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通訊:漢語架起溝通之橋

新華社澳大利亞阿德萊德5月6日電 通訊:漢語架起溝通之橋

新華社記者徐海靜 趙博

“夢想點亮未來!因為我大學學的專業是經濟, 我的夢想就是幫助世界上不那麼發達的地方發展經濟。 ”凱薩琳·佩里一開口, 標準的漢語普通話震驚全場。

這個中文名字叫白麗的女孩, 在才藝表演環節更是令人驚歎。 她一襲淡雅的藕荷色旗袍, 懷抱琵琶, 將《琵琶語》一曲彈奏得悠揚婉轉, 動人心弦, 完全看不出她竟是個學琴8個月的新手。

白麗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6日, 她在阿德萊德大學舉辦的第十六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澳洲中國使館賽區的預賽中脫穎而出,

奪得冠軍, 將代表澳大利亞前往中國參加決賽。

白麗的家鄉在墨爾本。 說起學漢語, 白麗爽快地說, 從小到大, 她身邊就不乏講漢語的華裔同學, 而“我一直就想搞清楚, 他們到底在說些什麼”。

白麗對漢語的好奇在中小學階段沒能得到滿足, 因為學校沒有漢語課。 考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後, 她選擇攻讀中文和經濟學雙學位, 對漢語的好奇心終於得到了滿足。

2016年, 白麗有機會作為交換生來到了北京大學。 初到北京, 雖能夠簡單地表達自己想說的內容, 但還是常常聽不懂同學們的談話內容。 浸潤在漢語環境中5個月後, 白麗的漢語水準突飛猛進。 回到澳大利亞後, 她堅持通過社交媒體與中國朋友們保持聯繫,

因為這樣可以促使她繼續學習漢語, “不學習就不知道朋友們在說什麼了”。

今年本科4年級的白麗, 說起未來的打算又讓人吃了一驚。 她說自己想繼續深造, 希望將來研究生畢業後, 能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去工作, 為自己的經濟學知識和漢語專長找到用武之地。

“我認為infrastructure(基礎設施)建設是非常重要的, 亞投行能夠説明很多有需要的國家發展他們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這個詞對於只學習了3年中文的白麗來說還有點難, 但她對中國的關注可見一斑。

除白麗外, 參加6日“漢語橋”比賽的還有分別來自西澳州和南澳州3所大學的其他5名大學生。 其中兩人像白麗一樣, 曾在中國短暫生活過。

來自阿德萊德大學的小夥子魏丹甯從沒去過中國, 但漢語水準同樣出類拔萃。 當天, 他名次僅排在白麗之後, 獲得亞軍, 也贏得了前往中國參加決賽的機會。

魏丹甯從小學開始學習漢語。 在他就讀的阿德萊德麥吉爾小學, 漢語是必修課。 魏丹寧不但在演講中談了自己對“中國夢”的理解, 更在才藝表演環節以一曲《黃河頌》震驚四座。 魏丹寧說, 他是在上高中時, 為研究冼星海的音樂而學會了這首歌。

林米妮的書法、彭澤凱的詩朗誦、林卓諾演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看到這些金髮碧眼、高鼻深目的洋學生對漢語和中國文化有如此多的瞭解, 在座的評委和中國留學生們無不嘖嘖稱讚。

阿德萊德主管國際事務的副校長南茜·克洛瑪表示,

語言是瞭解其他文化的最重要橋樑。 在阿德萊德大學, 漢語能夠達到一定水準的畢業生都有不錯的就業去向。 未來, 學校將致力於把漢語從語言藝術類學科擴展到包括自然科學類的更多學科, 並且幫助設在阿德萊德大學的孔子學院深入到澳大利亞社區, 為澳大利亞民眾提供更多學習漢語、瞭解中國文化的機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