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武漢是湖北的省會,成都是西部的省會?

摘要:這個看法您同意嗎?

西部城事注:蓉漢論系列的前兩篇, 主要是從資料方面比較了兩城的各自相對優勢和差異。 今天這篇收尾,

西部君談談幾點更為個人的看法。 以後西部城事仍將保持對兩城的關注, 也希望大家隨時提意見。

撰文|西部君(本文轉自“西部城事”, 不代表“杠杆遊戲”立場, 已獲授權, 歡迎關注)

1.兩城首位度高居全國前二, 這一點都受到詬病和指責。 不過, 到底哪個城市的吸附效應更強, 要放在大的區域比較中才更能說明問題。

武漢500公里半徑區域盤踞著長沙、鄭州、合肥、南京等多個GDP十強省會城市。 1000公里左右範圍, 可直通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發達城市圈;成都, 除了直轄市重慶, 500公里半徑範圍內幾乎是“寸草不生”, 1000公里內輻射區域裡, 較強的省會城市, 也僅有西安。

如果說武漢是湖北省內的霸主, 那麼除了重慶, 成都是在整個西部都享有絕對的相對優勢。

打個或許不太恰當的比喻, 西部就像是一個漏斗式盆地, 政策、資源都向成都平原集中, 有這種強力型外部輸入的支持, 成都想不“稱霸”都難。 所以說, 武漢、成都, 雖都是省會城市, 但武漢終究只是湖北的省會, 成都卻有西部省會的意味。

2.武漢地理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但也可以說是成也區位, 敗也區位。 好處是, 佔據中國地理版圖的中心地帶, 坐擁大江大河衝擊形成的平原, 離發達城市圈近, 交通便利。 一般大城發展所需要的區位條件, 武漢都不缺。 有如此優渥先天條件的加持, 發展不起來才奇怪;但也正因為地處中心, 不僅同級別的競爭對手多, 也處於一線城市的輻射之下, 單論外部發展環境倒是不錯,

可要想在高手如雲的區域中突起、冒尖, 若無權力的特別照顧, 並非易事。

3.前文說到, 成都是西部的省會, (重慶作為直轄市, 其實更像是一個省), 這一點與政策、資源和權力的過度傾斜有很大關係。 從近現代的發展軌跡看, 當前應是成都在權力與經濟地位上最好的時刻, (三線時期, 成都也很是風光)。 相對而言, 武漢在近現代史上, 既擁有過炫耀一時高光時刻, 也歷經跌落的曲折, 復興大武漢口號的提出, 就很能說明問題。 目前武漢仍處於地位爬坡期, 這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獲批等政策優待, 以及這一兩年的主政者配備來源, 都能夠看出端倪。 而成都的相對地位, 卻似乎很難再有躍升。 (只是相對意義上, 並不代表成都的發展不會更好)。

4.中部崛起的十三五規劃, 明確提出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這是武漢發展的重要政策機遇。 但同在中部, 與武漢相隔僅500公里的鄭州, 也獲此殊榮。 這與成渝也同為國家中心城市, 在中西部的地理版圖上形成了呼應。 儘管四大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都各有側重, 但很明顯, 未來武漢與鄭州、成都與重慶, 會常被用來作捆綁比較。

5.宜居方面, 成都目前佔優勢, 不只是“慢節奏”特色, 也體現在房價上。 這一相對優勢, 對於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不少幫助。 武漢在城市宜居度、城建規劃、軟環境打造上, 還需多多努力。 同時, 控制好房價的上漲節奏很重要。

6.蓉漢屬於一對體量、規模相當, 發展階段相同, 具有高度同質性, 又風格差異明顯的城市。

在可預期的未來, 兩城的瑜亮情結仍將存在, 彼此要真正比出絕對的高低很難, 其實也無必要。

歷史閱讀:

1.成都比武漢到底強在哪|蓉漢論

2.武漢比成都到底強在哪|蓉漢論

祝各位泡友、杆友週末愉快!

歡迎各位杆友關注“杠杆遊戲”的備用號“泡沫帝國”

“杠杆遊戲”已入駐以下平臺

分享, 也是另一種讚賞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