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李兆清:陪伴是對孤寂老人心的最好呵護

健康長壽、日常陪伴, 是越來越多老人的生活剛需。 當攻克疾病、打敗孤獨的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 那些虛情假意的偽親情行銷, 往往就容易贏得老人的好感。 不管是輕信“花小錢、治大病”, 還是隨大流不聽勸, 對保健品行銷趨之若鶩, 背後隱藏著的都是一顆顆孤寂的老人心。 人們常說, 多一個盡責的兒女, 就少一個被騙的老人。 這裡的盡責, 其實不只是告訴老人哪些話不能信、哪些事不能做, 還指向如何消除其內心的孤獨感, 促進其知識素養的有效提升。 (3月17日《人民日報》)

保健品亂象, 媒體不是第一次提及。

就在前不久, 一位60歲的青島老人被騙了6萬余元買保健品, 保健品公司說讓他到多個地方旅遊卻沒有安排, 老人想不通、最終身亡於海灘。 保健品瞅准的是老年人延年益壽的需求。 沒有金剛鑽, 別攬瓷器活兒。 如果保健品質量全部上乘那還好說, 但一些保健品是濫竽充數。 保健品商家瞅准了老年人缺乏親情關懷的現狀, 用甜言蜜語忽悠老人。 等到老年人如夢初醒時, 錢已經被騙走了。

老年人為什麼會被騙?其一, 老年人延年益壽的願望很迫切。 儘管這些年我國人均壽命上漲了, 但人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多活幾年, 多享受這個美好的世界。 其二, 老年人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年輕人那麼多。 他們懂得的東西少, 上當受騙的概率就高。

其三, 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缺乏親情陪伴。 兒女們出外打工, 跟老人在一起的時間沒有那麼多。 其四, 保健品商家的忽悠功底高。 上當受騙的老人並非全是文化層次低的, 但也上當受騙了, 主要還是保健品商家的促銷手段吸引人。 有的開出空頭支票, 有的則是在感情上忽悠得老人團團轉。

兒女們大都會為了生計外出打工, 有的甚至是到很遠的地方去。 兒女們在他鄉打拼很辛苦, 但不該就此忘掉家裡的老人, 應該隨時跟家裡的老人保持聯繫, 瞭解老人的現狀。 其實, 這些年, 城市發展日漸飽和。 不少農村地區開始了工業化進程, 也有一些工廠。 雖說在家門口就業工資可能低了點兒, 但賺錢的同時能夠照顧家人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要知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 老年人年歲漸長, 兒女跟老人在一起的時間正在數倒計時。 老人在的時候兒女不知道珍惜, 等到老人走了兒女哭得再厲害算不上真正的孝順。

老年人的心比較孤寂, 兒女應該多陪伴一些老人。 老人進入人生暮年, 大多數老人心態平和, 但依然有少數老人情緒上有一些波動, 他們會感到孤獨、空虛、寂寞、無聊。 孤寂的老人心需要很好的呵護, 兒女作為老人的親人, 無疑是陪伴老人的最佳選項。 前幾年, “常回家看看”立法, 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兒女常回家看看。 只是, 這樣的力度還不夠。 今年“兩會”上, 全國政協委員李海濱建議國家為獨生子女的公民設立帶薪年假,

讓獨生子女的孩子們能有時間照顧日漸衰老和多病的父母。 相關方面都在想方設法讓兒女們有更多的時間探望父母。 其實, 少數兒女不探望父母並非完全因為沒有時間, 而是沒有把探望父母這件事兒放在心上。 多想想父母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付出, 兒女多一些感恩之心, 現在交通條件又那麼發達, 抽出時間探望父母並非什麼難事兒。

願天下兒女們都能多陪陪父母, 教會父母一些基本的常識, 讓父母遠離保健品亂象的泥淖, 使天下老人都能感受到兒女的孝心!

稿源:荊楚網

作者:李兆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