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和諧醫患關係建設:多部門聯動與保險托底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汪曉慧 3月8日, 在第九屆“聲音•責任”兩會醫界代表委員座談會上, 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治安管理局領導首次參加兩會醫界代表委員座談會,

與在座的衛生計生系統領導、醫生代表委員等探討醫患關係建設。 三天前的3月5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保護和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

聯動機制建設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介紹, 2016年, 全國醫療糾紛總量10.07萬件, 比2015年下降6.7%;涉醫違法案件4037件, 比2015年下降14.1%。 協力廠商人民調解成為解決醫療糾紛的主管道。 全國有7萬餘家醫療機構參加了醫療責任保險, 為處理、化解醫療糾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儘管資料顯示, 醫療糾紛與涉醫違法案件數量下降, 但每一起案件的負面影響都會數倍放大。 醫患關係已是當下社會問題中難邁的坎之一,

而暴力傷醫、殺醫更是縈繞在醫患雙方心頭的陰霾。 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已成當務之急, 讓醫患雙方良好溝通, 互相理解, 既是一個時間難題, 也是機制難題。

郭燕紅認為, 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 要加強法制建設、完善制度政策、實施專項行動, 開展督導考核等多項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副庭長馬岩介紹稱, 2016年, 全國法院共審結醫療損害賠償案件20833件, 其中調解結案6489件, 撤訴3572件。 他認為, “涉醫犯罪成因複雜, 治本之策在於綜合治理。 刑罰是一種後置措施, 是標本兼治的重要手段, 但絕非唯一手段。 ”維護正常醫療秩序, 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確實既需要人文關懷, 以人文關懷為本位, 又需要法治智慧, 以法治智慧來保障。

馬岩稱, 從法院的角度講, 強調依法嚴懲涉醫犯罪, 對涉醫犯罪“零容忍”, 就是我們向社會發出的“聲音”、傳達的信號。

最高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廳副廳長元明表態, 對重大涉醫案件, 堅持重大敏感案件快速反應機制, 組織精幹力量辦理, 加強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對有案不立、以罰代刑、重罪輕判等問題, 依法監督糾正。 將進一步加強與衛計委、公安部等有關部門配合協作, 完善資訊通報、案件移送、偵查取證等銜接機制, 形成打擊合力。 加強基層辦案人員培訓, 提高辦理此類案件的能力和水準。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長邊清江介紹, 2016年7月部署開展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以來, 截止目前共破涉醫刑事案件662起, 刑事拘留687人,

查處治安案件3047起, 治安處罰2542人;穩控揚言傷醫人員1842人, 及時制止現行違法犯罪行為911起。

下一步, 公安機關將繼續會同衛生計生等有關部門, 重點開展幾項工作:始終保持對涉醫違法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進一步加強涉醫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強化安全指導、嚴密防控措施, 構建醫療機構治安防控工作新格局;強化部門協作、抓好工作銜接, 切實形成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

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總結稱, 醫患關係是一個非常複雜和綜合的問題, 需要依靠法制、機制來維繫。 醫患關係和諧是一個偉大的系統工程, 就像蓋一座大廈, 有各種結構, 醫生和患者是柱子, 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是樓頂, 是上層建築,

用法制維持著醫患關係。

保險托底保障

多部委聯動解決醫療糾紛固然有所成效, 建立各類醫療責任險, 讓醫患雙方在醫療過程中, 更有安全感, 有利於軟化醫患雙方之間的未行醫先有隔閡的心頭刺, 增加雙方的信任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張澍分享了阜外的經驗。 他認為, 要加強醫療保障措施。 如果一個病人看一個病看窮了, 再來一個病, 日子就沒法過了, 病人就只能鋌而走險。 阜外醫院在三四年前就開始試行醫療意外險。 做手術的病人, 醫生建議自願購買600元的意外險, 出現一個併發症賠付一萬元, 手術之後三個月內, 不管什麼原因, 病人死亡, 賠付10萬元。

儘管最開始, 保險公司因為可能虧損而不願意, 患者也不理解,後來這一意外險機制走通,阜外醫院的醫療糾紛數量大大下降。張澍在場建議,如何能將好的經驗在全國推廣。

韓雅玲帶來了政協委員高春方的建議,第一建立無過錯醫療風險國家賠償制度;第二無過錯醫療風險補償機制需要立法;第三關於無過錯醫療風險救助補償基金來源的途徑建議,建立社會風險分擔機制。

院長出身的趙依民對醫院醫患糾紛體會很深,。三年前他曾經跟衛計委、國家財政部提過一個建議,建議能採用國家農業險的方式解決醫師責任險的問題。國家農業險鼓勵農民購買農產品保險,今年這一季沒收成,沒收成沒關係,買了保險國家賠。保險基金是國家出一點,當地政府出一點,個人出一點。趙依民認為,借鑒這一思路,醫師責任險基金可以國家出四成,單位出四成,個人出兩成。

在座的多位醫生委員建議,建立醫療責任險,醫療風險救助基金,保障醫患雙方的權利,讓病人和醫生都在醫療過程中,都能更有安全感。

張雁靈會長在會上對媒體提出了三條建議:第一要提高醫療新聞報導品質和內涵;第二要樹立正確的報道觀;第三要做有引導性的媒體,傳遞正能量。

張雁靈認為,改善中國的醫患關係應該做三件事。第一深化改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緩解當前的醫患關係,特別是比如分級診療,醫生多點執業,衛生資源的調配等等,為醫生減壓,為醫院減壓。第二,建立機制,既有民事調解的機制,也有依法治理的機制,也包括保險的機制建設。第三加強加大依法維護醫患關係的保障體系,加大這個建設,這些是根本的保障。

此次座談會以“人文關懷與法治智慧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為主題,由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指導,中國醫師協會、醫師報社主辦。

患者也不理解,後來這一意外險機制走通,阜外醫院的醫療糾紛數量大大下降。張澍在場建議,如何能將好的經驗在全國推廣。

韓雅玲帶來了政協委員高春方的建議,第一建立無過錯醫療風險國家賠償制度;第二無過錯醫療風險補償機制需要立法;第三關於無過錯醫療風險救助補償基金來源的途徑建議,建立社會風險分擔機制。

院長出身的趙依民對醫院醫患糾紛體會很深,。三年前他曾經跟衛計委、國家財政部提過一個建議,建議能採用國家農業險的方式解決醫師責任險的問題。國家農業險鼓勵農民購買農產品保險,今年這一季沒收成,沒收成沒關係,買了保險國家賠。保險基金是國家出一點,當地政府出一點,個人出一點。趙依民認為,借鑒這一思路,醫師責任險基金可以國家出四成,單位出四成,個人出兩成。

在座的多位醫生委員建議,建立醫療責任險,醫療風險救助基金,保障醫患雙方的權利,讓病人和醫生都在醫療過程中,都能更有安全感。

張雁靈會長在會上對媒體提出了三條建議:第一要提高醫療新聞報導品質和內涵;第二要樹立正確的報道觀;第三要做有引導性的媒體,傳遞正能量。

張雁靈認為,改善中國的醫患關係應該做三件事。第一深化改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緩解當前的醫患關係,特別是比如分級診療,醫生多點執業,衛生資源的調配等等,為醫生減壓,為醫院減壓。第二,建立機制,既有民事調解的機制,也有依法治理的機制,也包括保險的機制建設。第三加強加大依法維護醫患關係的保障體系,加大這個建設,這些是根本的保障。

此次座談會以“人文關懷與法治智慧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為主題,由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指導,中國醫師協會、醫師報社主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