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漢語橋”中文比賽比利時賽區決賽落幕

本報布魯塞爾5月6日電 (記者 許立群) 行雲流水般的快板、技驚四座的剪紙、聲情並茂的詩朗誦...., 6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第十六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第十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比利時賽區決賽精彩紛呈,來自比利時各地的8位大學生、11位中學生參加了競逐。 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陳棟公參、教育處陶洪建參贊以及參賽選手親友、漢語教師及中文愛好者等數百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中學生比賽的選手們以“學好中國話,朋友遍天下”為主題進行了演講並展示了他們的才藝;大學生比賽的選手們以“夢想點亮未來”為主題進行演講並回答了評委老師的現場提問以及隨機選取的語言、國情、文化知識考題,並進行了才藝表演。

來自布魯塞爾高級翻譯學院的曼諾,在演講環節講述了她與中文和中國美食的不解之緣,並以一段深情的《再別康橋》詩朗誦、以她對中國文化的深刻瞭解征服了評委老師和現場的觀眾,獲得大學生比賽的一等獎。 在中學生比賽中,排名前兩位的是高塞麗聖蜜雪兒中學的萬上和瑪農。 他們三人將受邀赴華參加2017年“漢語橋”世界中文比賽的複賽。

決賽評委主任、布魯塞爾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張思銳表示,令人欣喜的是,今年“漢語橋”比利時賽區決賽的水準比往年更上一層樓,選手們的漢語表達能力和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都更加全面和深入。

張思銳希望,比利時朋友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拓展和細化對中國的認識和瞭解,同時學會用漢語向中國人介紹比利時,從而用漢語這座橋樑增進中比、中歐之間的相互瞭解和友誼。

世界大中學生“漢語橋”中文比賽是各國學生學習漢語、瞭解中國的重要平臺,在中國與世界各國青年學生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樑。

陶洪建介紹, 近年來,“漢語熱”在比利時持續升溫,中比之間文化交流不斷加深,目前在人口僅1100多萬的比利時已開設6家孔子學院。 比利時選手的漢語學習水準也一直較高,來自魯汶大學的郝菲就曾在2009年贏得第8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的總冠軍。

曾就讀于比利時列日大學中文系的喬海琳,2013年曾在中國當代優秀作品國際翻譯大賽中一人獨攬法語組二等獎、三等獎和提名獎等3個獎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