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關中塔廟始祖”法門寺一睹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

法門寺, 又稱法雲寺, 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 始建於北魏時期, 現寺內尚存的北魏千佛殘碑就是立塔建寺後不久樹立的。 當時稱阿育王寺或無尤王寺。

隋朝時, 改天下佛寺為道場, 阿育王寺改為成寶寺。 唐朝是法門寺的全盛時期, 它以皇家寺院落的顯赫地位, 以七次開塔迎請佛骨的盛大活動, 對唐朝佛教、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唐初時, 高祖李淵改名為法門寺。 寶昌寺僧人惠業為法門寺第一任住持。 唐朝貞觀年間, 把阿育王塔改建為四級木塔。 唐代宗大曆三年改稱護國真身寶塔。 自貞觀年間起, 唐朝朝政府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對法門寺進行擴建、重修工作, 寺內殿堂樓閣越來越多, 寶塔越來越巨集麗, 區域也越來越廣, 最後形成了有24個院落的宏大寺院。 寺內僧尼由周魏時的五百多人發展到五千多人, 是“三輔”之地規模最大的寺院。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 始建于東漢末年恒靈年間, 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 因塔而建寺, 原名阿育王寺。 釋迦牟尼佛滅度後, 遺體火化結成舍利。 這法門寺門前的算命先生看上去也一幅仙風道骨的模樣。

宋代法門寺承襲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闊氣勢, 被恢復到最大規模, 當時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 宋徽宗曾手書“皇帝佛國”四字於山門之上。 金元之際, 法門寺仍是關中名刹。

寺內香客雲集, 煙霧繚繞。

地宮的入口,1981年8月,寶塔半邊倒塌。1986年政府決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寶塔。從地宮內出土的稀世珍寶,在沉寂了一千多年之後,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間!

這便是地宮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有文獻記載和碑文證實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也是佛教世界的最高聖物。

這是法門寺的文化景區,拾級而上,遠處的那座高大的建築便是合十舍利塔。

歷時3年建成的法門寺合十舍利塔高148米,造型如同合十的雙手,中間鏤空部分是一座傳統形式的唐塔。塔前鋪設了一條長達1230米、寬108米的佛光大道,一些源於佛教經典題材的景觀小品及金色菩薩像點綴在大道兩側。大道兩頭分別是可容十萬人的朝聖廣場與山門廣場。

寬闊的舍利塔內可謂是金壁輝煌。報身佛蓮座天冠彌勒佛,由錫青銅鑄造貼金,在報身佛蓮座的南側。

這是位於合十舍利塔二層的報身佛,報身佛的高度為21.48米,這張拍到的只是局部,蓮座上雕的天冠彌勒佛

建築內部裝飾的蓮花燈。

牆面上裝飾的神龕。

合十舍利塔前面的宏大的朝聖廣場,順著中間的佛光大道看過去,遠處的山門依稀可見。

地宮的入口,1981年8月,寶塔半邊倒塌。1986年政府決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寶塔。從地宮內出土的稀世珍寶,在沉寂了一千多年之後,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間!

這便是地宮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有文獻記載和碑文證實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也是佛教世界的最高聖物。

這是法門寺的文化景區,拾級而上,遠處的那座高大的建築便是合十舍利塔。

歷時3年建成的法門寺合十舍利塔高148米,造型如同合十的雙手,中間鏤空部分是一座傳統形式的唐塔。塔前鋪設了一條長達1230米、寬108米的佛光大道,一些源於佛教經典題材的景觀小品及金色菩薩像點綴在大道兩側。大道兩頭分別是可容十萬人的朝聖廣場與山門廣場。

寬闊的舍利塔內可謂是金壁輝煌。報身佛蓮座天冠彌勒佛,由錫青銅鑄造貼金,在報身佛蓮座的南側。

這是位於合十舍利塔二層的報身佛,報身佛的高度為21.48米,這張拍到的只是局部,蓮座上雕的天冠彌勒佛

建築內部裝飾的蓮花燈。

牆面上裝飾的神龕。

合十舍利塔前面的宏大的朝聖廣場,順著中間的佛光大道看過去,遠處的山門依稀可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