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一首詩帶火一條街,現已成為5A級景點,毛主席親筆書寫

在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南岸有一條著名的古巷, 名叫烏衣巷, 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最古老的一條巷子, 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最初, 烏衣巷是吳國駐守石頭城營房所在地, 由於軍士都身穿烏衣, 故名烏衣營。 三國歸晉後, 大臣王導居住於此, 後來就成了王、謝兩大家族的聚居區。

王、謝兩大家族為了顯示身份的尊貴, 喜穿烏衣, 故又得名烏衣巷。 這段時期是烏衣巷最為輝煌的時候, 門庭若市、冠蓋雲集, 從中走出了王羲之、王獻之兩大書法家, 以及大政治家謝安和山水田園詩鼻祖謝靈運。

東晉滅亡後, 烏衣巷也風光不再, 歷經南北朝大亂局, 到了唐朝時, 烏衣巷已淪為一片廢墟, 眼看就要消失在歷史的車輪下。

幸運的是, 烏衣巷等來了一位大詩人, 他就是劉禹錫。 西元862年, 劉禹錫自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陽, 途經南京, 有感於六朝古都的沒落, 寫下了著名的《金陵五題》,

第二首即是關於烏衣巷的: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隨著這首詩的流傳越來越廣, 烏衣巷又重新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引發了一波又一波文化熱潮, 但烏衣巷的命運就像南京這座古城,

飽經磨難, 一直沒有得到完全的恢復。

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烏衣巷又重新迎來了生機。 1984年, 南京市開始清洗秦淮河水, 建設秦淮河旅遊風光帶。 1997年, 烏衣巷終於和王謝古居一起得到重建, 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毛澤東晚年時經常閱讀中國古典詩詞,

對劉禹錫的這首《烏衣巷》也是情有獨鍾, 並曾親自手書。 烏衣巷重建後, 毛澤東的手跡就被鐫刻于巷口, 成為一道永久的記憶。

如今, 烏衣巷已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秦淮河風光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天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 展示著這座城市的輝煌歷史和人文薈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