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終於打破西方壟斷,中俄聯合研製35噸級航空發動機,歐美靠邊吧

俄羅斯聯合發動機集團正在籌備簽署有關聯合研製發動機的備忘錄。 ”

俄羅斯開始研製PD-35大飛機發動機

據介紹, 目前俄聯合發動機集團已經在與中方就未來飛機的發動機外形進行協商。

俄羅斯總統普京2014年春季訪華期間簽署了有關中俄合作製造寬體飛機的備忘錄。 俄羅斯聯合發動機集團計畫與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制造新款飛機。 俄聯合發動機集團總裁斯柳薩里指出, 俄中擬在2025年至2027年前實施製造寬體遠端飛機的計畫。 斯柳薩里12日透露, 對飛機製造專案的估價約為130-200億美元。

目前, 世界上能夠研製和生產30噸級以上先進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航發巨頭企業只有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和英國羅羅公司, 比如前者的GE90/NX系列以及衍生型號(GP7200), 後者的“湍達”系列等。

中俄在大飛機項目上的強弱對比

如今, 俄羅斯航空工業也正在計畫研發這一推力級別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用於未來新一代大型遠端寬體客機。 由於在新一代大型遠端寬體客機的研製上, 中俄兩國將採用合作研製的方式, 也就是中航工業未來規劃中的C929。 因此, 俄羅斯也希望在為其配套的35噸級推力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PD-35的研製上,

中俄雙方也採取合作的方式。

一般來說, 研製更大推力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通常採用的就是放大設計的思路。 比如, 蘇聯時代安-124和安-225這兩型超級運輸機所採用的D-18T渦扇發動機就是在之前D-36渦扇發動機基礎上放大研製而成的。 在推力上, D-18T渦扇發動機達到了24噸, 而D-36渦扇發動機只有8噸。 當然, 在體積、外形尺寸和重量上, D-18T渦扇發動機也幾乎是D-36渦扇發動機的兩倍以上。

注意到, 俄羅斯正在研製的最先進也是推力最大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就是PD-14, 其增推型PD-14M的設計最大推力為15.5噸。 而俄羅斯正是計畫在PD-14的技術基礎之上, 繼續採用放大設計的模式, 來完成PD-35的研製。 但是, 無論是從技術實力還是投入資金的角度來說,

今天的俄羅斯已經很難再獨立研發PD-35這麼先進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因此, 俄方才希望與中方合作完成PD-35的研製。

C929寬體客機的研製專案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對於中方來說, 為了儘快完成國產軍民用大飛機的國產化近程, 正在研製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包括仿製D30-PK2的渦扇-18以及全新自主研製的渦扇-20。

渦扇-20主要為將來的運-20配套研製, 其總體性能與俄羅斯PS90相當, 包括涵道比和推力等指標。

應該說, 無論是對於俄羅斯還是中國, 像30噸級以上這樣先進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都是一個從未有過的且極為艱難的挑戰, 是兩國此前都不曾涉足的領域。 即便是以俄羅斯正在研製的PD-14為基礎, 也並不是說簡單的將風扇直徑和外涵道增大一倍就能夠實現推力翻番的目標。 事實上, 如果不對PD-14的核心機進行大改甚至重新設計, 將很難做到推力、可靠性和經濟性等各方面性能均衡, 而很可能會出現比較明顯的性能短板。

中國運-20正在交付部隊

中俄兩國在目前各自研發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技術基礎之上,應當進行更為科學嚴謹的論證,探討聯合研製30噸級以上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可行性,並做好相關的技術儲備。

俄方此前希望PD-35能夠在2020年實現裝機試飛,從目前看來是過於樂觀了。至少從中國航發集團當前如此繁重的科研生產任務來看,是否有人力物力能夠投入到PD-35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聯合研製當中確實是存在疑問的。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中國運-20正在交付部隊

中俄兩國在目前各自研發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技術基礎之上,應當進行更為科學嚴謹的論證,探討聯合研製30噸級以上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可行性,並做好相關的技術儲備。

俄方此前希望PD-35能夠在2020年實現裝機試飛,從目前看來是過於樂觀了。至少從中國航發集團當前如此繁重的科研生產任務來看,是否有人力物力能夠投入到PD-35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聯合研製當中確實是存在疑問的。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