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張口說兩會丨裝上“創新驅動器”,你我皆是“新新人類”

“張口說兩會”錄製現場

張口說兩會, 我們今天聊一聊創新。 剛才我和我的同行商量了一個題目, 叫做“裝上‘創新驅動器’, 你我皆是‘新新人類’”。

我們想, 這樣的一個“創新驅動器”, 引擎是政策, 動力靠科技, 耐力靠教育, 活力靠文化。 應該說, 政策、科技、教育、文化, 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我們的“創新驅動器”。 如果我們裝上這樣的一個“創新驅動器”, 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新新人類”, 也就是會適應我們新經濟、新科技、新消費、新產業。

就像很多科幻大片所描述的一樣, 我們迎來美好的“新新人類”的生活, 應該是指日可待。

我們人類, 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60多億人都是智人的後代。 早在70多萬年以前, 當時的智人統一了全世界。 人類不斷地進化, 每一次大的變革,

都是科技引發生產力的變革, 從而再帶動生產關係的變化, 引起社會制度的變遷 。 一部浩瀚的人類文明史, 就是一部創新的歷史。

3月5日, 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總共出現了121次“新”字, 為什麼呢?這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密切相關。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大新發展理念中, 創新居於首位, 足以可見黨中央國務院對創新的重視程度之高。 這兩年, 我們經濟發展的總基調是穩中求進, 很多人就關心這個“進”從哪裡來。 我想這個“進”就應該從我們的頭腦中來, 從我們的智慧中來, 從我們的創新中來。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我特別關注兩個資料, 一個是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了51.6%,

另一個數字就是科技進步貢獻率上升到56.2%。 這兩個數位非常了不起, 前一個數位說明了我們的結構調整, 取得了質的飛躍。 後一個數字說明, 我們創新對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明顯。

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劇照

最近有一部央視播的《大秦帝國之崛起》的電視劇,

受到觀眾的普遍歡迎。 大家談到這個電視劇的時候, 也有很多網友議論其中的服裝道具, 覺得春秋戰國時期他們的這一些服裝過於絢爛多彩, 好像是不是有點假。

我在這裡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 一點都不假。 因為在我們湖北省荊州市博物館有一個“鎮館之寶”, 是一床非常大的絲綢的被子。 我當時看到這這一床被子之後, 非常震驚, 不僅僅是因為在那麼久遠的年代, 他們就能夠製造出這麼絢麗的絲綢, 而且歷經上千年質地不腐爛, 品質非常的好。 我感興趣的是, 那一床被子中間有一道弧線。 嗨!剛好是躺在床上人的腦袋伸出來的那一個空間, 蓋這一床被子, 我們就不容易感冒啊。 在那麼久遠的年代,我們楚人的祖先就設計了這麼精美、構思精巧的一床被子,我覺得這就是創新的力量。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絹底繡花綿衾

我們湖北創新的歷史綿延不絕,創新的例子也不勝枚舉。比如說,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他就是楚辭的創立者,楚辭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從集體合唱進入到個人獨唱的時代。北宋時期的畢昇是我們湖北黃岡人,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還有我們的大醫藥學家,明代的李時珍,歷時28年最終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現在我們中央提倡振興中藥,那《本草綱目》應該說是學中醫吃中藥者必不可少的讀物。達爾文都稱,《本草綱目》是中國的百科全書。屈原、畢昇、李時珍這些閃亮的名字,構成了湖北深厚的創新文化資源,傳承著“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文化的優秀精神。

今天在創新成為熱潮的背景下,再來重新看我們的湖北,發現有很多先天的優勢。比如說湖北在校大學生的比例居全國第一位。大家都知道,中國光穀,在武漢有一句話講,在光谷未來城的員工食堂吃個飯,身邊坐著的可能就是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在這裡茶餘飯後談論的,也許是一項會改變世界的研究。目前,中國光穀聚集著3000多個海內外人才團隊、近300名國家千人計畫的專家、100多名武漢城市合夥人。這麼多人才彙聚在一起,武漢的光電子產業遙遙領先於其他地方。

中國光穀新地標——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大樓,猶如一朵盛開的馬蹄蓮。屋頂鋪設有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建築對環保節能新技術的應用讓人歎為觀止。

2016年,湖北獲批國家創新型省份試點。我這裡有一個來自於科技部的資料,包括湖北在內的7個創新型省份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到全國的58.8%。我想,在“創新中國”的宏觀政策下,像湖北這樣智力資源富集的地區應該有更大的擔當和作為,發揮好引領和領頭雁的作用。

最近,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同志又提出,今後5年內要吸引100萬大學生在武漢落戶。我想,未來靠的是青年,靠的是知識,有這麼好的一個創業平臺,武漢的創新的成果一定會層出不窮。

新華社駐日本的記者華義使用的輻射劑量儀

發明華義當時手持的測核輻射量的這樣的一個儀器的發明者,這個發明者就在我們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的教授、博導謝國慶老師所帶的團隊,經過多年的攻關,研製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輻射計量儀,華義就是帶著我們中國自主研製的測量儀到日本去測它的核輻射量。

說到創新,我們就會想到毛主席著名的一句話,叫做“敵人有的,我們要有,敵人沒有的,我們也要有”。現在在太空,在高科技領域,我們現在已經擁有很多敵人沒有的東西啦。今後我想隨著政策的引導、科學與教育的興起、創新文化的蓬勃發展,我們的“創新驅動器”會逐步地背到我們民族的脊樑上,背到我們每個人的肩上,然後我們昂首挺胸地邁向未來。

張口說兩會,今天我們就聊到這,再見。

圖為:本文作者張先國 漫畫肖像

在那麼久遠的年代,我們楚人的祖先就設計了這麼精美、構思精巧的一床被子,我覺得這就是創新的力量。

湖北荊州市博物館 絹底繡花綿衾

我們湖北創新的歷史綿延不絕,創新的例子也不勝枚舉。比如說,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他就是楚辭的創立者,楚辭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從集體合唱進入到個人獨唱的時代。北宋時期的畢昇是我們湖北黃岡人,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還有我們的大醫藥學家,明代的李時珍,歷時28年最終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現在我們中央提倡振興中藥,那《本草綱目》應該說是學中醫吃中藥者必不可少的讀物。達爾文都稱,《本草綱目》是中國的百科全書。屈原、畢昇、李時珍這些閃亮的名字,構成了湖北深厚的創新文化資源,傳承著“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文化的優秀精神。

今天在創新成為熱潮的背景下,再來重新看我們的湖北,發現有很多先天的優勢。比如說湖北在校大學生的比例居全國第一位。大家都知道,中國光穀,在武漢有一句話講,在光谷未來城的員工食堂吃個飯,身邊坐著的可能就是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在這裡茶餘飯後談論的,也許是一項會改變世界的研究。目前,中國光穀聚集著3000多個海內外人才團隊、近300名國家千人計畫的專家、100多名武漢城市合夥人。這麼多人才彙聚在一起,武漢的光電子產業遙遙領先於其他地方。

中國光穀新地標——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大樓,猶如一朵盛開的馬蹄蓮。屋頂鋪設有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建築對環保節能新技術的應用讓人歎為觀止。

2016年,湖北獲批國家創新型省份試點。我這裡有一個來自於科技部的資料,包括湖北在內的7個創新型省份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到全國的58.8%。我想,在“創新中國”的宏觀政策下,像湖北這樣智力資源富集的地區應該有更大的擔當和作為,發揮好引領和領頭雁的作用。

最近,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同志又提出,今後5年內要吸引100萬大學生在武漢落戶。我想,未來靠的是青年,靠的是知識,有這麼好的一個創業平臺,武漢的創新的成果一定會層出不窮。

新華社駐日本的記者華義使用的輻射劑量儀

發明華義當時手持的測核輻射量的這樣的一個儀器的發明者,這個發明者就在我們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的教授、博導謝國慶老師所帶的團隊,經過多年的攻關,研製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輻射計量儀,華義就是帶著我們中國自主研製的測量儀到日本去測它的核輻射量。

說到創新,我們就會想到毛主席著名的一句話,叫做“敵人有的,我們要有,敵人沒有的,我們也要有”。現在在太空,在高科技領域,我們現在已經擁有很多敵人沒有的東西啦。今後我想隨著政策的引導、科學與教育的興起、創新文化的蓬勃發展,我們的“創新驅動器”會逐步地背到我們民族的脊樑上,背到我們每個人的肩上,然後我們昂首挺胸地邁向未來。

張口說兩會,今天我們就聊到這,再見。

圖為:本文作者張先國 漫畫肖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