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引發與會者熱烈反響

法治, 奠定國家善治的基石;青年, 鑄就中華民族的未來。

五四青年節前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前往中國政法大學考察, 並同中國政法大學師生和首都法學專家、法治工作者代表、高校負責同志座談。

談青年修為成長, 語重心長;話法治人才培養, 殷殷期待……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 在座談會與會者中引發熱烈反響。 大家表示, 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殷切重托轉化成前進路上的強大動力, 扎實提高自身學識水準與道德修養, 努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貢獻智慧力量。

堅定信念 立德樹人

"我是第三個發言的, 座談會很輕鬆, 不時有掌聲。 "回想起兩天前與習近平總書記座談交流的場景,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本科四年級學生潘輝歷歷在目,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對青年法律人才的幾點要求, 這些要求很有針對性。 "

目標愈高, 志向就愈可貴。 習近平總書記叮囑青年學子, 當今中國最鮮明的時代主題, 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當代青年要樹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 勇於擔當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

"樹立高遠的理想信念, 就是要將自身的發展與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和人民的幸福結合起來。 "即將本科畢業的潘輝計畫繼續攻讀法學專業的研究生,

對於畢業後的工作方向也有自己的打算, "我覺得不一定非留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 一些中小城市對優秀法律人才的需求更迫切, 我希望能到那裡去發揮才幹。 "

立德樹人, 高校責任重大。 北京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曹國永表示, 將結合高校實際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鍛造意志品質, 立志幹大事, 而不是當大官、求大名、圖大利, 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樑之材。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中心環節, 使青年人才樹立堅定的法治意識和法律信仰, 是立德樹人的題中應有之義。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說, 在法律精神的培養方面,

我們將承擔起為廣大知識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任, 把法治意識和法律精神貫徹到高校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之中, 努力培養全面依法治國所需要的具有豐富法學知識和良好法學修養的各類人才。

勤學向善 寵辱不驚

"廣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塊玉, 要時常用真善美來雕琢自己, 不斷培養高潔的操行和純樸的情感, 努力使自己成為高尚的人。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真善美""成為高尚的人"的要求, 深深銘刻在與會青年心中。

在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本科三年級學生楊奕看來, "真善美"三個字, 字字擲地有聲。 "今後, 我們要從一點一滴做起, 知真理、說真話、做真事, 做善人、樹善心、行善行, 氣質美、心靈美、信念美,

不辜負總書記的殷切期望。 "

要惜時如金、孜孜不倦;要克服浮躁之氣, 靜下來多讀經典;要正確對待一時的成敗得失, 處優而不養尊, 受挫而不短志……諄諄教誨, 句句箴言, 習近平總書記的叮囑為與會青年指明了修身治學的路徑。

"現在的青年人多少都會有些‘玻璃心’, 包括我自己也是。 聽完總書記的講話, 我開始反思自己。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本科四年級學生魏若竹說, "以前打比賽沒拿到一等獎, 低迷了很長一段時間。 現在看來, 這些事情對我們來說不是壞事, 反而是增加人生閱歷、幫助我們養成寵辱不驚心態的良好契機。 "

"作為青年人, 我將用更加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成長中經歷的事情, 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

都要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然後用更飽滿的熱情去迎接未來的生活。 "魏若竹說。

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韓震表示, 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前身是抗日軍政大學的一部分, 身上有不可磨滅的紅色基因。 北外學子更應該孜孜不倦地學習, 勇於實踐創新, 用真善美來雕琢自己, 提升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素質。

明法厚德 維護正義

"總書記提出法學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 這就要求我們培養出的法治人才不僅要掌握高水準的法學專業知識, 而且要有高尚的品德。 "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法學院教授王利明說。

他表示, 在未來培養法治人才的過程中, 中國人民大學不僅要注重專業技能, 也要強化道德教育, 提升法治人才的人文素養。

在年逾八旬的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著名法學家張晉藩看來,學校應重點引導法治人才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人生觀。學習法學,首先是要學習馬克思主義法學,要以中國為主,把知識轉化為建設法治中國的力量。

高校是法治人才培養的第一陣地。據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石亞軍介紹,目前學校已確定採取一系列措施,如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構建嶄新的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模式,優化知識教育與實踐教育模式等,集全校之力,努力將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到實處。

在高校師生深入研討法治人才培養和法治理論體系建設的同時,法治工作者也在思考如何在司法實踐中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建立起高素質的法治工作者隊伍。

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奧運村法庭庭長劉黎看來,法官是依法治國方略的具體實踐者,要通過每一個個案的公正審判,向老百姓傳遞公平正義的信念。她表示,將與同事從辦理的每一起案件做起,從與當事人的每一次接觸做起,在司法實踐中,踐行司法為民,維護公平正義,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和法治中國的建設者。

在年逾八旬的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著名法學家張晉藩看來,學校應重點引導法治人才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人生觀。學習法學,首先是要學習馬克思主義法學,要以中國為主,把知識轉化為建設法治中國的力量。

高校是法治人才培養的第一陣地。據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石亞軍介紹,目前學校已確定採取一系列措施,如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構建嶄新的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模式,優化知識教育與實踐教育模式等,集全校之力,努力將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到實處。

在高校師生深入研討法治人才培養和法治理論體系建設的同時,法治工作者也在思考如何在司法實踐中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建立起高素質的法治工作者隊伍。

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奧運村法庭庭長劉黎看來,法官是依法治國方略的具體實踐者,要通過每一個個案的公正審判,向老百姓傳遞公平正義的信念。她表示,將與同事從辦理的每一起案件做起,從與當事人的每一次接觸做起,在司法實踐中,踐行司法為民,維護公平正義,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和法治中國的建設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