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兩岸信眾齊聚廈門海滄共祭保生大帝

5月7日, 來自廣東的國家非物質遺產英歌舞為保生大帝巡安助陣。 張斌 攝

5月7日, 朴裡武獅隊在保生大帝繞境巡安文化節上表演。 張斌 攝

5月7日, 來自海峽兩岸的近50多個表演方陣、上萬名信眾齊聚廈門海滄滄江三都瑞青宮, 參加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繞境巡安文化節。 張斌 攝

5月7日, 極具閩南特色火鼎公婆亮相保生大帝繞境巡安文化節。 張斌 攝

5月7日, 泉州蟳浦鼓隊在保生大帝繞境巡安文化節上表演。

張斌 攝

5月7日, 廈門海滄蜈蚣閣民俗亮相保生大帝繞境巡安文化節。 據瞭解, 蜈蚣閣和閩台兩地保生大帝文化密切相關, 小孩子扮作金童玉女坐在“閣棚”內, 由人力肩扛, 緩緩前進, 猶如一條大蜈蚣蜿蜒爬行。 相傳, 當年保生大帝吳真人一生行醫救濟百姓, 大多以蜈蚣為藥引,後人為紀念他,形成了蜈蚣閣這種祭拜民俗。 張斌 攝

5月7日,來自海峽兩岸的近50多個表演方陣、上萬名信眾齊聚廈門海滄滄江三都瑞青宮,參加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繞境巡安文化節。始建於南宋乾道年間的滄江三都瑞青宮供奉著廈門唯一一尊棕色臉保生大帝。在清朝年間,不少當地民眾漂洋過海到臺灣,隨之請去了瑞青宮保生大帝的香火,令瑞青宮成為不少臺灣保生大帝宮廟的祖廟。

大多以蜈蚣為藥引,後人為紀念他,形成了蜈蚣閣這種祭拜民俗。 張斌 攝

5月7日,來自海峽兩岸的近50多個表演方陣、上萬名信眾齊聚廈門海滄滄江三都瑞青宮,參加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繞境巡安文化節。始建於南宋乾道年間的滄江三都瑞青宮供奉著廈門唯一一尊棕色臉保生大帝。在清朝年間,不少當地民眾漂洋過海到臺灣,隨之請去了瑞青宮保生大帝的香火,令瑞青宮成為不少臺灣保生大帝宮廟的祖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