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課文教材《愛迪生找媽媽》被指杜撰 人教社否認

近日,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個別課文引發了部分教師和家長的熱議, 甚至被質疑是“假課文”。

對此, 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辦公室的楊姓工作人員3月14日對澎湃新聞說, 人教社已經向教育部寫了相關的情況說明, 課文絕不是杜撰的, 有相應的文章來源。

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編寫者在編每一篇選文的時候, 應該有若干個標準, 其中史實和科學的準確應該是重要標準之一。 ”

而從事師範生教育教學的一位高校教師則認為, 可以借此鼓勵小學生“盡信書不如無書”,

培養他們跳開教材探尋真理的興趣和本領。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錯誤讓校長“驚呆了”

據《都市快報》3月7日報導, 出現在人教社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137-139頁的課文《愛迪生救媽媽》讓杭州市外語實驗小學的校長張敏“驚呆了”。

該篇課文主要說的是, 愛迪生7歲那年, 媽媽得了闌尾炎, 由於來不及上醫院, 家裡燈光又昏暗, 他就想出了用鏡子聚光的辦法, 使媽媽手術成功。

上述報導稱, 很多小學教師認為該篇課文並不嚴謹。 原因是1847年出生的愛迪生7歲那年是1854年, 而世界上第一例闌尾炎手術是1886年, 也就是說, 愛迪生小時候, 根本還沒有闌尾炎手術。

據澎湃新聞查閱資料發現, 現有的醫學論文大多認為世界上第一例闌尾炎手術發生在1886年。

比如路直美在《闌尾外科百年來的變遷》的論文中提到, 1886年6月Fitz教授首提急性闌尾炎之名。 嗣後Parke特別是McBurney根據臨床詳敘了有關闌尾炎的手術。

《都市快報》的這篇報導指出, 小學語文課本裡, 被“挑刺”的文章, 還有不少。

在《地震中的父與子》中, 文中說1989年, 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 一位年輕的父親沖向他7歲兒子的學校。 但事實上1989年, 美國洛杉磯沒有發生地震。 在1994年1月17號, 美國洛杉磯的確發生地震了, 但地震時間是當地時間淩晨4點31分, 淩晨的學校裡面不會有學生。

《華盛頓與櫻桃樹》一文中, 幼年華盛頓砍倒了家裡的一棵櫻桃樹, 向父親承認錯誤, 並得到了原諒。 但考古學家發現, 華盛頓童年所住的房屋位於維吉尼亞州的拉帕漢諾克河邊的陡壁上,

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裡曾種植過櫻桃樹。

培養學生跳開教材探尋真理的興趣和本領

3月14日, 人教社辦公室的楊姓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稱, 關於《愛迪生救媽媽》這篇課文, 因為之前的媒體報導, 人教社已經給教育部寫了相關的情況說明, 她說文章絕對不是杜撰的, 它有相應的文章來源。

楊姓工作人員說:“對於是否存在失實的問題, 我們是有相關的依據, 也並不像媒體之前說的這是一篇不屬實的 假課文 。 ”

此外, 她表示, “這個課文也不止有人教社一個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教材在用, 很多出版社的語文教材也都有這篇課文, 這些報導出來之後, 我們又給教育部寫了相關的情況說明。 ”

3月16日, 曾任教育部新聞發言人,

現為語文出版社社長的王旭明就此事接受了澎湃新聞採訪, 他表示, 小學語文課文中出現被質疑和史實有出入的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 要看一下作者的原文是如何;第二, 要看編寫者對原文的改動, 還是別的什麼情況;第三, 要考慮當時的時代背景。

他說:“可以肯定的是, 不管作者的原文還是編寫者編的, 不管是哪種情況, 我們在編入教材時, 教材的編寫者都應當以嚴謹的、科學的、求真求實的態度來對待每一篇原文。 ”

王旭明說:“編寫者在編每一篇選文的時候, 應該有若干個標準, 其中史實和科學的準確應該是重要標準之一。 ”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申國昌則認為, 中小學語文課文選取,

不僅要注意文學性, 而且要注意其歷史真實性, 力求文學性與科學性統一, 可讀性與真實性一致。

對於部分小學語文課文中所表達的內容和真實的歷史事件存在一定的出入。 申國昌認為, 其主要原因是課文作者是文學家, 而不是歷史學家, 當時選取課文時, 編寫教材者僅從文學性或教育性角度去考慮其價值, 而忽略了對其歷史性和真實性的考察所致。

王旭明說:“個人認為應當特別幫助、鼓勵、支援中小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探究反思質疑的態度, 另外一方面, 也要引導學生在學科教學, 特別是學習當中注重語文的學習。 ”

申國昌說, 既然教材已發行並在使用,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在講授時, 最好在將其當做文學作品來教學時, 適當講其歷史事實也告訴學生,並且說明這是文學作品和歷史作品的差異所致,同時一線教師對於學生去探究課文發生的歷史背景的興趣和熱情應當保護和鼓勵,因為這是一種追求科學的求真精神。

西南大學文學院一位副教授也對澎湃新聞表示,如果小學生遇到類似的事情,應該鼓勵學生們去自由探尋真相,引導他們“盡信書不如無書”,培養他們跳開教材探尋真理的興趣和本領。

(原標題:個別小學課文被指內容杜撰,人教社否認:已向教育部說明情況)

適當講其歷史事實也告訴學生,並且說明這是文學作品和歷史作品的差異所致,同時一線教師對於學生去探究課文發生的歷史背景的興趣和熱情應當保護和鼓勵,因為這是一種追求科學的求真精神。

西南大學文學院一位副教授也對澎湃新聞表示,如果小學生遇到類似的事情,應該鼓勵學生們去自由探尋真相,引導他們“盡信書不如無書”,培養他們跳開教材探尋真理的興趣和本領。

(原標題:個別小學課文被指內容杜撰,人教社否認:已向教育部說明情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