岸,位於延河和黃河的交匯處,與山西大寧縣平度關渡口隔河相望,上距乾坤灣45公里,下距壺口瀑布37公里,為津隘要口。《辭海》曰:“延河,源自拜于山東南側靖邊縣高茆山,流經安塞,延安,後東到延長縣境內涼水岸入黃河”,延河由細變粗,由窄變寬,最後注入黃河。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是邊區政府和第二戰區的一個重要通道,在當時的戰事裡,這個偏遠寂靜的小村莊曾一度成了河防保衛戰的堅強堡壘,在八年抗戰以至其後的解放戰爭裡,成了陝甘寧邊區的東大門。

第九站:馬頭關

馬頭關黃河大峽谷,地處秦晉黃河大峽谷的中部,河岸寬800米,水面寬600米,谷深100米,流長44.7公里,流域面積2295平方公里,北從羅子山鎮馮家窪接延川入境,南至雷赤鎮周家窪出境到壺口,流經二鎮25村。彙集延河、安省、雷多河三條河流,途經馮家窪、畢家山、馬頭關、禹王坪四個古渡口,是黃河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有黃河產,延河的傳說。由於黃土丘陵溝壑泥沙俱下,真正的“黃”河就是在這裡成就的。縱觀兩岸,高山聳立,景象萬千,懸崖峭壁,鬼斧神工,煙迷玉黛,如詩如畫。天然岩洞,文物古跡。古老傳說,更增加了大峽谷的神秘感。谷底,曲曲黃河水流湍急,氣勢磅礴,觀之心曠神怡,豪氣頓生。河上,黃河大橋橫跨峽谷,如巨龍騰飛,把延長、大寧連在一起。北依陝北,南轄晉西,成為溝通西北、華夏的重要通道,是難得的旅遊勝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