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讓我們共同溫暖“堅強的老人”

老人就醫, 子女應該體貼主動

浙江師範大學社會學教授許放明認為, 老人生病後, 子女如果有條件有能力, 應該儘量陪伴,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市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張載福說, 老人生病了, 如果病期比較長, 子女放棄工作全天候陪伴在身邊, 可能真的不現實, 但完全放任不管也不對, 這時候就需要做到工作與家庭兼顧, 合理分配時間, 讓老人感覺得到子女的關愛與孝心。 另外, 如果子女要照顧生病的父母, 可以主動告知所在單位, 請單位予以關照。 單位也可以實施人性化管理, 對於那些家有90歲以上老人的員工, 在考核上應該放寬一些。

讀者董力說, 老人生病了, 如果子女不在老人身邊, 也可以委託一些親戚朋友關照。

老人身體不好又無人照料, 可考慮去醫養結合的護理院

市中醫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陳慧蘭說, 在工作中, 經常會碰到老人單獨就醫、住院的現象,

其中很多老人也很無奈, 他們的兒子或女兒遠在國外, 回來一趟非常不容易。 對於這部分老人來說, 去養老院或醫養結合的護理院可能比較合適, 有專門的人來照料關心他們。 老人的養老、就醫問題, 還是要走專業化和社會化的道路。

張載福也認為, 雖然子女有責任盡孝, 但從社會大環境來說, 養老僅靠子女並不夠, 還需要全社會來關愛老人。 政府、居委會、街道都應該做些實實在在的事, 推廣居家養老、機構養老, 發展醫養結合的模式。 醫養結合的護理模式, 既能為老人提供日常照料, 也能提供醫療護理、臨終關懷。 老人們生病後, 很多常見病、多發病可在護理院裡解決, 老人和家屬都會輕鬆很多。

家門口的醫院和醫生, 能為老人帶來便利

眾所周知, 老年人的身體疾病以慢性病為多, 有些疾病不用去大醫院診治, 可在家附近的社區醫院解決。

許放明建議, 政府可以加強社區醫療體系的建設, 提升社區醫療服務水準。 這樣, 老年人如果患了小毛病, 不出社區就能解決。 社區醫院也可以和大醫院掛鉤, 大醫院的醫生到社區醫院開展巡視醫療, 這種模式在上海等大城市已經出現。

市人民醫院常務副院長蔣國禎也認為, 國家應該大力發展分級診療模式, 大病去大醫院看, 小病去社區醫院看, 有些大病在大醫院看得差不多了, 可以再轉到社區醫院看。 這樣, 老人就醫會方便很多。 此外, 他建議政府還應該推廣家庭醫生簽約制度,

這對獨居老人來說非常便捷, 一些基礎性的毛病, 或許不出家門就能解決。

市衛計委區域規劃辦負責人莊建昌告訴記者, 我市已開展責任醫生簽約服務, 65歲以上老人作為重點簽約對象, 參加醫保人員每年體檢一次, 行動方便的老人可到就近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 對於常見病、多發病, 責任醫生基本能直接解決, 不能解決的, 可以幫助老人轉診到上級醫院。 行動不便的老人, 責任醫生也可以提供上門服務。

推出“長期照護保險”, 呼聲漸高

浙江師範大學法政學院社工系主任、教授周紹斌認為, 解決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的養老就醫問題, 政府應該推出長期照護保險。

現在, 不少國家推出了長期照護保險,

即年輕時投保, 在年老了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後, 由政府機構或社保部門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做出評估, 再根據評估情況採取相應對策, 可以給參保老人提供費用, 讓他們去市場上採購服務, 也可以安排專業人士上門照料老人。 這兩年, 推出長期照護保險的呼聲很高, 我們國家已經有了試點, 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 老人需要照護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記者注意到, 在這幾年的兩會上, 都有不少代表提議, 政府應該推出長期照護保險, 應對老齡化社會。

方便老人就醫, 醫院也有文章可做

金華廣福醫院黨委副書記馮麗萍認為, 老人生病後單獨就醫, 是一個社會性問題。 應對這個問題, 需要社會總動員, 作為醫院, 也有文章可做。

現在,廣福醫院準備推廣健康管理項目,想走進一些老人相對密集的社區,為那裡的老人建立健康檔案。身體素質比較好的歸為一類,有各類疾病的,按照病種的不同歸類,然後交給對應專業的醫務人員來管理,定期上門為他們打針、測血糖、量血壓、換管子等。有必要的話,通知他們來醫院複診。而且,還可以對老人進行健康知識的普及教育,讓他們前期做好預防,減少患病幾率。

另外,廣福醫院還想推廣智慧醫療。現在,電視機上盒比較普及,每個機上盒的編碼不一樣,醫院可以與相關機構開展合作,通過後臺傳輸的方式,讓老人在電視上預約掛號、檢查、接受術前宣教、聆聽健康講座等,這樣老人們也會受益。

除了這些,提升老人就醫滿意度,也是醫院追求的方向。現在廣福醫院非常注重品質管理,設有45項指標,通過協力廠商的測評,考核每個崗位每個環節,讓患者在就醫時舒服、放心,這樣的舉措,也會惠及老年人。

在醫院配置義工,費用不多又能解決問題

隨著老齡化加深、國際上智慧化醫療設備的引進,有些老年人在單獨就醫時可能需要別人的説明,這樣,志願者的出現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市人民醫院常務副院長蔣國禎去過國外一些醫療機構,發現那裡的志願者非常普遍,甚至有了相當的規模和管理體制。相比之下,國內醫療機構的志願者體系剛起步,仍在探索中。在市人民醫院,也經常有醫院工作人員或高校學生、社會熱心人士來當志願者,他們服務半天,醫院為他們提供一張餐券。

廣福醫院“愛與陪伴”公益組織負責人厲春桔說,老人輸液、住院時,可以由政府或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在醫院配置志願者,這是花錢少、但能真正惠及需要人群的服務。

編輯:大排妹 商務合作號:paipai666999

也有文章可做。

現在,廣福醫院準備推廣健康管理項目,想走進一些老人相對密集的社區,為那裡的老人建立健康檔案。身體素質比較好的歸為一類,有各類疾病的,按照病種的不同歸類,然後交給對應專業的醫務人員來管理,定期上門為他們打針、測血糖、量血壓、換管子等。有必要的話,通知他們來醫院複診。而且,還可以對老人進行健康知識的普及教育,讓他們前期做好預防,減少患病幾率。

另外,廣福醫院還想推廣智慧醫療。現在,電視機上盒比較普及,每個機上盒的編碼不一樣,醫院可以與相關機構開展合作,通過後臺傳輸的方式,讓老人在電視上預約掛號、檢查、接受術前宣教、聆聽健康講座等,這樣老人們也會受益。

除了這些,提升老人就醫滿意度,也是醫院追求的方向。現在廣福醫院非常注重品質管理,設有45項指標,通過協力廠商的測評,考核每個崗位每個環節,讓患者在就醫時舒服、放心,這樣的舉措,也會惠及老年人。

在醫院配置義工,費用不多又能解決問題

隨著老齡化加深、國際上智慧化醫療設備的引進,有些老年人在單獨就醫時可能需要別人的説明,這樣,志願者的出現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市人民醫院常務副院長蔣國禎去過國外一些醫療機構,發現那裡的志願者非常普遍,甚至有了相當的規模和管理體制。相比之下,國內醫療機構的志願者體系剛起步,仍在探索中。在市人民醫院,也經常有醫院工作人員或高校學生、社會熱心人士來當志願者,他們服務半天,醫院為他們提供一張餐券。

廣福醫院“愛與陪伴”公益組織負責人厲春桔說,老人輸液、住院時,可以由政府或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在醫院配置志願者,這是花錢少、但能真正惠及需要人群的服務。

編輯:大排妹 商務合作號:paipai666999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