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吐槽過“歡樂五美”,我才知道 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原生家庭教育, 是我們基因鎖中的密碼。 但願, 啟動密碼後帶給每個人的都是光明與溫暖。

作為一枚家庭教育的資深愛好者,

我即使在日常討論中, 也更願意從“原生家庭對小孩的家庭教育”這個角度來探討那些讓人牽掛不已的角色, 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以此給自己和朋友們提供更完善的家庭教育建議。

歡樂五美, 被吐槽最多的毫無疑問是邱瑩瑩。 劇集播出時, 這個姑娘在彈幕裡被萬人齊聲吐槽的情景,

也是活久見。 邱瑩瑩不雅的行為舉止、不分場合的抱怨, 都讓人心生不滿, 但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她雙商低到分不清誰才是對自己好的人。 有人因此總結出“邱瑩瑩煉成‘萬人嫌’的五大寶”來告誡身邊的朋友。 But, 為什麼邱瑩瑩會變成一個智商情商都低於平均線的girl呢?

遍觀邱瑩瑩的家庭教育, 充斥著濃濃地雞湯味。 在父母的影響下, 她似乎認為只要肯努力就會過上稱心如意的生活。 邱瑩瑩的父母不曾提醒、引導過邱瑩瑩去尋找問題產生的根源並且找到解決方案, 只是盲目地鼓勵和提供物質援助。 獨自在大城市漂泊的邱瑩瑩, 幾乎沒有獨立應對生活壓力、認清殘酷現實的經驗和能力,

在內心深處依然是還沒離開父母懷抱的小女孩。

總結:家庭教育中, 也許你對孩子充滿了認同和讚賞, 但這並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 如果在家庭教育中缺失了情商和智商, 就會導致孩子長大後不通人情世故, 顯得非常“傻”。 培養孩子的雙商, 需要父母主動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閱讀經典, 並且鼓勵他們走出家門與不同的人交往。 換言之,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需要主動把孩子送到社會生活環境下成長。

歡樂五美中, 經常拿來和邱瑩瑩對比的是關睢爾。 這一對在劇中也是關係緊密地好朋友。 如果說邱瑩瑩身上能找到多少被吐槽的地方, 關睢爾身上就能找到多少與之對應的優點。 在小夥伴們看來, 關睢爾就是那種上學時被男生暗戀的女神級人物。 然而這個校園女神在劇中常常處在一個“線上隱身”的狀態, 讓人不知不覺就忘記了她的存在, 忽略了她的感受。 如果給關睢爾貼個標籤, 那一定是“太乖了”。

關睢爾的乖, 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出來的。 她的生活, 從上學到工作,

從戀愛到結婚, 幾乎處處都有父母的影子。 得益于父母的修養, 關睢爾變成了一個乖巧可人的女孩, 但卻不知這幅面孔下埋著一顆叛逆的心。 進入社會, 在大城市生活的她, 叛逆之心越來越重, 因此網上盛傳第二季的關睢爾已經“黑化”, 並且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總結: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根深蒂固的思維是:我給到孩子的是最好的, 孩子只有按照我規劃的路走才能好好生活。 這是一種明顯帶有偏見的主觀思維。 這種思維下的家庭教育所培養出的孩子, “乖”已經變成了唯一的標籤, 而且很有可能還是最好的標籤。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朋友, 從“乖”變成了“乖僻”。 所以, 請父母們在家庭教育中適當的放手, 給孩子相對獨立的成長空間, 相信他們會在社會生活中更優秀更成熟。

歡樂五美,我們吐槽過邱瑩瑩的雙商,歎息過關睢爾的“乖”,但在說到散發著女王氣場的安迪時,都會用“高冷”二字形容她。高冷的安迪,剛住進社區時便因為鄰居的吵鬧而要報警,在後來其他人遇到困難時給出的也是解決辦法而不是情感安慰。五美當中,安迪是最少露出笑容的那個人,讓人時常覺得她難以親近。

安迪受到的家庭教育又是怎樣的呢?她從小被父親遺棄,獨自在國外生活,直到事業有成才因為尋找弟弟回國。所以安迪的的高冷和不近人情,來自於家庭教育中的巨大缺陷——父親缺位。這種缺位讓安迪內心深處充滿了焦慮和不安全感,並且因此害怕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也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高冷,只是包裝。孤獨,才是內核。

總結:家庭教育需要父母雙方共同完成,任何一方的缺位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孤獨,是家庭教育缺位後最常見的不良後果。孩子的孤獨,很容易在成年後轉化為孤僻自閉,抑鬱恐懼等精神或生理的疾病。 孩子是上天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對待這份禮物最好的方式就是花時間陪伴,見證、參與他們的成長。不缺位的家庭教育,給到孩子的愛,也治癒生活的疲憊,讓歡樂常伴左右。

歡樂五美,和安迪在同一個社會階層的,只有曲筱綃。這是一個既會關照流浪貓,也會背後鄙視他人的富家女。我們討厭她一邊罵別人是小三,一邊自己競爭上崗。而站在道德高點對他人生活的橫加干涉和肆意指責,更是讓人吐槽不已。自私任性、雙重標準,是我們對她的主要攻擊點。

曲筱綃並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女同學。她受到的家庭教育比五美中的其他人要更加複雜。雖然從小家庭富裕不缺自由和物質,但她的家庭實在算不上親密和諧。而唯利是圖的母親,雙重標準的父親,同父異母的哥哥,每個人都在巨大財產的考校下,時刻準備著兩副面孔。最終,曲筱綃活成了一朵帶刺的花,一不小心就刺向他人。

總結:家庭教育,需要給出物質基礎和愛意,需要引導雙商並且擁有自由,但更需要的是父母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僅僅對孩子提出要求而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會讓孩子過早的社會化,從而形成扭曲的道德感。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因為父母是孩子的模仿物件,孩子模仿到的讓他印象更深刻。

當樊勝美坐在公交站牌旁邊的水泥地默默流淚時,陪她哭泣的還有遠在北京、廣州、深圳等全國各地的我們。其實,“沒事,有樊姐呢!”才是她的口頭禪。在關睢爾和邱瑩瑩眼裡“樊姐事事拎得清”,在安迪看來“樊勝美諳熟人情世故精明強幹”,在曲筱綃嘴中“姑娘們要都像樊勝美這樣,世上的猥瑣男至少少一半”。

實際上,我們很少吐槽樊勝美,更多的是吐槽樊勝美的原生家庭。樊勝美的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對她苛刻無比。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難不成我在你們眼裡就是一台提款機?”所以,樊勝美受到的家庭教育中帶著滿滿的嫌棄。在這種家庭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樊勝美,最渴望獲得的是來自家庭的溫暖,但卻逐漸變得斤斤計較于現實,不敢在職場中擔當重任,失去了面向未來的格局能力。

總結:家庭教育中,流露出對孩子的遺棄會讓她充滿不安感,因此學會不斷地討好他人。從父母習得的斤斤計較、處處比較,讓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都被局限在眼前的蠅頭小利,成年後變得輸不起,等不起,沒有擔當,失去了面向未來的能力格局。這在心理學上被叫做“習得性無助”。所以,父母們請不要把“習得性無助”帶入家庭教育。

邱瑩瑩、關睢爾、安迪、曲筱綃、樊勝美,每個人各自的缺點都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她們孩童時受到的家庭教育。

相信他們會在社會生活中更優秀更成熟。

歡樂五美,我們吐槽過邱瑩瑩的雙商,歎息過關睢爾的“乖”,但在說到散發著女王氣場的安迪時,都會用“高冷”二字形容她。高冷的安迪,剛住進社區時便因為鄰居的吵鬧而要報警,在後來其他人遇到困難時給出的也是解決辦法而不是情感安慰。五美當中,安迪是最少露出笑容的那個人,讓人時常覺得她難以親近。

安迪受到的家庭教育又是怎樣的呢?她從小被父親遺棄,獨自在國外生活,直到事業有成才因為尋找弟弟回國。所以安迪的的高冷和不近人情,來自於家庭教育中的巨大缺陷——父親缺位。這種缺位讓安迪內心深處充滿了焦慮和不安全感,並且因此害怕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也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高冷,只是包裝。孤獨,才是內核。

總結:家庭教育需要父母雙方共同完成,任何一方的缺位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孤獨,是家庭教育缺位後最常見的不良後果。孩子的孤獨,很容易在成年後轉化為孤僻自閉,抑鬱恐懼等精神或生理的疾病。 孩子是上天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對待這份禮物最好的方式就是花時間陪伴,見證、參與他們的成長。不缺位的家庭教育,給到孩子的愛,也治癒生活的疲憊,讓歡樂常伴左右。

歡樂五美,和安迪在同一個社會階層的,只有曲筱綃。這是一個既會關照流浪貓,也會背後鄙視他人的富家女。我們討厭她一邊罵別人是小三,一邊自己競爭上崗。而站在道德高點對他人生活的橫加干涉和肆意指責,更是讓人吐槽不已。自私任性、雙重標準,是我們對她的主要攻擊點。

曲筱綃並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女同學。她受到的家庭教育比五美中的其他人要更加複雜。雖然從小家庭富裕不缺自由和物質,但她的家庭實在算不上親密和諧。而唯利是圖的母親,雙重標準的父親,同父異母的哥哥,每個人都在巨大財產的考校下,時刻準備著兩副面孔。最終,曲筱綃活成了一朵帶刺的花,一不小心就刺向他人。

總結:家庭教育,需要給出物質基礎和愛意,需要引導雙商並且擁有自由,但更需要的是父母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僅僅對孩子提出要求而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會讓孩子過早的社會化,從而形成扭曲的道德感。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因為父母是孩子的模仿物件,孩子模仿到的讓他印象更深刻。

當樊勝美坐在公交站牌旁邊的水泥地默默流淚時,陪她哭泣的還有遠在北京、廣州、深圳等全國各地的我們。其實,“沒事,有樊姐呢!”才是她的口頭禪。在關睢爾和邱瑩瑩眼裡“樊姐事事拎得清”,在安迪看來“樊勝美諳熟人情世故精明強幹”,在曲筱綃嘴中“姑娘們要都像樊勝美這樣,世上的猥瑣男至少少一半”。

實際上,我們很少吐槽樊勝美,更多的是吐槽樊勝美的原生家庭。樊勝美的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對她苛刻無比。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難不成我在你們眼裡就是一台提款機?”所以,樊勝美受到的家庭教育中帶著滿滿的嫌棄。在這種家庭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樊勝美,最渴望獲得的是來自家庭的溫暖,但卻逐漸變得斤斤計較于現實,不敢在職場中擔當重任,失去了面向未來的格局能力。

總結:家庭教育中,流露出對孩子的遺棄會讓她充滿不安感,因此學會不斷地討好他人。從父母習得的斤斤計較、處處比較,讓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都被局限在眼前的蠅頭小利,成年後變得輸不起,等不起,沒有擔當,失去了面向未來的能力格局。這在心理學上被叫做“習得性無助”。所以,父母們請不要把“習得性無助”帶入家庭教育。

邱瑩瑩、關睢爾、安迪、曲筱綃、樊勝美,每個人各自的缺點都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她們孩童時受到的家庭教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