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答記者問

近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的通知》, 自2017年起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 就社會各方面關心的問題, 記者採訪了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

問: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的背景是什麼?

問: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效果如何?

答:在有關部門和新疆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共同努力下, 經過三年實踐, 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完成了既定任務, 探索出一條農產品價格由市場供求形成、價格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新路子, 實現了全國棉花生產佈局的戰略調整,

帶動了棉花生產、加工、流通、紡織全產業鏈發展, 提升了國產棉花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實踐經驗, 對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具體來看:一是棉花價格完全由市場供求形成, 國內外棉花價差大幅縮小。 二是農民利益得到有效保護, 在市場價格大幅下降的情況下農民種植棉花保本有收益。 三是供給結構明顯優化, 新疆優質棉花產量占國內比重由改革前的56%提高至67%, 次宜棉區逐步退出生產;棉花品質穩步提升, 2016年新疆棉花28毫米及以上占比93.5%, 比試點前提高18.4個百分點;國家儲備棉庫存大幅下降, 去庫存效果明顯。 四是產業上下游市場意識增強, 農民選擇棉種更注重適銷對路, 軋花廠更注重細分等級,

符合紡織需求。 五是紡織行業效益提升, 競爭力增強, 2016年上半年紡織業實現利潤總額944億元, 同比增長7.5%。 六是建立了精准補貼機制, 將國家專項補貼資金直接發給棉花實際種植者, 並對補貼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管, 補貼效率大幅提高。 七是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 改革試點保障了棉農收入, 帶動了新疆紡織業投資和就業增長, 三年固定資產投資900多億元, 超過1978年至2013年投資總和, 實現新增就業18.9萬人, 比改革前增加1.4倍。

問:為什麼要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

答:改革試點在取得成效的同時, 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問題, 主要是:政策預期不穩定, 農民和涉棉企業擔心試點結束後是否會繼續實施目標價格政策,

也希望目標價格形成機制更加透明;目標價格一年一定過於頻繁, 不利於穩定各方預期, 不利於保持棉花生產穩定;補貼方式還不盡科學合理。 為解決改革試點中存在的問題, 進一步推進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穩定棉農收入和種植積極性, 打造新疆優質棉花生產基地, 提升國內棉花產業競爭力, 促進棉紡織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需要進一步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 完善有關政策。

問: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改革的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一是完善目標價格形成機制。 棉花目標價格水準按照近三年生產成本加合理收益確定。 合理收益具體取值綜合考慮棉花產業發展需要、財政承受能力和市場形勢變化等因素確定。

二是合理確定定價週期。 棉花目標價格由一年一定改為三年一定。 如定價週期內棉花市場發生重大變化, 報請國務院同意後可及時調整目標價格水準。 三是調整優化補貼方法。 對新疆享受目標價格補貼的棉花數量進行上限管理, 超出上限的不予補貼。

按照上述機制, 確定2017—2019年棉花目標價格水準為每噸18600元。

問:如何組織落實好改革工作?

答: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統計局、供銷合作總社等有關部門將按照職責分工, 各司其職, 認真做好目標價格水準制定、市場價格監測確定、補貼資金測算撥付、棉花生產技術指導、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調查統計、組織棉花企業積極購銷等工作, 加強協調配合,

完善工作機制, 協調解決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同時, 指導新疆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結合地方實際, 抓緊制定具體實施方案並認真落實, 確保將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到棉花實際種植者手中, 利用深化目標價格改革的契機, 按照“控制面積、降低成本、提質增效、保障能力”的方向, 提升新疆棉花產業競爭力, 打造新疆優質棉花生產基地。 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區持續跟蹤改革進展情況, 開展監測評估, 適時完善目標價格政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