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巴黎來到成都九年 他最先學會的是當“火巴耳朵”

羅昂說, 成都讓他很幸福, 他也想讓成都更幸福。 “我的能力當然很微小, 但是, 就像那個在沙灘上把擱淺的小魚一條條拋回大海的孩子一樣:哪怕只是讓一個人感覺更幸福, 也是值得的。 ”

2008年4月, 28歲的Nicolas Laurent(尼古拉斯·羅昂)跟著自己的華裔太極老師從巴黎來到成都。 他把青城山前前後後爬了個遍, 對參天的古樹和幽靜的景色讚不絕口;他在山腳下的農家樂裡吃柴火雞, 驚歎這鮮美油爆的味道。

從那時開始他就下定決心:回去收拾行李, 交托工作, 準備好了就來成都生活, 長期生活。 5個月後, 他如願回到了成都,

從此再也沒離開過。 如今, 距離他第一次踏上成都的土地, 已經過去整整九年了。

在這九年裡, 成都見證了他一段持續5年的婚姻、一份做了3年半的工作、一次兩年前開始的創業, 還有許多個瑣碎、平淡卻溫暖的日子。

羅昂說, 他去過北京上海很多次, 但只有成都給他家的感覺。 在這裡, 他體會過當一個幸福的火巴耳朵是什麼感覺, 現在則專注於幫助更多的人尋找幸福。 採訪、文/Vegas

有機農業工程師出身 曾給郫縣有機農場當顧問

——在法國上大學期間, 羅昂學習的是有機農業, 拿到了工程師碩士學位。 在成都期間, 他曾經給郫縣安德鎮的安龍村做過兩次顧問。 這個小村莊的名字, 可能不少成都本地人都未必熟悉, 羅昂卻介紹得頭頭是道。

“選這個村子作為有機農業的示範點之一, 非常合理, 村子位於走馬河、沱江河、清水河三條河的交界處, 逐步停止在這片土地上對農藥和化肥的使用, 用生態農業的方式照料土壤和作物, 對從源頭上改善府南河的水質很有幫助。 ”

他記得自己第一次去村子的菜地裡時, 看到農民們種的水蘿蔔、有機芹菜和白菜, 還有長成一簇簇的當地品種韭菜時, 心裡那種滿足和喜悅感。 “沒有什麼比站在一塊綠油油菜地裡, 更能讓人感覺當地的親切了。 ”

當年從學校畢業後, 羅昂創辦了一家民間非盈利機構, 專門致力於“社區支持農業”計畫, 主要的模式就是在有機農場和各個家庭之間架起直銷通道, 直接把農民菜地裡的新鮮蔬菜送到人們家裡。

“我剛開始做這個的時候, 這種模式在大巴黎區都算比較新的, 但是這兩年, 我身邊的成都朋友們都越來越重視健康和環保了, 他們知道我懂有機農業, 經常問我問題, 我覺得挺好!成都人不僅經濟條件越來越好, 各種先進的意識也很跟得上。 ”

不想在首都生活

只想在成都享受生活

——羅昂算得上是正宗的“巴黎人”, 但又不像法國人印象中的巴黎人。 事實上, 他自己都不是很喜歡巴黎人。 “真的挺冷漠的, 巴黎人, 還很驕傲, 覺得全法國就自己最高級, 其他人都是外省人, 鄉下人。 尤其是在地鐵上, 唉, 那些人的臉啊——”

他做了一個誇張的苦臉, 嘴唇耷拉下來, 活像《西遊記》裡的奔波兒灞。 “早上去上班是這副樣子,

晚上下班還是這副樣子, 看了都不開心。 所以我早就厭倦了在一個國家的首都生活, 更喜歡其他小一點、可愛一點的城市。 ”

想了想後, 他補充道:“北京和上海我都去過, 很多次, 感覺有的地方跟巴黎挺像, 你懂的。 所以我完全沒想過離開成都, 成都舒服多了, 大家沒那麼緊張, 更容易和陌生人相處, 有時間享受生活。 ”

羅昂說, 每次回到成都, 自己都覺得跟這個城市更親近了一點。

在羅昂眼裡, 成都的城市規模, 大小剛剛好:既可以找到所有生活中需要的東西, 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去玩, 同時穿城也不是什麼費力的事, 從市中心去機場才半個小時, 計程車大約60元, “上海浦東機場離市中心好遠, 坐車兩個小時, 打車要180元。 ”

他說, 尤其是這幾年,

成都的交通越來越方便, 綠化做得越來越好, 整個城市越來越讓人舒服。 “最近天氣也好, 我不是住九眼橋那邊嗎, 就出門騎上一輛共用單車, 去附近錦江邊的小茶鋪喝杯茶, 看看書, 覺得特別舒服。 ”

也曾是個幸福的火巴耳朵

能讓老婆開心就很自豪

——羅昂的婚禮是在寬窄巷子舉辦的。 他來到成都大半年後, 就遇到了後來的妻子, 現在的前妻。 “我們一見鍾情, 很快就在一起了。 現在回頭想想, 可能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來磨合。 但我們現在關係還是很好, 就像親人一樣。 ”

前妻是個傳統的成都女孩, 希望羅昂能過一種在中國人眼裡也很“主流”的生活:成家然後立業, 找一個穩定體面的工作, 買房, 過小日子。

他也確實做到了, 不無自豪地說自己是個標準的“火巴耳朵”。他在法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找了一份工作,踏踏實實上了三年半的班。

“我把工資卡給她,讓她管錢,我們貸款在九眼橋附近買了套房子,我們倆的名字都寫在房產證上,和絕大多數中國小夫妻一模一樣;週末我就陪她逛街,或者跟朋友們聚會,時常也回她爸爸媽媽家吃飯……”即使是離婚之後,每年春節他都和前妻一家一起過年。

羅昂說,當時連他自己都覺得,除去外貌長相的區別,無論是生活方式還是飲食口味,自己和大多數成都小夥子毫無二致。他還出錢幫著老婆創過業,開了家服裝小店,“後來她把店面轉手,改做網店了,現在在做代購。”

回憶起那段瑣碎溫馨的平淡生活,羅昂說,自己很樂意地為她做這些,“能讓老婆開心我就覺得很自豪,很榮幸,由衷的。”

但是內心深處,這個在青春期曾有些抑鬱的大男孩,漸漸也感覺到一種空虛。“好像忘了自己當初為什麼來中國,留在成都。我內心真正的夢想,其實並不是一份穩定的工作和熱鬧的週末。”

當一個“情緒管理諮詢師”

幫助了很多人,我很驕傲

——羅昂的夢想聽起來似乎有點兒“虛”:為更多的人帶去快樂,鼓勵他們走出自己的陰影。離婚後,他消沉了一段時間,然後應太極老師的邀請,去武當山住了一年,練功,靜坐,反觀自省。

這段生活並非與世隔絕,相反,他在此期間學習了美國著名潛能激勵專家安東尼·羅賓斯(Anthony Robbins)的課程,考試通過後獲得認證,正式成為一名“情緒管理諮詢師”。

他給自己的定位是“幸福教練”——“幸福是一個決定,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就像肌肉一樣,需要鍛煉。”

羅昂分享了自己給一個成都女孩帶來好運的諮詢經歷。“她在半年的時間裡,求職先後被拒了六次,整個人越來越消沉。”當這個女孩找到羅昂諮詢的時候,羅昂告訴她:首先不要輕易認為自己沒本事或者很倒楣,“要知道這世上永遠有的是比你還倒楣還慘的人。”

他給女孩佈置了一個作業,簡單到對方不以為然:在鏡子前擺出精神抖擻的“成功者”姿態,想想自己過去做得很好的事情,想像著如果這次面試成功會是什麼場景。“只要5分鐘就夠了。”

連羅昂自己都沒想到,第二天那個女孩就激動地給他發來資訊,告訴他自己面試成功。“也許只是巧合——她來找我的時候剛好是運氣要出現轉折的時候。”他謙虛地笑笑,“但我實實在在地幫到了很多人,我很開心。”

人與人之間的性格差異

遠遠大於國籍和文化的差異

——和成都的朋友們聊天時,羅昂對一種說法尤其敏感:“哦那因為你是外國人嘛所以怎樣怎樣,你不懂我們中國的文化……”一旦聽到這種說辭,他立刻就要較真:“哦好吧,那我們來聊下道教文化和太極?看看是誰比較懂。”

羅昂也毫不客氣地指出,在自己認識的人裡,不論是身邊朋友,或是來做諮詢的客戶,都不乏那些把文化和國籍作為不想改變、不肯付出的藉口的“直男癌”。

“改變的過程,提升自己的過程,肯定是不舒服的,但是正因為如此,這樣的改變才值得努力。”羅昂說。

他結束上一段婚姻後,把房子留給了前妻,自己在離原來的家不遠的地方又租了房子住下。“當時我們雖然是和平分手,但她當時也不相信我們以後還能保持很好的關係。我也知道,很多夫妻離婚後甚至成了仇人。”

羅昂對此的解釋是:因為他們離婚太晚。“積累了太多問題,彼此傷害了太久,到離婚的時候已經恨透了對方。”

尾聲

怎樣才是真正的本地生活?

採訪結束的時候,今年37歲的羅昂還特別提到自己飲食習慣的一個小變化:“9年前剛到成都時,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很喜歡重口味,火鍋、幹鍋、串串、各種麻辣……但是最近一兩年,我重新開始吃得清淡,注重健康。身邊很多跟我差不多年紀的本地朋友也多半如此。”

他想表達的觀點並非養生,“真正像本地人一樣生活,並不意味著執迷於那些看起來很成都的元素,而是隨著成都在這個時代中的真實變化,積極樂觀地享受生活。”

不無自豪地說自己是個標準的“火巴耳朵”。他在法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找了一份工作,踏踏實實上了三年半的班。

“我把工資卡給她,讓她管錢,我們貸款在九眼橋附近買了套房子,我們倆的名字都寫在房產證上,和絕大多數中國小夫妻一模一樣;週末我就陪她逛街,或者跟朋友們聚會,時常也回她爸爸媽媽家吃飯……”即使是離婚之後,每年春節他都和前妻一家一起過年。

羅昂說,當時連他自己都覺得,除去外貌長相的區別,無論是生活方式還是飲食口味,自己和大多數成都小夥子毫無二致。他還出錢幫著老婆創過業,開了家服裝小店,“後來她把店面轉手,改做網店了,現在在做代購。”

回憶起那段瑣碎溫馨的平淡生活,羅昂說,自己很樂意地為她做這些,“能讓老婆開心我就覺得很自豪,很榮幸,由衷的。”

但是內心深處,這個在青春期曾有些抑鬱的大男孩,漸漸也感覺到一種空虛。“好像忘了自己當初為什麼來中國,留在成都。我內心真正的夢想,其實並不是一份穩定的工作和熱鬧的週末。”

當一個“情緒管理諮詢師”

幫助了很多人,我很驕傲

——羅昂的夢想聽起來似乎有點兒“虛”:為更多的人帶去快樂,鼓勵他們走出自己的陰影。離婚後,他消沉了一段時間,然後應太極老師的邀請,去武當山住了一年,練功,靜坐,反觀自省。

這段生活並非與世隔絕,相反,他在此期間學習了美國著名潛能激勵專家安東尼·羅賓斯(Anthony Robbins)的課程,考試通過後獲得認證,正式成為一名“情緒管理諮詢師”。

他給自己的定位是“幸福教練”——“幸福是一個決定,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就像肌肉一樣,需要鍛煉。”

羅昂分享了自己給一個成都女孩帶來好運的諮詢經歷。“她在半年的時間裡,求職先後被拒了六次,整個人越來越消沉。”當這個女孩找到羅昂諮詢的時候,羅昂告訴她:首先不要輕易認為自己沒本事或者很倒楣,“要知道這世上永遠有的是比你還倒楣還慘的人。”

他給女孩佈置了一個作業,簡單到對方不以為然:在鏡子前擺出精神抖擻的“成功者”姿態,想想自己過去做得很好的事情,想像著如果這次面試成功會是什麼場景。“只要5分鐘就夠了。”

連羅昂自己都沒想到,第二天那個女孩就激動地給他發來資訊,告訴他自己面試成功。“也許只是巧合——她來找我的時候剛好是運氣要出現轉折的時候。”他謙虛地笑笑,“但我實實在在地幫到了很多人,我很開心。”

人與人之間的性格差異

遠遠大於國籍和文化的差異

——和成都的朋友們聊天時,羅昂對一種說法尤其敏感:“哦那因為你是外國人嘛所以怎樣怎樣,你不懂我們中國的文化……”一旦聽到這種說辭,他立刻就要較真:“哦好吧,那我們來聊下道教文化和太極?看看是誰比較懂。”

羅昂也毫不客氣地指出,在自己認識的人裡,不論是身邊朋友,或是來做諮詢的客戶,都不乏那些把文化和國籍作為不想改變、不肯付出的藉口的“直男癌”。

“改變的過程,提升自己的過程,肯定是不舒服的,但是正因為如此,這樣的改變才值得努力。”羅昂說。

他結束上一段婚姻後,把房子留給了前妻,自己在離原來的家不遠的地方又租了房子住下。“當時我們雖然是和平分手,但她當時也不相信我們以後還能保持很好的關係。我也知道,很多夫妻離婚後甚至成了仇人。”

羅昂對此的解釋是:因為他們離婚太晚。“積累了太多問題,彼此傷害了太久,到離婚的時候已經恨透了對方。”

尾聲

怎樣才是真正的本地生活?

採訪結束的時候,今年37歲的羅昂還特別提到自己飲食習慣的一個小變化:“9年前剛到成都時,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很喜歡重口味,火鍋、幹鍋、串串、各種麻辣……但是最近一兩年,我重新開始吃得清淡,注重健康。身邊很多跟我差不多年紀的本地朋友也多半如此。”

他想表達的觀點並非養生,“真正像本地人一樣生活,並不意味著執迷於那些看起來很成都的元素,而是隨著成都在這個時代中的真實變化,積極樂觀地享受生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