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探訪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保護及唐家山堰塞湖開發利用

北川老縣城遺址全貌

唐家山堰塞湖洩洪渠

9年前的廢墟, 如今已長滿青草和樹木, 鳥兒在其間自由地飛翔;

9年前被亂石、磚頭和泥土覆蓋的街道, 如今被幾條嶄新的水泥小路牽引著, 依稀又回到了震前的模樣;

9年前誰家陽臺上晾著的衣服、種著的盆栽, 都還一如當初, 衣服沒爛, 花也沒謝;

9年前縣城上游幾公里處兇險無比的唐家山堰塞湖, 如今已變得溫和柔順, 並開始滋養周邊和下游的土地……

中國綿陽新聞網訊暮春時節, 老北川人劉曉雨和弟弟從成都驅車回到北川老縣城, 祭奠9年前在那場大地震中遇難的父母和外婆。

每年的“5·12”前夕, 姐弟倆都要專程回來一趟, 這已是他們9年來雷打不動的慣例。 在老家大院前敬香跪拜之後, 姐弟倆又習慣性地在老縣城內走了一圈, 返回時路過5·12地震紀念館, 劉曉雨終於沒忍住, 第一次拐進去, 在遊客留言簿上留下了一句話:“謝謝你們, 如此貼心的守護, 讓我們的親人得以安詳地長眠, 也讓我們的心中永遠還有家。 ”

當初滿目瘡痍的老北川, 經過9年用心的守護和改造, 正在讓傷心的人得到安慰, 讓擔心的人感到放心——那座安靜美麗的小城, 以及她周邊同樣安靜美麗的山水, 一直都在, 今後, 依然會在。

老縣城遺址9年如一日的傾情守護

河堤上新修了安全護欄, 路邊栽滿了枝葉繁茂的李子樹,

小路上都看不到一點垃圾, 每一棟危險樓房都被精心加了固, 溫馨提示牌隨處可見……走近老縣城遺址, 看到的不再是滿目淒涼, 感受到的不再是壓抑和悲傷, 正如河北遊客徐先生所說, “我以為這裡是一座死城, 沒想到她還活著。 一切的一切讓我相信, 這裡長眠地下的人們, 真的只是睡著了。 ”

老縣城還“活著”, 得益於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的人們對她9年如一日地傾情守護。 “每天有14個清潔環衛工人、17個安保人員、6到8個講解服務人員、5個水電後勤人員參與老縣城遺址的日常管理, 同時還委託了資質單位對遺址內的綠化進行管護。 ”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作為全世界惟一整體原址原貌保護的規模最大、破壞類型最全面、次生災害最典型的地震災難遺址區,

北川老縣城在201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她不但是遇難同胞和抗震救災事蹟的紀念地, 更是今後研究地震學、地震地質學、地震應急救援技術、地震社會學及防震減災的科普教育基地, 也是展現人類大災面前的英勇無畏和大愛無疆, 頌揚民族精神和人道主義精神的情感家園。 因此, 僅僅將她看好、守好還遠遠不夠, 還需要更深層次的保護和治理。

據介紹, 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文物保護規劃的規劃範圍包括老縣城地震遺址的保護範圍和任家坪村、沙壩村的建設控制地帶, 總面積266公頃, 其中有重要事件地12處、一級保護建築16處、二級保護建築75處、典型地質與基礎設施破壞保護5處。

2009年6月以來, 按照“原真性、可逆性、分級分類、最小干預”的原則, 開始了老縣城遺址首期保護工程, 治理了周邊山體地質災害6處, 對14處震損建築進行了應急支撐加固, 並建設大小攔砂壩26座。

據介紹, 老縣城遺址重點保護範圍, 主要包括北川老縣城新城區、老城區、龍尾大橋地震遺址、景家山滑坡遺址、王家岩泥石流遺址, 用地面積79.31公頃。 管理單位按照同濟大學保護規劃, 已實施了23處應急保護。 相關負責人說:“歷史把遺址保護的重任交給了我們, 我們要把她保護好、管理好, 才算不辱使命。 ”

唐家山堰塞湖

綜合治理開發箭已上弦

9年前, 唐家山堰塞湖作為5·12特大地震最兇險的一個“副產品”, 曾經讓無數人“談湖色變”。 湖面長15.68公里、總面積3.78平方公里、集雨面積3538平方公里,

雖然經過2008年“6·10洩洪”, 暫時排除了對下游的巨大威脅, 但堰塞湖水位高程為713米, 常年庫容量約8000萬立方米, 汛期可達1億立方米以上, 仍然達到了大型水庫標準。

變水害為水利, 應急治理首當其衝。 自2009年6月開始, 先後開展了“8·19”左岸裂縫、“9·21”右岸滑坡、泄流明渠整治、左岸應急整治、右岸滑坡堆積體整治以及唐家山大型滑坡體治理等應急工程, 有效處置了一系列險情。 2012年底前, 建成了堰塞湖左岸洩洪洞、禹裡鄉防洪堤等工程, 完善了堰塞湖管理用房、監測站、人行索橋以及應急搶險公路等配套設施, 使唐家山堰塞湖成為一座比較穩定安全的水源庫。

2014年至2016年, 根據省水利廳審定通過的《通口河唐家山堰塞湖下游(北川老縣城-鄧家大橋)河段防洪治理近期工程初步設計報告》, 結合北川開茂水庫等重點專案建設,對老縣城地震遺址河段進行了防洪疏浚,共計清運河道砂石約139萬方,修復了損毀的防洪堤及護岸2200米,目前基本能夠達到五年一遇的防洪標準。近幾年汛期多次暴雨洪水,均未對老縣城地震遺址造成損害。

為了確保周邊山體安全,通過排查,確定堰塞湖至北川老縣城湔江河道兩岸共有18處地質災害點。經過爭取,已有11處納入省國土資源廳專案庫。目前,已經完成了野鴨溝泥石流、石索橋大岩崩塌、石索橋大岩泥石流、石索橋大岩不穩定斜坡、楊家溝泥石流等5處地災治理工程。

治理的同時,綜合利用開發也被提上議事日程。2011年,“引通濟安”工程正式列入《綿陽市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引通濟安”,即從唐家山堰塞湖庫區引水到北川蘇寶河,從而實現安昌河、通口河兩大流域水系連通,以提高綿陽城市水資源承載能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

相關負責人介紹說,“2014年12月上旬,市政府組織召開了唐家山堰塞湖綜合開發利用諮詢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唐家山堰塞湖綜合開發利用條件完全具備,時機已經成熟。2015年1月,省政府批復同意開展唐家山堰塞湖綜合開發利用工作。2015年8月,我們委託四川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編制《通口河流域綜合規劃》,目前正按照評審意見進行規劃的修改完善。2016年9月,編制完成了《通口河流域綜合規劃環境影響報告》並報送省環保廳審查,今年1月10日,省環保廳發函提出修改意見,目前我們已安排編制單位完善修改報告,並報省環保廳審查。”

唐家山堰塞湖綜合利用開發箭已上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美好願景將在這裡變為現實。

結合北川開茂水庫等重點專案建設,對老縣城地震遺址河段進行了防洪疏浚,共計清運河道砂石約139萬方,修復了損毀的防洪堤及護岸2200米,目前基本能夠達到五年一遇的防洪標準。近幾年汛期多次暴雨洪水,均未對老縣城地震遺址造成損害。

為了確保周邊山體安全,通過排查,確定堰塞湖至北川老縣城湔江河道兩岸共有18處地質災害點。經過爭取,已有11處納入省國土資源廳專案庫。目前,已經完成了野鴨溝泥石流、石索橋大岩崩塌、石索橋大岩泥石流、石索橋大岩不穩定斜坡、楊家溝泥石流等5處地災治理工程。

治理的同時,綜合利用開發也被提上議事日程。2011年,“引通濟安”工程正式列入《綿陽市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引通濟安”,即從唐家山堰塞湖庫區引水到北川蘇寶河,從而實現安昌河、通口河兩大流域水系連通,以提高綿陽城市水資源承載能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

相關負責人介紹說,“2014年12月上旬,市政府組織召開了唐家山堰塞湖綜合開發利用諮詢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唐家山堰塞湖綜合開發利用條件完全具備,時機已經成熟。2015年1月,省政府批復同意開展唐家山堰塞湖綜合開發利用工作。2015年8月,我們委託四川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編制《通口河流域綜合規劃》,目前正按照評審意見進行規劃的修改完善。2016年9月,編制完成了《通口河流域綜合規劃環境影響報告》並報送省環保廳審查,今年1月10日,省環保廳發函提出修改意見,目前我們已安排編制單位完善修改報告,並報省環保廳審查。”

唐家山堰塞湖綜合利用開發箭已上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美好願景將在這裡變為現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